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交通量预测方法探讨
2014-03-22吕慧慧
吕慧慧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新建或改扩建道路时进行交通量预测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传统四阶段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建设规划进行调整,保证预测的精确性。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特点;交通量预测;城市规划;新增交通源
引言
近几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城市中心区周围的郊区、组团及部分小城镇不断被纳入城市建设范围,这些地区在短期内迅速变为市区,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随着这些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成,区域的人口布局发生巨大变化,交通出行也随之产生较大变动。在这些地区,新建或改扩建道路时,用一般公路常用基于交通量调查的四阶段法,预测趋势和诱增交通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精确预测结果,需要结合影响区的城镇规划,工业园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大型基础设施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预测。
1 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特点
快速城市化地区特指现状人口较少,基础设施薄弱,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一些城市边缘地区、小城镇等,但在未来区域规划中,人口和资源等迅速集中,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快速发展的城市组团。
在快速城市化地区现有的干线公路一般只起到连接大中城市,满足大中城市间长距离交通的需要。干线公路主要是服务长距离交通,交通对象是快速过境的客车或货车,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少。近几年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大,尤其是靠近城市中心区的郊县不断被纳入城市建设范围,新建大片居住、商业和工业园区等小区,所在区域的人口也迅速增加,居民出行发生巨大变化,短距离组团内出行不断增长。区域干线公路也在承担过境交通的同时,也承担新出现的组团及短距离交通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干线公路的功能逐渐减弱,城市道路的功能逐渐增强,并在将来最终由干线公路转化为城市道路。
快速城市化地区的道路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过境长距离交通与区域中短距离交通结合,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混合。
1.1 过境长距离交通与区域短距离交通结合
由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目前还处于城市边缘,是进出城的长距离交通必经之路,长距离交通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占交通主要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短距离的区域交通也不断增长,比例逐渐增加。过境长距离交通与区域中短距离交通将长期在道路上混行。
1.2 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混合
干线公路一般承担长距离客货交通,行驶距离较长,行驶速度较高,随着公路两侧的经济不断发展,短距离交通尤其是行人和非机动车不断增加,慢行交通方式占据比例不断增大,由于干线公路横断面设计时没有考虑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干线公路形成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混行的局面。
2 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量预测方法探讨
根据快速城市化地区的道路特点,在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进行交通量预测时,要考虑长距离交通、中短距离交通、大型特殊交通源、行人和非机动车几个因素。下面详述从这几个影响因素考虑综合预测交通量的思路。
2.1 利用传统四阶段法预测过境长距离交通量
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法,即交通生成、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布、交通分配四阶段法。
传统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法即根据基年交通调查所获得的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资料和OD分布情况,在分析该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经济指标,预测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对交通与经济的弹性分析,预测交通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区域未来各小区的趋势和诱增的交通出行吸引量与发生量;然后进行交通量出行分布预测,得到未来特征年的出行分布OD表;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分担得出项目未来特征年的OD表,再通过交通量分配,最终对趋势、诱增交通量进行预测,获得拟建项目交通量的预测结果。
一般长距离交通量预测采用基于交通量调查的四阶段法,其中预测趋势和诱增交通量考虑了人口、经济增长的影响。大部分公路交通量预测采用此种方法。
2.2 结合区域规划, 预测区域中短距离交通量
由于区域未来人口会迅速集中,运用传统基于交通量调查的四阶段法预测的数据不能反映人口骤增情况下的交通出行规律,尤其是中短距离出行预测,因此须根据区域未来城镇规划对交通量预测进行调整。根据相关区域规划,对区域内的住宅、办公、商业、工业等不同用地性质规划面积进行整理,运用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常用的基于出行率的四阶段法,对区域内的不同用地性质区域分别进行车流生成预测,预测区域中短途距离交通量。
表1 不同用地性质的规划面積对车流生成影响(部分)
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交通出行率指标简本》,此表为部分数据。
根据区域内的不同用地性质分别进行车流生成预测,并把预测的中短距离交通量和长距离交通量预测进行互补分析,综合调整,最终确定项目各个区域的发生和吸引量,结合规划路网进而预测拟建项目的交通量。
根据相关规划,如果项目沿线用地性质或规模不确定时,可根据经验采用提高诱增交通量的办法来减少用地性质对交通量的影响。
2.3 对特殊交通源进行单独交通量预测
由于区域一般位于城市边缘,是客流和货物集散地,范围内一般有机场、长短途客运站和货运物流枢纽、码头等大型基础设施。这些影响较大的特殊交通源,将对周边道路产生巨大交通压力。为了更加精确预测,首先对交通源性质进行分析,根据其不同性质分别进行预测。
对大型客流交通枢纽如客运站、机场等,要根据相关参考数据及规划规模对未来进出站(港)人次进行预测分析,分析其交通方式组成,预测其各种方式进出流量,得出枢纽的车流进出数量,判断枢纽对周边道路尤其是拟建道路的影响。
对货运物流枢纽和码头及有大量原材料和产品运输的企业工厂等,要根据其规划规模对吞吐量或进出运输量进行预测,根据其运输方式的选择,预测出这些大型货物交通源的进出运输量,并据此预测进出车流量,判断其对拟建道路的影响。对生产特种设备或机械的工厂企业运输应当单独考虑运输条件,结合道路设计做出相关调整。
对风景名胜等旅游休闲区,景区道路交通量预测可根据类似景区数据及景区规划规模预测,景区交通方式以小客车和大客车居多,判断预测的车流数量对拟建道路的影响。
预测特殊交通源产生的交通量后,结合已预测的长距离过境交通量和中短距离区域交通量综合调整分析,得出拟建项目的汽车交通量。
2.4 对行人与非机动车数量进行预测
由于区域逐渐城市化,区域经济活动迅速增强,人口骤增,商业居住等活动频繁,道路也逐渐转化为城市道路,行人和非机动车数量逐渐增加,因此在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量预测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并在道路设计时综合考虑,近期可预留空间,远期适时建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数量,可根据区域的人口规划规模和出行方式划分进行预测,也可根据区域不同用地性质的规划面积所产生吸引的客流进行预测,根据两种方式预测的数据进行综合调整后,作为拟建道路的非机动车车道和人行道设计的依据。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研究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新建或改扩建道路时进行交通量预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阐述交通量预测中利用基于交通量调查的四阶段法预测长距离过境交通量,再结合区域规划,利用出行率法对区域中短途交通量预测,然后逐个对区域内的特殊交通源进行单独交通量预测,最后对行人与非机动车数量进行预测,综合各种预测最后确定拟建项目的交通量,保证预测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3.
[2]谭长虎.快速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4.
[3]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交通出行率指标简本[Z].北京: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07.12.
[4]交通出行率指标研究课题组.交通出行率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