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解读

2014-03-22李月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4年10期
关键词:接入点配线光缆

本刊记者 李月成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被认为是破解小区宽带建设的砝码,是推动住宅建筑全面实现光纤到户的助推器,是促进住宅小区通信设施共建共享的有力法宝。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标准能否真正得到贯彻与落实,带着疑问以及在标准贯彻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本刊邀请了两位光纤到户标准编写组成员——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西南分院传输所副所长刘毅、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FTTH专业专家组组长李晨来为我们解读。

IB记者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已实施一年多,从这一年多来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工信部对此标准进行了多城市的宣贯,在宣贯中大家关注哪些问题?

刘毅:主要关注的问题有:设备间、电信间、用户接入点三者的关系;电信运营商与住宅建设方的工程界面是否以“用户接入点”为界线;用户接入点内设备配置的原则;老旧住宅区进行光纤到户改造时如何执行标准;新国标与地方标准的关系;用户接入点至用户的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建成后如何维护。

李晨:大家还是关注用户接入点的设置,接入点位置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投资成本,换句话说,这个点覆盖的用户数越少,开发商的成本就越低,这一点在给建筑设计人员宣贯时显得非常突出。

IB记者

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您认为这些问题从标准的角度该如何指导?

刘毅:(1)每一个住宅区应设置一个设备间,每一个高层住宅楼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多栋低层、多层住宅楼宜每一个配线区设置一个电信间(以300户的光纤容量设置为一个光纤配线区);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依据不同类型住宅建筑形成的光纤配线区以及所辖的用户数确定,一个配线区只有一个用户接入点,根据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用户情况设置在电信间或设备间内。

(2)电信运营商与住宅建设方的工程界面应该有两个,即“住宅区规划红线”和“用户接入点”;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光缆及配线设备以用户接入点为界线划分工程建设界面;住宅区内地下通信管道、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以及设备间、电信间等通信设施安装空间,工程界面以住宅区内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划分。

刘毅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西南分院传输所副所长,长期从事传送网、有线接入网规划设计咨询工作。曾编写过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主编过江苏省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等,并申报有《成端暂存式光缆交接箱》等多项专利。参与北京、南京光纤到户两本国家标准宣贯主讲。

(3)用户接入点内的设备配置可总结为两种模型,当用户接入点设在电信间或设备间时,电信运营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的配线设备采用机柜方式分别在电信间、设备间内安装;当用户接入点(用户光缆总芯数低于144芯)设在住宅楼某单元内以及别墅区室外交接箱时,电信运营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的配线设备采用共用箱体分区域方式安装。

(4)老旧住宅区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改、扩建工程也应参照标准要求执行。

(5)应坚决贯彻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同时尊重部分地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实际水平,凡是地方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凡是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继续按照地方标准执行。

(6)目前实施和推广较好的地区主要采用的模式有:共同维护模式、第三方公司维护模式;目前江苏省有较多地市采用共同维护模式,用户接入点用户侧光纤配线架至楼层配线箱(包含公共光纤配线架、楼层分纤箱及其间光缆线路部分)由各通信运营商共同维护;楼道配线箱至用户侧(含其间线路及用户侧终端设备)中放装用户的由用户归属运营企业自行维护,未放装用户属于共同维护部分;第三方公司维护模式主要通过成立或委托第三方公司,强化专业化的光纤到户通信设施维护管理。

李晨:关于接入点的设置方面,开发商从投资的角度考虑,有可能缩小覆盖范围,增加用户接入点的数量。因为标准并没有指出用户接入点不能小于多少户,缩小覆盖范围也就是缩短了用户接入点至用户家居配线箱的距离,也就是减少了投资,这对开发商是有利的。但是从建设、维护角度考虑这样并不好。首先,运营商的线路增加了重复投资的部分,占用过多的小区管道资源;其次,从共建共享区域管理和保证用户利益上来说也存在问题,因为用户接入点覆盖用户少的情况下是没有电信间的,这样使得共建共享只能在箱体里实现,相对于机房管理,箱体管理是比较混乱,会给今后的维护工作带来麻烦,同时也增加用户使用的故障率。

李晨

1995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线路专业,现就职于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原江苏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公司FTTH专业专家组组长,参与编制了2010年《江苏电信无源光网络(PON)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2011年《江苏电信宽带提速暨FTTH施工规程》的编制,2012年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47-2012 的 编 制,2013-2014年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行业标准《光纤到户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参与江苏、浙江光纤到户两本国家标准宣贯主讲。

IB记者

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大家关注的还是如何落实,在网络运营商、用户之外,房产开发商、小区物业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在这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网络建设费用由谁买单?您认为这个费用到底有谁承担,标准如何规定?具体执行情况如何?

