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14-03-22王芝兰
王芝兰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小学低段(1~3年级)学生以直观认知为主,学习中更多是以直接经验对知识进行构建。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构建和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
小学低段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入问题,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直观经验的支持下了解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以“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本课时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中创设情境如“小张的妈妈从超市买了一截松紧带回家,小张同学量了下,发现和同学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你想知道松紧带有多长吗?”学生兴趣高涨,纷纷研究起了小棒。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尺子来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到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就需要一定的工具,进而为长度单位的认知奠定基础。
其次,要注重创设生活实际问题来导入新课。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拿出10根小棒,让三个同学上台平均分,分后问学生结果如何。然后以三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分配,分配后引导学生发表意见。这样,课堂就顺利引入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探究中,此时教师再结合主题图来引导学生尝试“分一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为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创设情境,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新知,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构建新知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新课只是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而没有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认知中。要让学生形成对新知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起新知。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新知。如在“条形统计图(一)”的教学中,之前学生对统计图已有了初步认知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以某商场一周饮料出售情况为数据,让学生充当“经理”角色根据销售情况来安排下周的销售计划引入新课,然后教师出示数据和空白统计图,分小组进行统计,统计中提出问题:“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通过学生统计,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中的问题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统计图。
其次,要注重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时、分、秒”“钟面的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后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时钟,然后提出问题:“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学生小组观察后完成导学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并追问“从数字12到数字3一共有多少格?怎么知道的?从数字12转一圈又回到数字12共有多少小格?”启发学生思考,接着以活动“贴钟面”来巩固,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
三、结合生活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课后练习和教辅资料,注重的是纯数学知识的传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则强调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摆脱纯文本练习的方式,多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探究中。
首先,要注重结合所学知识而设计任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后,教师以“家具面积知多少”的活动组织探究,活动中以家具的面积计算为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对家中的茶几面、电脑桌面、饭桌桌面等进行测量并计算出面积,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年、月、日”的教学后,教师以“年龄大比拼”为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年龄和出生年月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比较年龄的大小,巩固对年月日知识的认知。又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一定大于三分之一吗”,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初步认识“单位1”。
从生活出发引入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到实践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