APP下载

关于剪辑点的选择微课资源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24杜春雁刘凤祥田振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20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杜春雁 刘凤祥 田振清

作者:杜春雁、刘凤祥,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田振清,通讯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研究(010022)。

与传统课程资源相比,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时间灵活、示范性强、易于实现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网络时代学习者、任课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欢迎。目前,微课已有一些教学成功案例,如国外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推出的系列微视频;国内也涌现出许多应用微课资源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有益探索[1]。

1 微课资源设计与制作应把握的基本要点

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微课应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来精心设计并加以开发,以给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便于交流和重复使用的学习资源。为设计并开发出高质量的微课资源,笔者认为,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教学内容分析。对于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其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或作用;其次要将内容进行细化并以概念图的形式勾画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结构,厘清重点和难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2]。

2)学习者分析。在制作之前,要对微课的使用对象进行具体分析,要考虑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以确定出合适的问题情境、学习支架和进度阶梯;同时需要考虑学习者年龄特征和动机水平等,使微课的呈现方式尽可能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

3)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确定了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可观察或可量化的新的知识、技能及情感[3]。确定这种定量化学习目标不仅有利于后期的学习评价,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微课的内嵌式测验、视频提示、视频标注等内容的设计。

4)结构设计。微课程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界面结构设计和内容结构设计。界面结构即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遵循“简明扼要、整齐划一”的原则,每一页要呈现的内容不宜过多,文字太多会使学习者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内容结构设计即根据知识点间的关联将其模块化,确定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微课程设计时根据逻辑关系按顺序呈现内容知识。

5)制作软件和素材的选择。微课程的开发有多种技术路线,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结合自己的开发实践,总结了八种技术手段,包括录屏、实拍视频、二维、三维、虚拟仿真(可交互)、HTML页面、虚拟演播以及MotionGraphic。具体开发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用条件以及开发成本进行选择[4]。每一种技术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所以在选择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①是否适合学科目标;②操控的难易程度;③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④发布的简易性。为了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素材以图片、声音和视频为主。这些素材可以自己制作,如用数字相机、截屏软件等来获取,也可以下载、加工、利用已有资源。

6)应用与评价。制作微课意在实际应用,通过应用进行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评价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外部评价是对微课程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确认微课程的有效性和价值,为微课程的修改完善提供参考并进而总结、积累微课制作经验。

2 微课资源设计与制作的一个实例

教学设计 电视编辑艺术是高校数字媒体及影视传媒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视频素材编辑加工的制作技术基础与艺术基础。该课中“剪辑点的选择”的教学一般安排为先讲后练,前期的讲授要为后续的实际操练提供思想、方法方面的指导,讲授时仅用抽象的语言与文本描述难以传递感性的经验,需要配合直观的影像描述来帮助建立形象的认识,为学生实践应用提供指导[5]。

首先是教学内容分析。“剪辑点的选择”包括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两个基本概念,是视频编辑中的“微”问题,它既是对于前课已经学过的摄录基础知识的深化,也对后面要学习的视频剪辑技术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纯粹通过语言讲授剪辑点位置选择并不妥当,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视觉上的感性经验,让学习者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吸收消化知识。

图1 “画面剪辑点”结构图(知识地图)

其次是学习者特征分析。本例课程的学习者为大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已完全具备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注意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稳定性。因此,微课资源的时长不必限制过短。

最后是确定教学目标。在这部分内容中,“剪辑点的定义”属于概念性知识,而“不同情况下剪辑点的选择”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目标表述为: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画面剪辑点的定义和分类;会分析剪辑点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镜头内部运动剪辑点、镜头外部运动剪辑点以及综合运动剪辑点的三种情况特征,体会各种情况下选取剪辑点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恰当选择剪辑点对电影、电视剧等视频节目制作的重要性。

结构设计 根据前文提到的结构设计原则,以“画面剪辑点的选择”为例,笔者将微课程分解为主界面、知识要点功能模块和结束界面,功能模块又细化为若干子模块,主界面用来提供学习入口,知识要点功能模块用来展开学习活动。其中界面设计时,每一模块的题目、内容和图表等都居于相同的位置,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切换功能模块,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路径。

