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请扛起肩头的责任

2014-03-22褚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褚燕

一、“责任感缺失”的常见现象

镜头扫过——

清晨,校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络绎不绝。打开车门,给孩子背上书包、拿上水杯,还听到这样的叫嚷:“妈,我的作业本你帮我装进书包了吗?”课间,一纸片无辜地“躺”在教室的前面,被学生踢来踢去,老师用手指指地面,意思是说可以把它捡起来,却听到随即冒出的这样一句话:“老师,这不是我扔的!”活动课,广播里又在播放:“×班×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一件外套,请丢失的同学到广播站认领。”其实,只要去学校的“失物招领处”,你就会发现里面堆满了学生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却没人前去认领。放学后,掀开班级×同学的桌盖,会发现里面纸屑、书报一片狼藉……

如此情景真是太多太多,不胜枚举,不禁令人心生担忧……

二、“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分析

学生中出现的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整体上出现淡化的倾向。针对责任感缺失的现状,我们有责任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根据对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责任意识缺失情况的了解,我认为造成小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深层原因源于四个方面:

1.社会原因

责任意识无论从生成到发展都与社会息息相关,因而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淡薄,社会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一些社会的不良思想观念导致学生过分注重自我,以及他们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异化;社会功利思想又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功利倾向严重,因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自我认识的异化,使他们难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责任。

2.家庭原因

当前我国的家庭模式使得独生子女的比重逐渐增加,更多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溺爱的方式进行抚育。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但自理能力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责任感。

3.学校教育原因

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唯智化的倾向,这种教育观念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对责任教育的漠视,也造成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出现偏差。对于小学生,哪怕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很难与自身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无法获得责任意识生成所必需的情感体验。因而,很多学生对责任教育常常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

4.个人原因

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活动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他们的活动场所以家庭、学校为主,活动的类型和性质比较单一,因而认识责任、承担责任的机会相对较少。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此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仍比较落后,特别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低下,使得小学生难以认清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难以准确认知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三、小学生责任教育的措施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责任的发展经历了他律的客观责任和自律的主观责任两个连续的发展阶段。依据皮亚杰的观点,责任意识的生成就是一个将社会规范、自身责任逐步内化为自身价值信念的过程,责任意识生成的基本机制就是内化。

1.从任务到责任

学生能够接受任务,能参与活动就应充分肯定,然后再通过他自身的实践体验去感悟,关键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在每学期社区服务活动开始前,学校让高年级的社区志愿者为新加入的志愿者介绍感受,用直接鲜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兴趣。在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关注学生每次服务后的小结与反馈,重视学生点滴感受的积淀,及时表扬学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将社区服务从任务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感的需要,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2.从岗位到责任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外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为每个学生提供为他人、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的岗位十分重要。为此,在校外,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与附近的居民、村委、社区图书馆、养老院、公交车终点站、驻地部队等单位签订共建活动协议。他们负责给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及岗位。在校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劳动岗位,叫做“班级一人一岗”,包干区责任到人。值日周时,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每人一岗”全面负责。班级中,实行“值日班长轮流制”,班级干部评比制等,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

3.从计划到责任

学校制订所有的工作计划,都要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能力、责任行为的高度出发来确定。学校可以建立“责任教育,自主发展”的规划目标,少先队可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以责任教育为主线制订少先队工作计划。德育处可以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责任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做到多层面、多角度来关注、落实责任教育。

4.从活动到责任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的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内外各类教育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开展符合学生各年龄特点的活动,如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公益活动、主题队会、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黑板报、科技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五月歌会、节假日集会、纪念日庆祝活动等。

四、小学生责任教育的途径

若要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很好的内化,提高责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不断开拓和完善现有的教育渠道,使责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提高责任感培养的真实效果。

1.学科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

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依托课堂这一主渠道,围绕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环境等方面,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法,将教材中隐含的责任因素挖掘,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积极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在充分掌握这一美丽家园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宇宙充满好奇的心理,帮助学生了解茫茫宇宙。然而在众多星球中,找不到可以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唯一性,理解了“只有一个”的含义,也很自然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地球?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2.课内外活动中展开责任教育

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小学责任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渗透,把抽象的责任意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展责任教育活动要注重采用多种形式,既要有课内的,也要有课外的,并要打破彼此间的界限,加强教学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1)主题班队会时开展责任教育。一次班队会,胜于10次说教。围绕培养学生责任感,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主题突出的活动,对培养学生责任感更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责任感淡薄,安排《我把责任告诉你》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升华自我的责任感。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2)社会实践活动中涉及责任教育。参与社会实践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通过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体会社会责任感,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比如暑假期间,可以建议学生开展“夏日小队进社区”的活动;平时,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等。

3.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责任教育的重要、有效、独特的载体,可以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平台营造责任氛围,传承责任精神,潜移默化地进行责任教育。如标语牌“小草在睡觉,请你别打扰”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必然会对学生良好责任感的培养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另外,学校教师的责任心也将直接影响学校的责任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健全人格、责任人格的养成,因为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学生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关系。

4.利用大众媒体的引导作用

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发掘尽可能多的精神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创造一种责任教育的“小气候”。家庭、学校、社会在学生责任教育中,需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立体交错”的合力教育机制。亦可以借助社会力量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邀请知名学者、专家等来校为学生作报告,提高学生的责任认知。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与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在畅所欲言中提升自我的责任意识水平。

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勇于承担责任是任何人从平凡走向优秀的第一步。因此,在小学生心智发育逐渐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清晰的关键时期,个体所形成的责任心水平对其个性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他们的行为态度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是做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富有责任感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日益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