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快乐阅读1+N
2014-03-22袁明
袁明
提到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翻开《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的文字随处可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正如张天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然而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现今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很多教师依然在上演“教案剧”,根据教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简简单单地答。语文课成了问题的串联课,一问一答把课文这个“信息与美”的综合体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耗费在如庖丁解牛般的讲解上,有些学生只需读一读,品味一下就能理解的文字,被教师翻来覆去地讲解。在这样的讲解下语言已丧失了原有的美感,学生也失去了往下读的兴趣,苦不堪言。
语文课堂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白白耗费,不如交给学生畅快地阅读。小学阶段,课内阅读的文章,三百篇左右,只有三四十万字,是无法独立形成阅读能力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本内有限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范围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的阅读是需要指引的,阅读指导不仅是在课外,更有效率的应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指导,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课上读出浓浓的文学味儿,给学生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效率的阅读课堂,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新的自觉的学习方式。
学生阅读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该如何进行,课本外的阅读材料该如何选择?笔者在教学时尝试采用了“1+N”的语文教学方式:课内精品阅读+课外推荐阅读,教学时间分配是各大约20分钟。以一篇教材内的文章为主体,拓展阅读数篇课外作品,“1”就是课文,“N”是推荐阅读的课外美文,两篇、三篇,乃至四篇,阅读篇数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制定。这种学习方式以精讲品读为主旨,重于方法牵引、感知理解、强化积累。
首先谈谈“1”即教材内课文的教学方式。在“1+N”阅读的语文课堂上,“1”,教材内的课文,是课堂教学之根本。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并根据小学生的接受水平精心编辑,都是经过锤炼的美文,遣词用句都堪称范本,因此教材中的课文值得好好品味。在教学课内精品时拒绝繁琐讲解,尽量做到精讲多读,教学流程如下:
1.览读课文,整体感知:感知课文的类型,抓住一条主线。
2.品读课文,深入感悟:挖掘课文内容,捕捉值得关注的点。
3.研读课文,深层体味:回味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感受。
再谈谈“N”即推荐阅读材料的教学方式。在推荐阅读教学部分,最重要的是阅读材料的选择。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以课文内容为原点,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阅读材料
从课文推荐名著阅读。教材中有些课文是从原著中节选改写而成,有些课文是介绍名著,那么推荐阅读的内容首选该名著。如读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可推荐阅读《水浒传》,由《小草和大树》推荐阅读勃朗特三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先介绍整部作品的背景、大致内容,再撷选其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拓展阅读。
从课文内容进行补充阅读。如《欢乐的泼水节》,学生读完课文,了解了很多傣家风情,仿佛和傣家人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我们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节日,还有什么少数民族有什么的节日?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针对孩子的好奇与兴趣点,教师可推荐阅读有关介绍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节日的文章,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读得兴致盎然。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的阅读场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在选择阅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积极的语文阅读场,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可通过同桌合作、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等方式去选择与课文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积累。在课堂上与大家共读时产生阅读共鸣,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堂阅读氛围。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1)要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现在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健康地发展。(2)给学生以适当的阅读强制。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尽管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的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这种“强制”,对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十分有用的。(3)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要教育学生坚持做到教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明白“1+N”的语文阅读课堂,是我们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向。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
对“1+N”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定的效果检测,以便及时地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检测手段要多样,并着重体现趣味性,要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旨,千万不能以死板的检测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用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1+N”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而言是全新的挑战。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喜爱阅读、坚持阅读,有良好的语文功底,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推荐阅读的材料,可为学生提供纸质阅读材料,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展台展示电子阅读文本、视频阅读资料。同时,建立班级图书架,为学生添置合适的书籍,同时让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氛围,这样家校合力,更坚实地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
探索中的“阅读1+N”语文课堂,努力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寻求一个最契合的点,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只有满足了学生阅读需求的语文课堂,才会使学生身心愉悦,读得快乐,读得健康,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的阅读乐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