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探讨

2014-03-22渠海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评价

渠海荣

在高职教育“全面素质质量观”的指导下,科学的、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有效评价方法,对提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教育有效评价专业课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将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产一线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全面体现高职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属性,建构出符合高职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与方法,就成为一个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

当前,评价专业课堂教学效果与基础课程课堂评价一样,都是具有以下特点: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入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对于教学设计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相吻合情况,能否反映当前最新的、最实用的生产水平及能否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等情况不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这就从客观上影响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效果。

2.不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

目前的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还是和基础课程一样,停留在对理论教学的评价上。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及知识概念的讲解和考评;现代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它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由于一些专业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和评价标准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提出严格的量与质的要求,不能很好地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3.评价没有产生实效性

随着高职教育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原来教师评价变成了由领导、专家、同行和学生通过听课、评课及与学生座谈的形式,检查教学质量,找出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种形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起了较好的督促作用,对指导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这种形式老师们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领导、专家们考察的时间有限,各自精通的专业与领域也不相同,其评价结果也不一定准确。这样的评价导致效益低下,难以对教学双方造成触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二、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1.规范培养目标的宽泛性与针对性

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强调了技术理论的认知、开发与创新;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强调了实践层面上的技术应用。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宽泛性和针对性特征。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五年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来说,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基本理念是突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实现课程功能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取向一致性。

2.强化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讲求“适度够用”,专业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以知识传承为辅佐,强化基本技能的培育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数字电子技术》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理论的“难、繁、旧、偏”等状况,增加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变学科体系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技能的训练,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3.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

许多高职院校都已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也建立了具体的教学评价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他们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上级领导、教师及学生们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但对评价的结果往往不了了之。对此,在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加大评价反馈工作的力度,对评价结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及利用。比如,各院校都高薪聘请专家听课来对教师考评,以此督促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是督促效果达到了,教学质量是否提高却无人问津。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听课专家每听完一位老师的课就要一对一的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组织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推广。而不是听课专家听完课就走人,最后将问题集中反馈给领导,然后就不了了之。

4.运用适合实际岗位需求的,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多种评价方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评价方案力争做到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例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项目之一抢答器的设计制作的评价,采用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即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即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水平,又关注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而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具体评价内容如下表所示:

5.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评价地位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课堂教学工作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安排,并由教师组织实施。但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发展状况、教育的质量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发展上。但是很多老师担心让学生参与评价,甚至让学生自我评价影响结果的客观和公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实,真正的主体性评价是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学生应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在各项评价过程中,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对照评价表逐项自评,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回顾、反省等。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学生应是主动参与者。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动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这样的评价结果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真正使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结语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及学生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从过去关注教师“教学”到当前关注学生“学习”,这一视角的转变,给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冲击。这种变化恰恰加快了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步伐,引导专业课堂评价朝向更科学、更完善、更适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震.关于高职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探讨.开封大学学报,2007,2l(4).

[2]周进,熊建武,沈铁敏,张建安.高职院校课堂评价的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08,(1).

[3]谢征,乐盈.高职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探究.教育与职业.

[4]谭谊,谭立新.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6).

[5]张海燕.浅谈多元化评价.社会科学,2005,(6).

[6]石波,杨蓉.高职高专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现状及设想.考试研究,201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