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P—3C反潜机服役
2014-03-21雷炎
雷炎
2013年10月31日,台湾空军第439混合联队的屏东基地新维修厂棚举办“P-3C反潜机接机典礼”,编号为3303的首架抵台飞机由马英九亲自主持剪彩仪式。随着正式接收P-3C“猎户座”(0rion)反潜机,台军陆基海上巡逻与反潜兵力的装备更新换代开始启动。预计台湾向美国购买的12架P-3C在2015年内完全取代现役S-2T反潜机,组建出兼顾海上监视打击与水下反潜的新一代岸基制海航空力量。
“神鸥专案”
在台湾主政者看来,自上世纪90年代,大陆潜艇部队快速更新换代,柴电动力与核动力潜艇的实力大幅增长,连美国海军也颇感威胁,台湾海军航空兵既有的S-2T反潜机完全无法满足作战需求。S-2T是以执行空中反潜为主,反水面、联合监侦与搜救为辅的反潜机,由于机龄已超过40年,水下侦察装备性能落后老化,根本无法对抗解放军的新型潜艇。特别是许多零部件根本找不到供应商,造成所谓“消失性商源”问题(有点像电脑更新换代后,老式配件无法找到),使得台军的总体反潜战力存在很大漏洞。有鉴于P-3C在美国及其盟友中广泛使用,堪称全世界最成熟、性能最佳的反潜机,远优于S-2T,因此台湾当局从1997年便开始积极向美国争取采购,按照作战需求提出采购12架。
不过美国基于政治考虑,始终没有吐口,直到2001年4月1日美国与中国大陆发生南海撞机事件,在双方强烈对峙氛围中下,才于当月23日宣布总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三项对台军售,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电潜艇和12架P-3C反潜机,台湾军方旋即提出代号“神鸥专案”的P-3C采购计划。该专案于2002年6月25日得到“海军司令部”核定,但受到陈水扁当局时期严重的“蓝绿政争”拖延,期间还出现美国洛马公司与L3通讯公司为争取P-3C系统集成的合同所展开的商业角逐。
P-3系洛马公司制造,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停掉生产线。像1995年韩国海军求购的首批8架P-3CK,是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戴维斯一蒙森军用飞机封存基地那里扒拉出来的二手P-3B机体进行改装的。戴维斯一蒙森绰号“飞机坟场”,长年充当美军现役飞机封存和启封的“大本营”。韩国人等于拿到“旧瓶装新酒”的反潜机,可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小。洛马公司“杀熟”一点不手软,韩国购买的8架翻新P-3CK的单价居然高达6600万美元。
正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美国L3公司在2006年主动联系台湾海军,提出由他们为其升级二手的P-3。L3公司还不惜工本地邀请公关公司积极对“立法院”、台湾海军和媒体展开工作,甚至动用到美国政界人脉,邀请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写信给台湾高官,施加政治压力。阿米蒂奇是当年美国对台输出“佩里”级护卫舰生产专利的主要推手,使台湾海军得以获得今天仍堪称主力的8艘“成功”级。L3公司强调,韩国得到P-3CK反潜机后,出于对洛马抬价牟利的不满,把后续升级合同交给了L3公司,由其展开P-3CK的结构延寿、更换设备和任务系统的合同。但台湾军方经过细致调查,发现P-3CK项目后续升级进展并不顺利,整个案子的进度延迟近一年,部分工程甚至爆发侵犯洛马公司知识产权的官司,L3公司被判败诉,使升级计划横生枝节。更重要的是,L3公司是以低价抢得韩国军方的标的,这导致P-3CK日后服役的整体后勤存在隐患,毕竟洛马才掌握该机“王牌”——核心源代码。斟酌再三,台湾海军最终仍坚持由洛马公司负责P-3C的相关工程。