刘毅:住宅区规划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用户光缆、用户接入点内用户侧配线设备等通信设施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标准明确了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应作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规划红线内部的公共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和验收;目前各地区执行情况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与通信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了落实标准的各项细则和要求,有效推进了标准的执行。比如上海、重庆、江苏、福建、山东等地区执行较好。

李晨:对于新小区标准上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分工界面,也就是说这个费用由开发商承担。从住宅的其他配套来看,都是收取配套费,然后由配套企业进行建设,通信配套和其他配套一样投资由开发商负责。具体实施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共建,也可以在行业协会的监督下开发商自建。对于老小区,因为开发商已经完成了房屋的建设,投资的费用让物业承担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这一块光纤到户的投资基本上是由运营企业承担,但是从共建共享的角度考虑,还是应该由行业协会牵头的方式解决为宜。

IB记者

刘毅:光纤到户两本标准切实维护了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前期较多小区签订了排他协议,导致用户无法自由选择想用的通信运营商;按照标准进行光纤到户通信设施的建设,着实解决了后期带宽扩容的改造问题,为后期宽带接入速率的提升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基础通信设施;目前实施过程中仍有较多的事宜未能严格执行,或执行了其中一部分(比如较多地区住宅建设方仅负责建设了红线内的地下通信管道建设),标准仅仅明确了强制性条文和技术细则,仍需地方管理和监管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细则来约束和推进。

李晨:两本标准的出台意义重大,与共建共享的政策互为补充。设计规范更是解决了大部分小区光纤到户实施标准的问题,按照这个标准实施就能解决以上3个问题。目前在江苏境内基本上实现了由开发商承担此项费用。

IB记者

光纤到户也存在些遗留问题在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就是谁来承担小区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建设的费用,但从实际来看,普遍的做法是由运营商来承担就会对住宅带宽享有经营权,这与国家标准是相违背的,针对这种情况,您认为如何解决?

刘毅:住宅区规划用地红线内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用户光缆、用户接入点内用户侧配线设备等通信设施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地方各级管理和监管职能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管理细则来推进和监督标准的执行,应将行业内监管住宅小区通信配套验收机制与住宅小区交付验收综合配套制度进行有效融合,逐步赋予通信配套验收与水、电、气配套建设同等的法定地位,建成后的公共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归小区业主所有,业主可以自主选择由哪家电信运营企业为其提供服务;目前执行较好的地区主要通过政府发文要求当地经信部门或通信行业协会参与住宅小区和住宅建筑图纸设计、施工图审核、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光纤到户通信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各通信运营商也调派相应专业人员参加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施工图审核、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

李晨:这个问题是规范没有涉及的部分,规范制定时和其他规范有着严格的分工界面,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就是用户接入点至家居配线箱的范围,而家居配线箱至用户各个房间属于《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就造成户内布线实施上的空白,但是从一些装修指导和实际情况上来看,只要小区建设有行业协会参与,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室内布线采用対绞电缆是最普遍的做法。

IB记者

标准虽然制定了强制性相关条款,但从项目来看,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标准也没有明确由谁来监管?您认为由那个部门来监督?对于未执行标准相关规定的,又该如何处理?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手术治疗为其常用治疗方法,本文就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对比,发现,开腹阑尾切除术虽然能够彻底切除病灶,但是术后并发症多,切口大,恢复速度缓慢等缺点,整体疗效不甚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逐渐取代开腹阑尾切除术,成为了主要的手术方法,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5]。

刘毅:应该由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进一步出台落实标准的各项配套保障措施,最好能以各级通信监管部门和住建部门联合下发贯彻标准相关文件的方式,明确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和要求,并且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出相应的要求或措施,保障标准的落实。对于未执行标准相关规定的,比如在现有的住宅建筑设计审查阶段,对光纤到户等通信设施设计文件不满足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要求的,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阶段不通过,不能报批销售(目前国内上海、重庆、江苏等地区推广执行较好)等手段来处理。