“画面剪辑点的选择”微课以树状结构的形式给出知识地图(如图1所示),依教学内容分割成三个功能模块(共八个知识点),功能模块之间呈进阶递进关系,各模块中的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依据图1中的结构关系制作微课资源时,在主界面之后将知识点以目录形式呈现,通过按钮可以直接超链接到对应的知识点内容,学习者在微课程学习时可以自定步调,或自主选择所需的内容来学习,方便灵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五种主要感觉接收信息的比率不同,其中视觉与听觉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83%与11%[3]。因此,对于微课程整体的呈现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用不同媒体手段加以配合,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充分发挥视觉与听觉的作用。

如“剪辑点选在动作的间歇点或完成点”,内容呈现时主要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后列出,并将要点以闪烁效果来凸显,这利于学习者建立表象。知识要点呈现之后对应配以影视实例,实例制作主要采用“声音+画面”的形式,将影视片段中的剪辑点依次找出,通过旁白手段介绍剪辑点的选择理由,学习者可以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很好地吸收消化知识。

从学习者特征角度,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其已经具备哪些能力及认知结构,综合考虑之后确定出合适的学习情境、学习支架和进度阶梯。一般先从简单的知识点进入,然后逐渐加大难度,以期学习者在学习之后可以自主思考解决难度稍大的问题。

如“剪辑点选在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之间”,前面已经学习了固定镜头之间、运动镜头之间剪辑点的选择:固定镜头之间剪辑点的选择是要通过不同时刻镜头的切换来表现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剪辑点的衔接使固定画面有节奏感;运动镜头之间剪辑点的选择则是通过摇镜头、跟镜头等运动镜头的切换来表现事物的变化过程,使画面富有动态的感觉。所以在以上两种情况剪辑点的选择学习完之后,提出“如何进行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之间剪辑点的选择”问题,同时给出样例,让学习者结合前面所学来思考解决该问题。微课制作时,对于较难知识点需要相应地添加一些视频提示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容。

对于学习目标的检测则是根据教学要求,通过提供一些视频实例来让学习者判断剪辑点的选择是否适当并说明理由。

软件和素材的选择 本例中采用的制作软件为Flash,它是一种二维动画制作软件。目前所流行的微课程制作大多是教师讲解的视频或者是演示文稿的录屏,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微课程则很少。利用Flash制作微课程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Flash软件适合多种学科内容的制作,如文科内容可以添加多种媒体文件,以Flash特效来增强现实感,引发学习者深度思考与心理体验;理科如电路原理及化学实验等内容则可以动态呈现相关过程,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加清楚明了。

其次,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通过按钮可以实现多场景的跳转,可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定步调进行学习,通过人机交互来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

第三,在Flash中可以添加多种媒体文件,如Flash为视频文件的添加提供了多种外观及控制形式,当然也可以利用按钮对视频的播放进行控制。

第四,利用Flash生成的*.swf文件较小,只要计算机上有播放器即可进行播放,即使没有播放器,在普通的IE浏览器中也可以直接播放。另外,Flash还可以生成*.EXE文件,可以在计算机上独立运行。

本例中的素材主要包括背景图片、文字、按钮和视频,其中图片是配合主题“剪辑点的选择”的电影胶片,而按钮则是Flash软件库中的常用按钮,视频则是使用摄像机进行实地录制,然后根据微课程内容对应不同的剪辑点使用Premiere CS3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剪辑。

应用与评价 微课程应用之后,要根据微课程的评价结果来对微课程进行修改与完善,微课程的评价主要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本例中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讲授之后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内部评价即在学生学习微课程的内容之后给出一些视频剪辑的实例供学习者来判断剪辑点的选择是否正确,以此来完成学习结果的检测;而外部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或访谈途径来了解学生对于微课的可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经初步了解,86.7%的学生认为微课能够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建议在视频中匹配提示语以及呈现更多的拓展延伸知识。综合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微课程,以便更有效地为辅助课堂讲授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 结语

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讲解之后,学生未必能完全理解与内化,运用微课来巩固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许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其实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均有其重要的作用。将微课用在课前,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先前的知识,通过提出一些导入性问题及教学目标来让学生了解需掌握的重难点;在课中,微课可用于导入、讲解、总结和检测等各个环节,有助于保持和强化学习兴趣;课后,微课则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扩展学习,促进迁移应用,当然也可以结合已学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出后续学习内容。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2]王之元,易晓东,等.面向MOOC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4(2):55-58.

[3]Allan J. Learning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6,21(1):93-108.

[4]陈展虹.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中微课程制作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5]姚争.电视编辑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6-244.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