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2014-03-22陈思
陈思
摘要:本文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审美教育理论的产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对审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美育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美育;美学理论;艺术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审美教育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及一个健全的社会对公民的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文明发轫的初期,周公的“制礼作乐”及孔子的“六教”传统就是确凿的证明。刘成纪先生认为诗、礼、乐,就其本性而言具有鲜明的艺术性。诗是基建于心灵,外化为语言表达的艺术,礼是基建于身体,追求行为雅化的艺术,乐是基建于社会秩序,追求精神超越的艺术。但是,周公制礼作乐显然不 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将艺术运用于社会秩序的创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只属于情欲,而不属于理智,艺术不能给人以真理。但他并不否定他心目中的艺术的作用,他明确地意识到审美教育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教育问题,对国家和人生有重大意义。
审美活动是人类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往往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气的变化,能及时地显现出时代的变化。审美活动,审美教育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个结构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美育理论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特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美学家都极力要把审美活动、艺术创作从神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保持其独有的现实的审美感性和人文意义。在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以专著《Aesthetik》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目的在于强调感性,强调人性的完善和丰满。
审美活动开始走向自觉,这与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张扬的步调是一致的。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后封建时代也十分重视审美和艺术的娱乐作用,“蒙田反对使灵魂与身体相分离,或者说反对为源于这样一种分离的情感留下‘爱情的标签。灵魂并不企图逃离感性的愉悦,无论是性的愉悦,还是其他愉悦,灵魂应当‘请求她自己加入到它们之中。”目的就是要在当时宗教观念衰微的情况下,把民眾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解救出来。审美是自由的精神活动,这是康德、席勒高举的美学理论旗帜。审美教育的思想是席勒1795 年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明确的提出来的。席勒的时代又不同于蒙田的时代,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矛盾已经显现,人精神的分裂,人性的异化都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席勒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做了批判性的分析,他认为希腊时代的人性是丰满的,既有深刻的理性,又有丰富的感性,哲学和美学、艺术是统一的,感性和理性是和谐的,所以希腊的人有完美的人性。
席勒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就产生了对人的两种相反的要求,即感性本性和理性本性的两项基本法则。第一项法则要绝对的实在性:人应该把一切仅仅是形式的东西转化为世界,并使他的一切天赋表现为对象。第二项法则要求绝对的形式性:人应该把一切在他身上仅仅是世界的东西消除掉,并把一致性带入他的一切变化之中,并使一切外在的东西具有形式。”他受康德启发,在书中提出了“游戏冲动”,他的游戏冲动实际指的就是审美活动。他把游戏冲动作为实现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契合点,使主体和对象,感性与理性在相互联系中实现联合统一,从而实现人性的完满和谐。“我们知道,人不仅仅是物质,也不仅仅是精神,因此,作为人性的完满的实现,……美是两种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席勒的美学思想已经突破了英国美学在现有资产阶级文化范围内提出的个人教育的狭小天地,而是从人的本性的历史演进中确立了美学的地位,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性的理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
席勒给审美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他认为社会的进步与主体的精神的自觉和完善是分不开的。他的审美思想带有很强烈的空想色彩,当然席勒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但席勒的审美学说是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思想意义的,在许多方面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是无可否认的。
三、审美教育的现状及期待
台湾美学家汉宝德说:“对生命而言,美是一种力量,它是创造的契机,所以爱美,自积极的意义上看,是生命力量的发挥,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⑦审美教育是要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力量,完善人性,健全人格,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推广和实施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市场经济的实施,金钱成为一些人追求的唯一目的,带来的是道德的滑坡,信仰的失落。这种社会风气的蔓延对人们的思想情感、精神道德都产生了腐蚀和败坏作用,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较大偏颇。1999 年 6 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方针。但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现状未得到大的改变,要真正贯彻和实施,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社会大众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观念也会发生改变,走向成熟。使广大民众在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和浸染中超越物质的满足,金钱的诱惑,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美育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养成是深刻的,对人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人的观念的改变无疑是社会改变的前提。这样才可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创造力最具有影响力的民族。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成纪.西周礼仪美学的物体系[J].文艺研究.2013(1)
[2] 埃科伯特法阿斯,阎嘉译.美学谱系学.[M]商务印书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