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与对策
2014-03-24张莉张晋
◆张莉 张晋
作者:张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16023)。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心理特点都会在学习这个主导活动中反映出来,而学习活动反过来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发展。当代社会,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状况方面很大的差异性。作为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学习倦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心理界的关注。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这种消极心理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氛围和人才培养。本研究旨在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被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某民办高校六个系的大二、大三学生中随机选取46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调查。共发放问卷945份,收回有效问卷932份,有效率为98.62%。其中,男生569人,女生363人;大二学生621人,大三学生311人(此次调查的时间为11月份,大一学生正处于大学学习的适应期,因此没有选择大一学生作为学习倦怠的调查对象;大四学生大部分外出参加实习不在校,也未参与调查);本科学生769人,专科学生163人;理工类学生576人,文史类学生251人,艺术类学生105人。
另外从六个系的大二、大三学生中随机选取210名学生参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88%。
方法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由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编制,该量表共20道测验,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该量表获得统计学上的良好验证,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的工具使用[2]。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为笔者自编的开放式问卷,让学生就引起自己或同学们学习厌倦的客观因素和自身因素自由作答。
施测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统一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
数据采集与分析 数据在SPSS20.0上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
2 结果
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因本研究采用的量表为五级评分制,故采用中间值3为参照值。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平均值为3.037,属于中间值,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在总样本932名学生中,有501名学生的倦怠总分大于或等于3.0,占总体样本数的53.76%。从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看,情绪低落的平均值最高,为3.15,接下来依次是行为不当(3.06)和成就感低(2.865)。由此可见,情绪低落因素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是比较严重的。
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t=2.78,P<0.01);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 从统计结果看,大二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上高于大三学生(t=2.04,P<0.05),在学习倦怠总分上高于大三学生(t=3.47,P<0.01),在行为不当维度上高于大三学生(t=3.14,P<0.01),在情绪低落维度上高于大三学生(t=3.56,P<0.001)。
本、专科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 从统计结果看,专科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高于本科学生(t=2.19,P<0.05);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本、专科学生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学习倦怠的学科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
表1 学习倦怠的学科差异
图1表明,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分布上理工科的学习倦怠最高。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无非两大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方面,185名学生在开放式问卷中共提到22个因素,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
1)任课教师教学方式不合理,讲课快、啰嗦、不够生动形象、枯燥(42.7%);
2)学习环境问题,周围同学不爱学习,沉迷网络和电子产品,环境吵闹,学习氛围不浓厚(33.5%);
3)早晚自习不合理,早课太早吃不上早餐,晚自习效率不高(26.49%);
4)课程太多,有些课程无用,理论多,实践少,学习枯燥,专业出路少,不好找工作(23.24%);
5)教师和家长逼迫学习(10.27%)。
主观(自身)因素方面,学生共提到17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
1)不能集中注意力,自制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较多(34.05%);
2)对所学科目没有兴趣,对专业不感兴趣(33.51%);
3)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缺少动力(22.16%)。
3 讨论
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平均值为3.037,参与调查的932名学生中有53.76%学习倦怠程度较严重,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不容忽视。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得分最高的是“情绪低落”。以往的研究结果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1,3-4]的居多。这可能与民办高校严抓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有关,而公办高校学生的自觉性相对高,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管理,如对早晚自习的要求、检查学生迟到、旷课情况等方面,没有民办高校严格。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情绪上有厌学现象,表现为情绪压抑、意志消沉、烦恼忧郁,对人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严重的还会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5]。
性别差异与本专科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本专科差异。行为不当方面情况较好,但并不代表学习倦怠水平低。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单靠外在约束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
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个维度上,大二的倦怠程度都高于大三。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大二多是专业基础课,而大三专业课居多,而且专业实践的机会比大二多。因此可以认为,多给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从易到难,增加他们对专业能力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和愉快感,有助于学习倦怠水平的降低。
专业差异 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以及各维度上,都比文科、艺术类学生的倦怠水平高,和其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理科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关,他们所学的课程更加枯燥抽象,注重理解,课后作业任务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他们更容易比文科学生感到倦怠[4]。在理科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采用及作业的安排应灵活多样,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缩短学习时间,又提高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学。
4 对策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在高校中比较普遍。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现实的大课题,需要自上而下的联动。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特点,以下从调查结果中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改善学习倦怠现象的具体对策。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缓解学习倦怠 缓解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倦怠,可以从改善学习情绪低落入手。外在约束不如提升其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研究结果表明[6],学习能力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内部动机就高,而内部动机会影响情绪低落,使情绪低落程度减轻。对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要提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就中看到自己的价值,重拾信心,提高成就感[7]。
教师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被调查学生中有42.7%的人对任课教师的授课不满意,在造成学习倦怠的因素中排名第一位。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尽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加强班级学习委员的作用,架起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有效管理时间 被调查学生谈到造成学习倦怠的自身因素中最突出的是自制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改善这一问题,高校可以组织以“网络伴我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团体训练营等活动,班级内形成监督小组,从而帮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有效管理时间。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在造成学习倦怠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中都提到对未来迷茫、对专业不感兴趣、不好找工作等。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此类教育从大一新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形式不能仅限于大规模的讲座和课程,而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定期的总结,如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展示比赛,让学生得到交流的机会。
[1]连榕,等.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51.
[2]连榕,等.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632-636.
[3]许国萍,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71-75.
[4]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3):243-245.
[5]李慧.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6):152-156.
[6]贾宁,等.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内部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137-140.
[7]田丽.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