李晨:从目前来看,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对强制性条款执行进行监督还是有作用的。对没有执行标准相关规定的,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处理。通过行业协会的接入,要求开发商进行补充建设,但是这样会带来矛盾,如果拖延的太久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所以关键还是在建设前期的控制,从前期的设计会审就要控制好,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将通信设施配套纳入销售许可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强制条款的执行。

IB记者

光纤到户工程一个配线区所辖住户数量不宜超过300户,其电信间的面积为10m2。但在多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电信间的面积大多达不到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刘毅:多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电信面积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用安装壁挂式光缆交接箱或壁挂式光纤配线箱来用于成端用户光缆和运营商配线光缆,用户光缆单独设置一个箱体,运营商光缆根据电信间面积情况分别设置箱体或共用一个箱体;住宅建筑较为密集的小区也可以由2~3个配线区共用一个电信间。

李晨:首先,这个问题是属于建设管理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面积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作为新建小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加强管理。如果要建设,也没有符合要求的电信间,可以考虑用室外光交箱来解决。

IB记者

“用户接入点交换局侧以外的配线设备及配线光缆,应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用户侧以内配线设备、用户光缆,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位置的不同,关系到电信业务经营者、住宅建设方在光纤到户通信设施的投资比例不同。在光纤到户通信系统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用户接入点的位置?

刘毅: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依据不同类型住宅建筑形成的光纤配线区以及所辖的用户数确定,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以300户的光纤容量设置为一个光纤配线区,对别墅则以120户的光纤容量设置为一个光纤配线区。单个高层住宅建筑作为独立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应设于本建筑物内的电信间,建筑住户数达不到300户时,可以几栋建筑组成一个配线区,共用电信间及用户接入点;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组成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应设于本配线区共用电信间,多栋建筑共用一个电信间(300户设置一个电信间),电信间应该设置在较为中心位置的建筑内,以有利于管线的布放;由别墅组成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应设于光缆交接箱或者设备间。

李晨:从设计方案上看,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选择就可以。

IB记者

有些住宅建筑工程设计,为每户即设计了光纤到户通信系统,又设计了电话电缆到户通信系统。其理由是即有些住户考虑需要光纤到户,还有些住户只需要电话服务,这种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刘毅:该种设计方案不合理,电话电缆通信系统投资浪费;目前光纤到户通信系统主要采用PON技术,PON技术能够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实现真正意义的“三网合一”。因此,只需要电话服务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光纤到户通信系统实现,并且光纤到户系统是采用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网络,容易敷设和安装,对安装环境要求低,建设维护成本低,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

李晨:设计是为用户服务的,比如为了满足内部电话的要求,设置电话电缆;又比如有些商业用户对电话需要24小时不中断,还需要有传统的实时通信方式实现。光纤到户能够提供电缆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但是由于承载网络的不同,对有传统语音业务要求的用户,还是要用电缆来实现,毕竟电缆入户用普通电话意味着语音通信不受供电和网络拥堵的影响。所以此种方案是属于特殊方案,有一定的存在理由,合理不合理要看具体情况。

IB记者

光纤到户通信系统是通过安装住户家居配线箱内的光网络单元ONU提供语音、数据等服务,光网络单元ONU需要供电才能工作。在设计时,如何保证光网络单元ONU的供电可靠性?

刘毅:针对普通用户,光纤到户通信设施不考虑备用电源的设计;当用户有特殊应急通信需求时,可采用蓄电池、干电池以及OLT端远供等方式进行必要的备用电源设计,实现不间断供电功能,以确保停电时能通过ONU进行应急通信。

李晨:对于普通用户,ONU设备一般是直接接入市电,而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才会考虑供电的保护,保护方式可采用UPS+电池解决停电或供电线路故障时的通信保障。

IB记者

住宅建筑内的用户光缆可以采用“掏接”方式进行分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适用哪种类型住宅建筑(多层、高层)?“掏接”方式对光缆的芯数有没有要求?一条光缆的最多“掏接”次数是多少?