2007年6月15日,被蓝营控制的台湾“立法院”勉强通过采购12架P-3C的预算,合计预算达490亿元(新台币,下同),旋即台湾“国防部”与美方签署“工业合作协议书”,采取“4架在美国、8架在台湾”的模式执行启封、延寿和升级工作,核心是将在美国“飞机坟场”启封的8架二手P-3C机体运到台湾屏东的汉翔公司,就地实施改造升级,实现技术转移并达成“利益回馈”。但这项协议后来因为美国海军的决定而改变。由于这批P-3C是美国五角大楼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以“对外军购”(FMS)方式售台,全案包括项目管理、督导、飞机修改、功能验证等都委托美国海军执行和负责,但美国海军从设备与人员调度考虑,不乐意分出人马去台湾监督项目执行,单方面决定将这批飞机全数放在美国本土修改,而作为当初“工业合作协议书”的另一方——台湾“国防部”却不敢据理力争,生怕搅黄了买卖。可是作为“纳税人看门狗”的“立法院”颇有被愚弄之感,曾对此大加挞伐。台湾军事专家宁博曾就此为美国人辩护,认为在美国进行P-3C的启封、延寿和升级工作,能使相关工作推展顺利,有助于P-3C按计划服役,反倒是台军乐见的,至于当初要求“工业合作协议书”,希望能建立P-3C的维修体系,这恐怕是一厢情愿。他指出,台湾海军未来仅配备12架P-3C,以这样的机群规模,能建立什么样的维修体系?该体系建在何处?体系的使用效率是否符合经济效益?这些都是现实问题。因此,台湾军方思考再三,决定把“神鸥专案”中争取到的工业合作额度,转到规模大得多的F-16A/B战斗机的升级案,反正P-3和F-16都是洛马的产品,不愁不让“铁公鸡”般的洛马公司拔出“九牛之一毛”。
2007年12月20日,台湾“国防部”与美方完成合约签署,后续依项目日程在美国海军计划管制室的协助下,完成各项节点作业,包括选机、选择各项机载设备、飞机与各项新装备的拆装与翻修、飞机与各项设备的测试、人员赴美观摩视察、空地勤人员培训I、种子教官赴美等。台军在“飞机坟场”选出的机体通过陆路运到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的洛马工厂进行启封和翻修,更换由佐治亚州马丽埃塔工厂制造的全新机翼,航电设备升级至美军现役版本。首架P-3C在2013年9月25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飞抵屏东基地,2013年底还要接收另外3架,加上在美国从事人员训练的2架(编号3301和3302),2013年合计有6架P-3C移交给台军。按照计划,剩余6架P-3C要在2015年底前交机完毕,同年第一个完成换装的中队(第34中队)将正式服役,第二个中队(第33中队)和整个反潜机大队则于次年服役,台军现役S-2T反潜机将全面退役。endprint
这里读者可能有个疑问:当初是台湾海军提出P-3C的采购需求,可是等飞机真的到货了,为什么却归入台湾空军麾下?台湾早年是把固定翼反潜机交由空军运作。1966年11月,台湾空军第6联队(1976年8月改名第439联队)设立固定翼反潜机中队,使用美国提供的二手S-2A反潜机,1976年4月换成S-2E,承担海峡反潜任务。1979年2月,反潜中队扩编为反潜机大队,1992年10月15日起换装S-2T。1999年7月1日,反潜机大队移交海军,此后的采购自然由海军出面。可是到了2013年7月1日,受到台湾“国防部”所推进的“精粹案”影响,为了统一后勤,节省未来作业开支,确定换装P-3C的反潜机大队重回空军第439联队序列,但台湾海军司令部仍享有战时调动的权限。
功能与运用
按照台湾“国防部”的说法,反潜作战大队的主要任务为打破大陆潜艇封锁、确保航道安全及争取制海优势。P-3C可执行反潜作战(ASW)、反水面作战(ASUW)、水面战区空中侦察巡逻(SUCAP)、空中早期预警(AEW)、信号情报搜集(SIGINT)及情报、监视、侦察(ISR)等任务。完成换装后,以P-3C先进的侦察通信系统,结合空中与水面反潜兵力,可有效提升台军三维空间防御能力。P-3C加入后,台军反潜作战任务时间由现役S-2T的3小时增加到12小时。
