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014-03-23容文潮马碧蓝黄碧红苏明茂
容文潮 马碧蓝 黄碧红 苏明茂
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容文潮 马碧蓝 黄碧红 苏明茂
目的 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不良反应措施。方法 随机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制品的输注14880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2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2例(0.62%);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冼涤红细胞没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61.96%,高于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3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灭活的血浆52.17%,高于红细胞悬液的29.35%,以及单采的血小板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比较多,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加强输血的安全意识,并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保证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原因
临床输血能够有效地补充患者因各类原因导致血液不足现象,并快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属于临床治疗重要方法[1]。但其并非绝对安全,输血反应为输血中或是输血后患者产生任何不能预期意外的反应[2]。目前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且造成的不良反应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行血液制品的输注产生不良反应92例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制品的输注患者1488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92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0~64岁,平均年龄(41.00±5.21)岁。血液肿瘤科患者32例,内科28例,外科10例,感染科6例,ICU科6例,妇科5例,儿科2例,肾科2例,骨科1例。患者均同意采用输血方案的治疗。
1.2 方法
1.2.1 输血前的试验方法 所有进行成分输血的患者需要予以常规输血前的试验,仪器采用进口的强生公司达亚美微柱OCD凝胶仪器和相配套的试剂。对患者予以ABO血型的正反定型、Rh(D)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的试验等,患者均属于同血型的输血输注。
1.2.2 输血后的处理方法 患者在输血后,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经临床经治医生进行完整的不良反应回报单填写。报告单由本科专门健全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后制定,患者需输血前经临床医师及护士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输血记录单的填写,并送至输血科完成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在14880例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2例(0.62%)。其中输注红细胞悬液8821例,新鲜冰冻血浆5115例,冼涤红细胞255例,冷沉淀98例,血小板586例。
2.2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情况 输血反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其中过敏反应35例,占61.96%;高于发热反应的38.04%(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原因 患者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中,病毒灭活的血浆占52.17%,高于红细胞悬液的29.35%以及单采的血小板的1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近年来,患者的临床救治中成分输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成分输血指依据患者的治疗需求,输注患者缺乏的血液成分,通常输血成分为血小板、红细胞及血浆制品等[3]。成分输血由于制剂的容量比较小,且纯度及浓度比较高,临床疗效提升明显,能够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节省血源,降低患者经济压力[4]。
本研究中所有输血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2例(0.62%);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患者的过敏反应主要为血浆蛋白质免疫反应,可因IgA或是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或被动的获得抗体,献血者自身抗体经输血到受血患者,因受血者有对应抗原,可造成过敏反应;也可能因受血者属于过敏体质,进而造成过敏反应。非溶血性的发热机制可因同种的免疫反应,尤其反复输血情况下,会刺激机体内源性的致热原释放,进而造成发热反应。
为了降低成分输血中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进行早期预防措施,重视血站医护人员输血的质量管理,并进行严格的输血环境消毒,保证血液采集、运输和储存中冷链[5]。同时输血工作者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免疫血液相关检查,应用新型配血技术,降低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冼涤红细胞没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表示冼涤红细胞输血的安全性较高。过敏反应占61.96%,高于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3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的血浆占52.17%,高于红细胞悬液的29.35%以及单采的血小板的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输血不良反应以病毒灭活的血浆为主。
综上所述,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比较多,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加强输血的安全意识,并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保证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罗艳.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6):62.
[2] 徐敏,王华.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3] 邱威,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532例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2-63.
[4] 李灿泉,刘江平.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3,24(2):80-81,61.
[5] 魏晓玲,杨红英.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48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33
广东 529200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 (容文潮 马碧蓝 黄碧红 苏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