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2014-03-22王雪梅
王雪梅
摘要:中国有着完备的礼仪体系,礼仪文明渊源流长,深入人心。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道德规范,在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虽然人际交往的方式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多种形式,但传统礼仪的精髓仍然符合现代人的交往方式。传统礼仪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对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素质及其修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礼仪之邦;尊敬长者;尊贤用贤;仪式适宜;礼貌待人;仪容有整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国有着完备的礼仪体系,礼仪文明渊源流长,深入人心。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究其原因是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道德规范。在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礼仪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素质及其修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文明曾在几千年间影响着东方世界,中国因被称为“礼仪之邦”而备受世界瞩目。
一、尊敬长者。
在中国古代,礼仪最初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从宗教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但它仍具有现代价值。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所以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不仅仅是因为老人阅历丰富社会经验积累的多,更多的是他们是创造社会文明的先躯。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尊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仅只是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止于普通老百姓的的生活中,而是从君主、氏族到整个的官绅阶层都形成了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 “礼治”。《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古人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援藏干部孔繁森不孝顺父母者不交,不爱父母兄弟者不交。“常回家看看”这句话的广为宣传,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亲情的重视,任何行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带来温馨,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二、尊贤用贤。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要求。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古时有唐太宗任用平民魏征,有著名典故“三顾茅庐”家喻户晓。尊贤用贤,从古至今被视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不会忧国忧天下之民,更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有所行动。现代社会面临着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国家的发展创造奇迹。得贤得人民者得天下。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呈现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有能力的人因为不能适应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而未能被任用,而一些只懂阿谀奉承的小人反而在得到重用,如果长此以往让有识之士未能发挥其才干,对国家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好在新一代中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不良影响,并下决心要加以解决。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的尊贤用贤,就必须赋予其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论平民与贵贱,更要赋予其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贤人之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三、仪式适宜。
我们说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合适的形式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如: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在端午节那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中秋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是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联系在一起的。苏东坡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中秋佳节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春节时,无论远在何方都要回家和亲人一起守岁、吃年夜饭、燃放爆竹辞旧迎新;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一些传统节日已被我国政府申为文化遗产,成为保护对象,并在外国有扩散与我们同欢乐。但是,每年春节老百姓欢度佳节时,由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而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甚至于引发火灾导致人员伤亡。中秋、端午传统节日过度包装传统食品,或借机被要求请客送礼等现象让普通老百姓非常反感。我们说在这过程中应把握好“度”,遵循适当得当原则,不要把节日过于经济利益化,把文化的内涵抛之九霄云外。让我们在欢庆佳节的同时,不要忘了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
在传统仪式中,“婚丧嫁娶”历来为老百姓重视,但把美好的婚礼仪式当成变相炫富甚至是敛财的渠道的人,实在让人唾弃。怎样让婚礼既能留下美好回忆又能不铺张浪费,既遵循传统仪式的庄重又体现现代人的节俭,是年轻人在举办婚礼时需要认真考虑的事。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老人在世时不懂关心照顾,老人去世时却想通过大操大办来弥补自己的愧疚。现代人在遵循传统仪式的同时,更应深刻领悟传统礼仪“百善孝为先”中“孝”的精神内涵。
四、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自古以来与人为善、笑脸相迎、礼尚往来、言辞有礼都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 、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善字当先,真诚必不可少,出自内心的诚于中而形于外。待客要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服务行业更是要做到五声即:问候声,招呼声,道歉声,感谢声,道别声。杜绝四语:蔑视语,烦躁语,否定语,斗气语。在与人相处时注意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立场、习俗、信仰、忌諱。所谓:“不责人之所不及,不强人之所不能,不苦人之所不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待人以礼,言语谨慎,好言难得,恶语勿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
2、礼尚往来
《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无时不刻都要与他人打交道。而礼尚往来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礼品既是社交的纽带也是人品的延续。送礼能促进人际交往,加深友谊,联络感情,馈赠这种形式也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商品时代的崛起,人们追逐名利的加深,形成了送礼纠结,形式五花八门,别具匠心,把它的本意扭曲淡化甚至错误化了。我们古人讲究送礼注重情意,礼品是情意的载体而不是商品,情意是无价的。所以古人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正是强调了礼品的情谊性,淡化了功利性。礼尚往来还因随时避俗、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礼记》说“礼从宜,使从俗,贵在适宜,恰如其分。”太过贵重会使其想“重礼之下必有所求”。在馈赠中应把握好轻重原则,时机适宜原则,体现礼物效用性原则,注意投好避忌的原则。
3 言辞有礼
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相见道好,偏劳道谢,托事道请,失礼道歉化干戈为玉帛。言辞有礼,除了应遵守相应的礼貌礼节习惯外,善于使用敬语既是礼貌的基本要求,也是美好心灵的体现。简单的五句十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学会这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就能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人交谈时,用语讲究礼貌礼节,能适应对方普遍存在的渴望尊重的需求,能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感情,为交流合作、和谐相处创造融洽的气氛,更为成功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仪容有整。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包括容貌、姿态、个人卫生和服饰。人们着装要清洁整齐,仪容大方。“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站姿,体态美的起点;坐姿,高雅仪态的的表现;走姿,动态美的展示;表情,内心世界的窗口;肢体语言,举手投足皆潇洒。细节决定成败,结果说明一切。而谈到服饰,我们国人更是对其了如指掌,中华服饰是与中华礼仪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如独具民族特色的汉服,汉服文化,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瑰宝。汉服明显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给人一种简单、纯朴、洒脱飘逸的感觉,线条柔美,朴素平易,便于劳作。至今在一些重要场合或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祭祀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仪容有整特别强调“得当适当原则”,一个人的美是其形体美、服饰美、容貌美和姿态美的综合体现,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动态美和静态美的结合,也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综合。那些盲目追求时髦,或是将西方服饰礼仪生搬硬套到中国人身上的做法,只会不伦不类,引人耻笑。我们的一些明星在西方国家走红毯时,穿着体现中国传统美元素的礼服时,往往能获得西方人由衷的欣赏和赞美。关于仪容,周恩来总理也早已教导我们“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六、不学礼,无以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在继承和发扬“温·良·恭·俭·让”之五德并谦逊客让,以礼律己,以德待人。古人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中国人也一直以勤劳节俭著称。古时《三字经》中就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其次“三纲五常,不容紊乱。”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和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使我国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我们在与西方礼仪融合时要合理有效的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是西方礼仪,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对照我们与西方社会的礼仪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靈魂,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但我们更要关注到传统礼仪之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振兴民族,复兴文化,虔于创新,勇于创新。同时将传统礼仪之美作为一种财富发扬光大
时至今日,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宗旨没有太大差别,由于古代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的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时,应着重选取对今天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某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行为亦有增无减。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讲礼貌得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教养有导,礼貌待人,对事有节,生活中会多一些有序与文明。如把上述所举的例子加以改造、传承、创新,这对于我们修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礼仪,是全民的意识、全民的需要、全民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文明。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再加以创新,重编一套现代文明礼仪服务于现在和未来。
中国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服务接待礼仪.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 大学生社交礼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5月
[3] 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籍.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