据报道,台湾空军拿到的P-3C反潜巡逻机属于“反潜作战升级计划”(AIP,Anti-SurfaceWarfareImprovementProgram)的配置,是美国在前几年推出的P-3C较新机型。P-3CAIP是从P-3CUpgradeⅢ型改进而来,机长35.56米,翼展30,36米,机高10.27米,最大起飞重量62,89吨,巡航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速度745千米/小时,升限8626米,最大任务航程4410千米,乘员11人。反潜作战系统是核心部分,包括ASQ-78A/B声呐浮标接收系统、AN/ARR-72声呐浮标接收仪和磁探仪浮标、AQA-7定向声学频率分析仪和声学记录指示仪、AQH-4(V)声呐记录机、ASQ-222任务计算机、APS-137逆合成孔径雷达等。另外,该系统还结合导航数据并能接收传感器数据。为满足台海作战需要,台湾海军要求这批升级型P-3C采用结构较强的重挂载型机翼,以便能挂载较多的武器。比较“走运”的是,由于美国海军本身的P-3C机群正好也有更换新机翼的需求,连同台湾订单在内,总计向洛马公司采购了60余副新机翼,大幅降低了台湾采购成本。P-3C的机身内和翼下共有10个挂架,可挂载武器和声呐浮标,最大武器挂载量为9吨,主要武器有AGM-84D“鱼叉”导弹、鱼雷、87枚声呐浮标、水雷等。除了反潜任务,P-3C由于装有先进的探测系统,并有很强的数据处理传输能力,所以经常执行海上监测和巡逻任务。
比较P-3C与S-2T,首先在平台性能方面,P-3C的航速是S-2T的两倍,至少可滞空12个小时,S-2T则不超过3个小时。在任务装备方面,机载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完全无法相比。P-3C配备有先进的雷达、搜潜与电子战装备,包括机首逆合成孔径雷达、机首光电探测转塔、机尾磁探仪、机尾逆合成孔径雷达、通信与导航系统、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等,其后舱设有七个座位用以操作这些复杂的装备。相比之下,S-2T的雷达、水下探测装备、导航系统则简单得多,后舱由反潜官、领航官二人操作。在武器系统方面,P-3C可挂载多枚“鱼叉”反舰导弹、MK46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各型主被动声标、长效与短效烟标等,而S-2T虽能挂载MK46型鱼雷、深水炸弹、水雷等,但是其载弹量远低于P-3C。
P-3C的功能与性能强大,其人员编组可概分为前舱、后舱两部分。前舱为空军飞行机组,包括正副驾驶和机械官,另外可视任务需要增加一名领航官,编组与C-130H运输机相同。后舱为海军反潜人员,其有电战官、反潜官、通信官、武器官等七个席位。因此,每架P-3C是由空军机组员与海军任务组员共同操作,其中海军任务组员的生活管理是由空军负责,而专业管理仍由海军负责。当P-3C执行任务时,须接受地面上的任务管制中心管制,该中心内设与P-3C后舱相同的专业军官,以有效进行任务的指管通情监侦(C4ISR)管制联系。
据了解,台湾空军的12架P-3C都是相同规格的反潜巡逻机。虽然之前曾经传出其中有部分是类似美国海军EP-3的电子侦察机(连维基百科也指称有3架飞机会改为电子侦察机),但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基本断定为误传。众所周知,EP-3之类的装备具有高度政治性与军事敏感性,以现今的美、中、台三边关系来看,美国同意输出这种装备的可能性很低,其中既有美国担心北京方面的反弹,也有美国对于将敏感军事科技输出给台北的疑虑,即担心泄密。
