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3-22寇有志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系部命名规范化

寇有志

课程建设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课程规范化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课程命名混乱、课程开设系不合理、学校缺乏统一的标准等问题,结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实际做法,提出了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具体措施,期此能对其他高校课程规范化建设提供借鉴。

高校课程规范化建设问题措施课程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之一,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和学科类别不断增多、课程数量不断增加,课程规范化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直接影响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通过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规范课程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以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自建校以来,各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由于学校建制变化、专业设置及专业层次调整、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等原因,课程规范化建设方面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较混乱,课程名称五花八门。很多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期、学时、学分、课程类别等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对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课程开课系部不合理,课程重复开设情况严重各系部在开设课程方面都存在大而全的思想,各学科课程都希望由本系部教师承担,造成同门类课程各系部重复开设,教学内容趋近或一致,课程资源重复建设。

再次,师资力量分散。由于建校初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资方面缺乏统筹考虑,同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分布在不同的系部专业,各自为政,教师的专业背景与系部课程建设重点不匹配,课程建设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二、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程规范化建设应遵循分步实施、逐步规范、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按照统一性和分层性、协调性和优化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课程规范化建设进程。

(一)建立课程规范化建设管理机制

为保证课程规范化建设取得成效,学校成立了由教学校长任组长,各系部主任、教务部长、教学质量与保障部长组成的课程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课程规范化建设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各系部工作。同时,以各教学系部为具体负责主体,由专业团队任课教师为具体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体系。教务部负责制定课程规范化建设原则意见和具体的要求,指导各系部的课程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对教学系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定。教学系部负责本系部课程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各专业团队、各课程组负责课程建设的具体执行和实施等工作。

(二)课程名称规范化,建立统一的课程命名标准

由于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师资等方面原因,很多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五花八门,课程命名混乱,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之间课程名称不相同,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课程命名不相同,不同课程名称的教学内容相同,相同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不相同,系列课程命名规则不一致,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检查及课程的考核。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以及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有关《专业规范》的课程名称统一命名规则。教学难度、学时数及考核要求不同的同名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罗马数字I、II、III、IV等标识,建议按难度及学时数依次递减;一门课程分几个学期连续开设的,课程名称后加(一)、(二)、(三)、(四)等或(上)、(下)等标识;独立设置学分的实践项目建立统一的命名标准:一级导引项目课程名称为《×××导引》,一级压顶石项目课程名称为《×××实训》,一级项目毕业设计命名为《毕业设计(论文)》;二级项目课程名称为《×××实践》或《×××实战》。非一、二级项目的课程原则上不能按此规则命名,以避免混淆。

(三)课程按照学科进行归类,规范课程开课系部

由于历史原因,各系部重复开课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学校在现有教学系部机构设置基础上,规范了各类课程的开设系部,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原则上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开设;商务及管理类课程原则上由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开设;电子信息类相关课程原则上由电子工程系开设;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原则上由数字艺术系开设;外语类课程原则上由英语系(英语类)、日语系(日语类)、国际教育学院(俄语类)开设非计算机、非外语类等公共基础类课程原则上由基础教学部开设;分属不同系部开设的内容相近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各专业优势,共同商议,并由学校审批后决定课程的归口系部。

(四)规范新开课程审批流程

各专业开设新课程须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报学校答辩审批通过后方可开课。各专业开设由其他系部归口管理的课程时,须提前与归口系部充分沟通协商,尽量在已有课程中选择开设。如需开设新课程,需与归口系部共同论证并申报。

综上,课程规范化建设,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抓住重点,通过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分享,提高课程建设整体质量,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系部命名规范化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