刘毅:住宅建筑内用户光缆“掏接”方式主要适用于高层住宅建筑,多层建筑每单元内用户较少,一般一个单元设置一个光纤配线箱;高层住宅建筑一般以12~24户设置一个楼层光纤配线箱,每个配线箱需要掏接12~24芯光缆,因此“掏接”方式对光缆要求主要是光缆每束套管内置12芯光纤,宜采用36~72芯室内束状配线光缆,“掏接”次数宜控制在4次以内。

李晨:住宅建筑内的光缆采用掏接方式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掏接的芯数、次数要满足光缆结构的要求,如对于中心束管结构的光缆,只能掏接整个束管内所有光纤,而不能只掏接一根束管内的部分纤芯,因为这样操作会损伤束管内的其他光纤;一次陶接几根束管或者掏接几次是根据用户的分布来考虑,只要保证掏接的是整个束管就没有问题。

IB记者

由电信间的配线区至其他住宅建筑物的光缆,单根光缆芯数上限控制在多少芯比较合理?

刘毅:别墅区为主的住宅小区主要采用设备间或室外光缆交接箱作为用户接入点,根据住宅分布情况,从设备间或光缆交接箱至别墅区分歧接头盒的光缆主要采用12芯或24芯,最大不应超过36芯,从分歧接头盒至别墅住宅内采用单芯或双芯蝶型光缆;低层、多层住宅建筑为主的住宅小区内多个住宅建筑(300户左右)共用一个电信间作为用户接入点,电信间光缆配线设备至距离电信间200m以内的其他住宅建筑一般采用12芯或24芯光缆(直接布放,不再进行接头盒分歧);电信间配线设备至距离电信间200m以上的其他住宅建筑主要采用24~48芯光缆,最大不应超过72芯(需要通过分歧接头盒再布放12~24芯光缆至各住宅单元);高层住宅建筑为主的住宅小区内电信间主要采用48芯、72芯、96芯、144芯光缆至其他建筑物。

李晨:现在规范规定的这种设计模式,电信间的配线区至其他建筑的光缆一般考虑144芯以下。由于光纤到户采取了PON系统,但为了避免同步建设的复杂性,规范设计的模型是点到点的结构,也就是一个电信间和用户之间的光纤通道是一一对应的,为了避免浪费管孔资源,应尽量采取汇聚的方式,电信间的光缆在保证施工方便的情况下,芯数要尽可能的大。带状光缆由于施工、维护不方便被排除在外,而单芯光缆中,144芯是光缆中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

IB记者

您认为这两个国家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会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刘毅:(1)整体节省了通信设施投资,尤其减少了ODN(光配线网络)方面的重复投资,预计将能减少ODN重复建设成本260~400元/户。(2)明确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必须采用光纤到户的方式建设,统一了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的通信设施建设方式,为后期宽带接入速率提升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基础通信设施,降低了对小区环境的破坏,减少了网络改造的投资浪费。(3)切实维护了用户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平等接入的权利,使得广大用户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4)给执行监管部门提供了通信设施建设技术和政策方面的依据,理清了相关单位的建设分工界面,明晰职责分工,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约束各方履行职责、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各方协同推进光纤到户建设,从而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5)两项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了“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这从某种意义上明确了宽带通信设施为住宅建筑的基础保障设施,将有力推动宽带通信设施与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具备等同地位的方向推进。

李晨:标准的发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大规模的宣贯,让驻地网共建共享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使得越来越多的地区投入到小区驻地网共建的这一模式下。

结束语

两项国家标准既适用于新建住宅,也适用于已建住宅。对于已建住宅,需要考虑到已建住宅光纤到户改造所存在建设环境、投资主体不明确等客观因素。在推进标准贯彻实施工作中,也需要各地出台鼓励和支持光纤到户改造的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积极支持光纤到户改造,为光纤到户改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光纤到户的认识,争取广大用户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总之,标准实施后短时间内对已建住宅用户影响可能不大,但随着后续配套工作的开展,一定会加快推动已建住宅实施光纤到户改造。

猜你喜欢

接入点配线光缆
模糊聚类下的接入点选择匹配定位算法
一体化综合配线单元关键技术
关于无配线车站码序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铺条长长的海底光缆
城市轨道交通典型车站配线设置研究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多光缆的光纤通信信号多路传输系统
ZD6型道岔转辙机配线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高校 WiFi 9 大谬论
基于RSS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