尽管P-3C性能优异,并且能执行多种任务,但其也有明显-弱点,就是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要想在战时从容地执行反潜、反舰和巡逻任务,首先必须保证有制空权,否则P-3C别说执行任务,就是生存都有问题。而且其在执行搜潜任务时高度低、速度较慢,容易遭到对方舰船的攻击。更关键的是,P-3C毕竟是美军开始淘汰的机型,虽然台湾拿到的飞机理论上可继续操作1.5万小时(约20年),但由于已届飞机服役晚期,台湾反潜机群未来无可避免地会再次遭遇“消失性商源”问题,尤其是航电与水下装备方面更是如此,台湾空军难免要重蹈S-2T的覆辙。
东亚的“猎户座联盟”
事实上,美国始终担心单独防范中国潜艇的反潜能力不足,因为长久以来,美国反潜战力量发展均针对俄罗斯,而猎杀俄罗斯潜艇多在蓝海水域中,主要使用被动声呐技术,面对柴电潜艇,则多以主动声呐担任要角。如今,美国军方设想的“对华反潜战”其实转向濒海的绿水区域,原本针对巡弋深海的俄军核潜艇的反潜技术用来对付特性不同的解放军柴电潜艇就显得不恰当。实际上,沿海交通网、波浪与潮流形成极为复杂且较强的环境噪音,海水的盐度与温度变化比深水大洋呈现出更不稳定的状态。原本美国海军对付苏联潜艇的被动声呐战术,在缺乏“深海音波渠道”与“幅合区”的浅水海域难以发挥效能。美国海军作战司令部潜艇作战主管保罗·苏利文少将指出:“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水域并不透明,想要找出潜艇十分困难,濒海形成若干重大的问题与冲击,有许多的干扰形成声学上极为不同的困难,增加了猎杀技术、鱼雷与工作上的难度”。美国政策分析师席拉帕克也观察指出:“实际上所有的先进国家的海军,包括美国海军,都是以自已的潜艇作为对抗敌人水下兵力的主要武器。”美国攻击核潜艇数量的削减,已经造成反潜能力的萎缩。除了潜艇反潜能量不足的问题,美国空中反潜平台也由单一任务转变为多功能,如P-3至今仍是海洋巡逻与反潜作战任务最有效的平台。2004年,美国海军有225架P-3系列飞机,但因机体金属疲劳与锈蚀,一年内近半进行维修,可以进行反潜训练任务的飞机大幅减少,反潜战术的技能遂逐渐消弱。虽然波音公司生产的新型多功能海洋巡逻机P-8已于2013年开始换装,计划装备108架,但似乎很难缓和反潜作战存在的需求。endprint
正如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所说的名言:“联盟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弥补自身力量不足,美国刻意运用其亚太盟友来构筑“防华反潜网”。随着台军的P-3C反潜机陆续到位服役,将形成东亚的韩国、日本、台湾都操作同款反潜机的局面,形成东亚的“猎户座联盟”。据统计,日本海上自卫队至少有100架P-3C在役(美国海军航空兵的P-3C在中东执勤的耗损超过预期,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曾考虑租用日本的P-3C来满足繁重的任务需求),韩国海军则配备16架P-3C(其中8架为P-3CK)。由于美军已能自由使用菲律宾境内的航空基地,美国海军的P-3C完全可视需要进驻当地,连同东亚的韩日台P-3C机群,代表着美国已悄悄地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完成“猎户座防线”的构筑,以该机成熟的海上监视、侦察、打击与水下反潜能力,对于近年来频频穿越“第一岛链”的解放军舰队无疑构成严峻的挑战。
美国不仅打造硬件的东亚“猎户座联盟”,这些P-3C用户在情报资料交换与合作方面也会建立一定的机制。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有不少日本海上自卫官在台湾南部活动,可能与台湾的P-3C部队有关,加上台日之间定期举行的“安保会议”,推测双方在针对大陆海军活动方面应该有相当的默契与机制存在。台湾与日本在安全领域的沟通密切,与美国的合作更是不在话下,而P-3C的服役将为台湾在对抗解放军潜艇的领域与美日搭起更加密切的合作桥梁。
