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满铁附属地日本语职业教育述评
2014-03-23谢忠宇
谢 忠 宇
(东北师范大学 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九一八”事变前满铁附属地日本语职业教育述评
谢 忠 宇
(东北师范大学 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满铁历来十分重视附属地内中国人的日本语教育。不仅在初、中级普通学校教育中大量设置日语,还在其经营的重点地带创办了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日语学堂。通过对日语学堂的教育法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与分析,可以明确满铁设立日语学堂的目的及其实施教育侵略的本质。
“九一八”事变;满铁附属地;日语学堂;职业教育
满铁附属地是指大连至长春、奉天至安东,以及与这两条干线相连接的营口、抚顺、旅顺等铁路支线的铁路用地,全长一千余公里。1909年至1913年,满铁积极筹划在其沿线各重要地点,开办所谓示范性日语学堂,向中国人普及日语。时任满铁第二任总裁中村是公倡导,“在满铁沿线日本人所到之处普及日语”[1]。显然,这一方针的贯彻,不仅是要以日语为桥梁妄图使中国人同化于日本,从而达到巩固日本殖民统治的目的;同时也是培养为其侵略者服务的下级中国从业人员。
一、满铁成立初期的日本语教育模式
1907年4月,满铁开业当初,有中国雇员4 129人,日本雇员6 135人[2],他们几乎都是来自野战铁道提理部的从业人员,在这些人中,只有少数精通日语的中国人和精通中国语的日本人,在工作中语言成为交流的极大障碍。所以,满铁尝试设置日语教育机构或对其进行补助经营,主要采取了下述三种方式。
第一,在小学校设置中国人特别班。1910年5月,在辽阳小学校设立了进行日语教育的中国人特别班,20余人入学[3]550。1910年9月和1911年4月,满铁分别在熊岳城小学校分教场[3]132及昌图小学校开设了中国人特别班[3]111。第二,加设实业补习学校日语科。1910年4月,满铁以其从业人员和附属地居住者为对象,在瓦房店、熊岳城、盖平等地开设了进行普通补习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实业补习学校。1912年12月,在教学内容中加上日本语,招收中国从业人员听课。第三,补助私人经营的日语学校。1910年3月,开设了奉天外国语学校,开始了正规的日本语教育。满铁在奉天外国语学校成立当初,以支付补助金的形式参与经营。
上述三种方式在实际运行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在初等教育阶段设置中国人特别班,中日两国学生在同一校舍学习,有些日本人指出所谓各种“弊害”,进行抵制;实业补习学校方式,虽然招生渠道广泛,但授课时间短,短期内很难提高日语水平,难以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关于满铁直营私人经营的日语学校,由于财政问题和对当时行政当局的顾忌,难以实行。这样,上述三种方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于是,满铁对如何安排普通教育和日语教育这两个系统进行了讨论。首先决定让小学校中的中国人特别班独立,开设了进行中国人普通教育的公学堂,并设置日语,盖平公学堂就是最初的尝试。另外,新设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日语教育机构,即日语学堂,进行专门日本语教育。
二、日语学堂的实际发展状况
(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语学堂规则》(内规)的内容
1912年6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语学堂规则》以内规的形式发给当事者[4]92。
规则采取“内规”的形式,是“先试验实行,再观其效果正式实施”[5]27。第一条是“本学堂在满铁附属地内外需要之地方进行设置,教学目标是一周授课32学时,1年后达到一定的效果”,满铁在附属地内设置直营的日语学堂,并且制定了较高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满铁非常重视日语教育。第二条的研究科被分为“法政部”、“商业部”、“语言部”。日语学堂被定位在职业教育,修完一年本科课程后,在研究科学习实务教育。其中的商业教育在附属地外由私人经营,这是日语学堂的特色之一。关于设置“法政部”,有的官僚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学习法律的人多有排外主义思想——学习法律如同给予盗贼钥匙,要绝对禁止”[5]27。满铁地方课首任教育系主任冈本辰之助反驳说:“治理各地骚乱,需要使用大量的中国下级行政官员,这需要懂得法律知识,所以设置了法政部”[5]27。满铁不仅需要技术人员,也需要中国人下级行政官员,随着满铁的膨胀,雇用了约3 000人的中国雇员,他们不在大连本部的中枢部门工作,而大都在铁道、矿山、地方事务所等现场部门工作。即便这样,让中国人学习法政无异是“给盗贼钥匙”的想法仍普遍存在于满铁的某些高层领导头脑中。教学科目除了日语,还有中国语、唱歌、体操。设置唱歌主要是为了在“纪元节”、“天长节”这样的典礼上,齐唱日本国歌“君之代”,宣扬“日本精神”。第十一条规定了本科的入学资格是“高等小学堂毕业”。我国的教育制度是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合计九年。所以入学资格是接受过9年初等教育的人。
1912年7月,满铁成立了铁岭日语学堂。次年4月,又成立了本溪湖日语学堂及长春日语学堂,但是长春日语学堂在成立的第二年停办。1915年4月,又成立了抚顺日语学堂。从日语学堂的设置位置来看,都是围绕在奉天东部的铁岭、抚顺、本溪湖。铁岭作为俄国中东铁路南部线要地而繁荣,抚顺、本溪湖很早以前就因煤炭城市而繁荣。可见,满铁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其经营的重点地带都设置了日语学堂。
(二)日语学堂的设备
