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2014-03-22张之启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想信念思政

高职思政课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知识涵养、人文精神教育和方法论熏陶的基本作用。

高职思政课教学育人功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思政课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认为有以下五个基本方面。

一、政治导向功能

高职思政课作为向高职生传播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功能。其主要体现为增进高职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以及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等,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多种思潮相互交融,人们在主张个性独立、关注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人性异化、价值观错位和物欲膨胀等现象,学生的“主体中心化”和意识形态的“懵懂困惑”,再一次对高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考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态环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便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政治立场。教学中,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政课教育教学,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自觉形成三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激励学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将来积极投身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中,逐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思想教育功能

高职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是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提升高职生的精神品位,丰富其心灵世界,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生活理性告诉我们,一个缺乏理想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本能驱使,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而一个心中有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完整的人,则会感到充实有力,心有所依,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态度乐观,思想行为积极向上,人格完善,个性和谐,意志力顽强,面对人生的任何境遇都能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和一颗高尚的心灵,并能真正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因此,我们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倡导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人生理想信念的构建及其重要性。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我们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思想实际,把人生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确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引导学生在系统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以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高昂的革命斗志、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求索,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限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树立崇高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知识涵养功能

高职思政课的知识涵养功能,就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向学生传播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与自身生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的系统科学知识,使学生发展出其它课程所无法培养的政治是非感、敏感性、鉴别力和思想的深刻性等能力以及正确的政治行为方式,具备将来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工作应有的热情、品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在今后复杂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思潮激荡中能够保持正确而又清醒的头脑。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但绝不只是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从实际生活来观察,一些人就业之后发展缓慢甚至遭受大的挫折、失败,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上,而大多是出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高上。因此,我们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的知识涵养功能,教育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成人成才。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中,我们从高职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高职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使高职生在面临多元价值选择时,能够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为他们将来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人文精神教育功能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核心是如何做人。高职思政课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就是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和集体的关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感,具备人文关怀的人。

目前,高职开设的思政课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无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学说,还是毛泽东的立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光辉思想,邓小平的“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理论,都贯穿着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些理论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学中,一方面,我们把课堂上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历史、文化等知识的介绍,演绎成为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境遇的观察和体验的素材,激励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革命的不易和历史的沧桑,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同时,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让学生的人文情感得到升华和强化,并将这一情感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关系,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

五、方法论熏陶功能

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是指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和支配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高职思政课课程中渗透着丰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其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原理,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教育和指导,启迪学生思考和探讨有关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带有共性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回答。因此,高职思政课的方法论熏陶功能,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譬如,在《基础》课教学中,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等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概论》课教学中,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分析与应对当代西方国家制造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分析与看待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的互动比较中,真懂、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等等。实践证明,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诸多育人功能的发挥,是一个整体效应,其五个主要功能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尽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尚需深入,但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以便使其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柏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4).

[2]张之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研究[J].科教文汇,2013,(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想信念思政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