专家指出,美国及其设想的“猎户座联盟”其实就针对解放军机舰经常出入的“第一岛链”之内的东海,这片水域对反潜一方来说有诸多天然限制。经黄海、东海至台湾海峡系由大陆架所组成,黄海深度仅60~80米,东海大陆架边缘平均水深约200米,由日本九州经西南诸岛到台湾海峡所形成的岛链呈现200米的水深斜坡,穿越冲绳后深度急降为2000米。大陆沿海有黄河与长江等大小河川交会入海,形成淡水、海水混合与泥沙沉积,而台湾海峡两侧也有不同的河川,且有强烈的海流。整个大陆架海底地形变化差异大,存在各种不同地质,潮汐幅度自台湾海峡的5米到杭州湾的11米,水温变化由亚热带至热带气候。而且航运交通与渔业非常热络,这些在浅水海域所产生的人为噪音,据估计平均高出深水海域约5-10分贝,特别是在500Hz以上的频率。整体情况是水浅、水文混乱、海底地形复杂。有不少美国海军军官认为,这样的水域有利于解放军柴电潜艇甚至核潜艇隐蔽出击,利用这些近岸环境,若运用适当的特殊战术(如中悬、坐底),对美国及其盟友来说是“反潜作战的梦魇”,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加大航空反潜平台的投入,并构筑情报联网。
台军运用的难处
对于美国人的算计,台湾当局当然心知肚明,但问题是现在台湾所认为的“安全威胁”并非只有大陆,与日本、菲律宾、越南也存在激烈的海上争执,未来也需要P-3C常态性巡逻。2013年10月,台湾“立法委员”林郁方就在“立法院国防及外交委员会”上要求“国防部”未来不得对P-3C飞机使用“自我设限”,例如规定P-3C只能在台湾防空识别区内飞行,或是不能到太平岛附近空域执行训练和巡逻任务。林郁方称,越南向俄罗斯采购6艘636型潜艇,首艘已在11月交付,预计2016年全部交付完毕,菲律宾则在10月份公布包括3艘潜艇在内的新型舰艇采购计划。针对这两项变化,台军已无法排除在太平岛附近海域执行反潜巡逻的可能性,所以台军未来应把包含太平岛在内的南海纳入P-3C的日常训练与巡逻范围。林郁方补充道,P-3C的作战半径高达2000海里,从屏东到太平岛的航程是860海里,从屏东机场起飞后,扣除往返航程,可在太平岛海域滞空5-6小时,未来台军应规划机舰合作,执行反潜巡逻和作战任务。针对林郁方的要求,台湾“国防部长”严明虽然承诺P-3C可通过“人道救援”与“掩护C-130H”的名义前往太平岛附近空域执行任务,但对于未来是否把太平岛纳入P-3C的平时训练与巡逻范围,由于事涉敏感的政治因素,并非“国防部”所能决定,没有立即给予明确的答复。
与此同时,严明强调P-3C机群理论上还能服役20年,但该机未来能否有效率地运作,完善的后勤支持体系也是关键。P-3C需要高度专业的乘员合作操作,加上机内配备大量精密设备,没有可靠的维护保障体制,是不可能长久运行的。一架P-3C的标准乘员共有11名,包括3名飞行员(含机长)、分别负责战术协调与导航通信的2名军官、2名飞行工程师、3名声呐操作员和1名飞行机械师。12架P-3C就需要132名合格成员,远超现役S-2T机群的人员编制。以台湾空军目前的能力来看,培养12架P-3C的乘员与配套维修人员是极为吃紧的工作,一位前台湾“空军司令”坦承,受到人员训练能力的限制,台湾空军未来的P-3C平时在岗架数会减为8架,另外4架执行轮岗,这也说明了台军对于能否培养足够的合格人员没有太大把握。很显然,台湾空军的P-3C与台湾陆军刚刚到货的AH-64E武装直升机有着相同的考虑:都是先进装备,短时间内的服役表现自然问题较少,但是随着服役时间拉长,硬件装备的维持甚至改进,高素质人员的培训与轮替,对军方都是很大的考验。特别是P-3C和AH-64E都是高度复杂的装备,必须持续编列足够的作业预算以及建立完善的整体后勤,在台湾“国防部”推动全募兵制、部队员额大幅缩减、军费中的作业维持费逐年递减的态势下、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项极有难度的挑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