在日语学堂的初创期,满铁把中国人教育的重点放在公学堂,没有过多考虑日语学堂。由于经费不足,日语学堂大都是借用教室。例如,铁岭日语学堂借用了铁岭商品陈列馆的一个房间[6];长春日语学堂借用长春公学堂的一间教室;抚顺日语学堂借用大连工业学校抚顺分教室的一间教室进行教学[7]。被派遣到本溪湖日语学堂的教员山路犹龙被人带到经理系事务所一角的教室时,有如下描述:“本以为应该是漂亮的建筑,看到的却是在车站仓库旧址内搭建的包有白铁皮的临时板房,非常吃惊——本以为对中国人进行教育应该建筑体面的楼房,但实际上却和理想相反。”[8]190铁岭日语学堂在1919年8月新校舍完成之前,一直借用商品陈列馆及铁岭小学校的一间教室进行教学。而新建校舍的质量也很差,虽然学校每年都提出维修要求,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结果1931年发生了天棚掉落事件,幸好这是发生在放学后的30分钟,所幸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事件[8]215。如上,山路看到的现实可以说和满铁本部设计的蓝图一样,满铁认为应该把有限的预算用在教师的工资上,至于设施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即可。
(三)学生状况
日语学堂的入学资格是“高等小学堂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国人”[4]92。学生的年龄从15岁到35岁不等,都是半成年人或成年人,其中有不少人在入学前都受过附属地外我国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民族精神,对周边的政治状况极为敏感。因此,日语学堂也成为“排日运动的策源地”[9]3,爱国运动高涨时,学堂学生纷纷退学。截止到1920年,本溪湖日语学堂的入学人数是519人,退学人数是381人,占入学人数的73.4%。截止到1923年,铁岭日语学堂的入学人数是819人,退学人数是581人,占入学人数的70.9%[10]。在短时期内退学人数达到7成,让人吃惊,这给日语学堂的经营造成极大困难。1914年3月,长春日语学堂仅建校1年就被停办;1921年,抚顺日语学堂被简易矿山学校合并;同年8月,停办本溪湖日语学堂;1921年以后,附属地仅存一所日语学堂,即铁岭日语学堂。《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对铁岭日语学堂有着如下记述:“中国从大正12年发起了教育权收回运动,本堂受难的日子到来了。满铁也由积极的方针变更为现状维持,出现了中国人教育的受难时代,报名人数骤减,中途退学者频出……”[11]。由于大量学生退学,使日语学堂经营者发出感叹:“怎样才能维持学堂的生命?”[9]4出现了“日语学堂被挤压到最后一隅,看不到些许光明”[9]8的状况,这表明日语学堂的经营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四)毕业去向
以铁岭日语学堂毕业生的去向为例,全体学生的20.7%进入上级学校,79.3%就职或自营业。日语学堂并不属于普通教育,而被定位为在日本语实用教育机构,但是由于学习年限被延长到2年,出现了升入上级学校的情况。但升入我国学校的学生很少,1928年有12人升入中国学校,这主要是因为当年发生了张学良“易帜”事件,铁岭街道两侧挂满了青天白日旗,民众爱国热情高涨[12]14。在这种背景下,铁岭日语学堂的学生被看成亲日派,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动摇,纷纷升入我国的上级学校。
就职的毕业生多在满铁及其关联公司工作。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日本公司工作,因为是日语学堂毕业,经常受到轻视,每天只能拿25钱或是30钱的薪金[8]215。随着爱国运动的高涨,我国民族资本公司开始拒绝毕业于公学堂及日语学堂等日本教育机关的学生。某日语学堂教师在回忆录中记下了学生写给他的信:“请允许我们在履历书上没有填写日语学堂毕业,而写上了××中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程度。虽然我们在学科考试中合格,但在履历书上却经常失败。”[8]215这表明在爱国运动高涨时期,日语学堂的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
三、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
早在满铁初创期,满铁就拟出了开办示范日语学堂的计划,地方课教育系主任冈本辰之助还制定了在附属地尽可能设置日语学堂的方针。但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权收回运动高涨,日语学堂教育也成为声讨的标的。五卅运动后,我国学生在每次爱国运动中都进行罢课抗议。普通民众也都充满了爱国热情,在剧场里看到日本人观众时骂其说“日本狗来了”[8]215,他们对日语学堂的学生也进行了激烈的攻击,把在日本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看成“亲日派”。日语学堂学生的年龄大,政治、民族意识强,为了摆脱“亲日派”的阴影,有的学生特意采取了排日行动。对于参加爱国运动的学堂学生,有的日本教师说“大多数新生是无所事事的中国中学退学学生,一部分学生相当顽劣”[8]213。由于日本教师不理解中国学生的爱国心理,武断地认为是“学生顽劣”导致了排日运动。因此,如何应对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成为日本教师的最大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满铁中国人教育研究会下设的日语学堂经营研究会,针对中国的教育权收回运动及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中国人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讨论:“1.应该怎样对待国耻纪念日;2.从事中国人教育的日本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待学生;3.中国人不知日本礼仪,给日本人带来不快感,对此事项进行调查;4.如何采用中国国民政府制定的休息日;5.如何对待学生参加排日运动。”[8]4-14在大部分日本教师的意识中,排日的原因是因为“学生顽劣”,其实只要存在具有这种想法的教师,不论召开多少次研究会都不会收到什么“效果”。还有部分日本教师认为,教育权收回运动不是国民的声音,也不是纯真爱国心的流露,不过是军阀政治的需要[8]5。研究会虽然对收回教育权运动进行了分析,但却得出如此结论,根本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在教育现场,日本教师与中国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1927年2月,有人认为既然日语学堂是由于进行日语教育而成为教育权收回运动的标的,而铁岭的主要产业是铁道事业,不如将其改组为培养铁道人员的铁道技术学校。但因当时满铁正在缩小规模、改组日语学堂的方案被满铁以“目前的铁道事业不需要增加此种学校出身的中国人从业”[9]7为由遭到否决。还有人提出入学时间应该接近中国的学期,如果错过中国的入学时期,从中国学校中途退学的“顽劣”学生就有了入学的机会,这样“素质良好的学生”就不能入学。由于这需要和其他的日本学校进行协商解决,也遭到了否决。这样,所有的方案都没能实现,“日语学堂虽然继续存在,但却看不到些许光明”[9]9,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占我国东北后才有所改变。
