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做墨情为笔,让作文绽放生命之精彩
2014-03-22朱燕
朱燕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向来文人的笔是写自己心意的。生命化作文教学也是倡导以人为本,融合“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生命化理念,帮助学生走上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道路,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焕发生命活力。
一、了解学生,设定目标。
教學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主导并决定着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围绕学习目标有机互渗,达成并验证学习目标,形成“定标——达标——验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围绕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形成师促生学的课堂双翼。
初上作文课,我把作文题目布置了下去,按惯例交代写作要求:“字数600字左右……”
“啊,这么多,太难写了……”
一时间课堂变得沸沸扬扬。怎么办,是强行压制,还是因势利导?我想起了魏书生作文教学,是从让学生写一句话开始的,于是我也依葫芦画瓢问了一句:“那大家觉得写多少字合适?”“300字!”一个调皮学生脱口而出。全班哄堂大笑。“好,就300字!”我斩钉截铁的说。全班愣了。“既然这位同学说300字,我相信,他心里一定认为这是他能写好作文的最基本字数,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多少字写好这篇作文,就在自己的作文前边标好字数然后动笔写吧,老师相信你们!”
可能是没碰上过这样奇怪的作文课,霎时间,全班静悄悄的,过了一会教室里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
出人意料的,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的字数达到600以上,更可贵的是即使不会写的学生也交了400多字的作文,而且语句通顺。
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定目标,实际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这突出了“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教学理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目标的设定上,我们要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要我写”变成为“我要写”。
二、精心设计,激发活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整节课的目标,我们还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顺利达成。
上课了,我站到讲台上想着今天的教学内容。突然,有学生惊叹:“下雪啦!”一句话把课堂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了窗外那簌簌飘落的雪花上。“呀,今年的第一场雪啊!”可不是,这可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呢,继续讲课恐怕孩子的注意力一时不容易集中,而且这是多好的作文题材,于是我问学生:“要不咱们今天也来个课堂赏雪如何?”“好啊!”学生更是兴奋起来。“那咱们这样,看着这雪,大家说说你们能想到的诗句、歌词、文章,或者干脆自己作诗都行。”“我来,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小张一张嘴,引来一片喝彩。“我知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阵口头的较量,使得课堂气氛趋于了白热化,分不出高下的学生让我评判,做教师的我适时添了把火:“既然咱口头较量分不出高下,那咱笔头上见分晓,咱来个小练笔,就写雪好不好?”“好!”热烈的声音再次响起,接着就是书写的声音了。
可想而知,这篇作文学生的质量有多好。从此事例我更体会到生命化作文教学就应该顺应生命的自然要求,体察学生感受,确定写作话题。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五彩斑斓的少年时光,要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青春觉醒,并以作文的形式来言说学生自我的青春故事和对理想的追求,学生生活中的快乐,遇到的困惑,心理需求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话题。这些即时事件往往蕴含着极佳的练笔契机。作为教师,用心去体察学生的感受,敏锐地捕捉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生长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作文,也就让学生明确了“为什么写”的理念。
三、多元评价,多项提高。
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是语文生命化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是促进和改善学生写作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可在教学中将多样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整合成多元的评价体系,设计出多元评价方式。
1、因材师评: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成文,有计划的分组,做到每次一组当堂当面批改,教师快速浏览并能对之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改建议。
2、自评自改: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
3、互评互改: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扬长避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应作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
生命化作文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目标进行,从唤起学生的兴趣入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用心做墨以情为笔,让作文绽放生命之精彩,使我们的生命化课堂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