其实,“九一八”事变前,满铁附属地还是被我国政治、文化所包围的地域,日本不得不顾及我国的政治状况,尚不敢明目张胆地宣扬侵略有理,“开发”有功的殖民思想[13]。但满铁对普及日语教育的工作从未松懈,并付出较大努力。不仅在中国人初、中级普通学校教育中大量设置日语课程,还创建了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日语学堂,并制定了学堂规则,使之有法可依,还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了修改。如学习年限从1年分别延长至2至3年;增加诸如算数、法政、簿记等实用教学科目;还设置了日语别科。此外,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确保教师收入,稳定教师心理;在我国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日语学堂经营陷入困境时期,努力研究、开展讨论、寻找对策。但上述行为,其实质并不是在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基础上进行的平等文化教育交流,而是迂曲配合日本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以便从中国谋取最大化利益。其目的不是“对中国人普及日语,以求日中亲善、发展人文”[4]92,而是力图以日语为桥梁使中国人同化于日本,稳固其统治,同时也是为日本人的侵略活动扫除语言障碍,培养出能同侵略者进行语言、思想沟通的下级中国从业人员,因此激起了广大中国学生的排斥和反抗。
[1] [日]满铁.満鉄付属地学校及び図書館などの社会公共施設の発展 [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
[2] [日]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19.
[3] [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室地方部残务部整理委员会.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中卷[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
[4] [日]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营教育施设要覧[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17.
[5] [日]满铁教育研究会.満鉄教育たより[J].大连:满铁教育研究会,1936(11).
[6] [日]满铁铁岭地方事务所.铁岭事情志[M].铁岭:铁岭地方事务所,1927:42.
[7] [日]满铁抚顺地方事务所.抚顺附属地沿革史[M].抚顺:抚顺地方事务所,1924.
[8] [日]满铁地方部学务课.满铁教育回顧30年[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7.
[9] [日]满铁初等教育研究会第二部.公学校·日语学堂教育の実際[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7.
[10] [日]满铁.统计年报[Z].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各年度.
[11] [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室地方部残务部整理委员会.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958.
[12] 李流芳.铁岭县志[M].沈阳:辽沈书社,1993.
[13] 谢忠宇.“九一八”事变前满铁附属地日本人小学校教育方针确立经纬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64-68.
[责任编辑:王亚范]
Reviews of Japanes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Manchuria Railway-attached Land in Pre-“September 18 Incident” Era
XIE Zhong-yu
(Schools of Overseas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117,China)
Manchuria Railway put emphasis on Japanese education to Chinese people in areas colonized by Japan all the time.Japanese language lessons are extensively set up in primary schools and secondary schools.Japanese institutes are also found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key areas run by Manchuria Railway.Its educating purpose and its colonialism education aggression are made clear by stating and analyzing i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education,Chinese students’ rebellions to them.
Pre-“September 18 Incident” Era;Manchuria Railway-attached Land;Japanese Institutes;Professional Education
2014-04-21
谢忠宇(1974-),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K264.1
A
1001-6201(2014)06-0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