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兴趣
2014-03-21陈智芳
陈智芳
现代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的高层次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讲究教学实效,是教改的关键。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我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无异于得到一把打开古典文学大门的钥匙。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闪耀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解、感悟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为学生今后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一些学生因为文言文基础薄弱,一看到文言文就担心害怕,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影响了经典文化的吸纳和传承,制约了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和丰富。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文言文,就必须提高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兴趣。
一、保持乐观态度,培养自信心
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发现,只有学生具备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不明确。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学习古奥艰涩的文言文,觉得文言文很难学,很难懂,没有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这导致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厚,甚至不愿学而干脆放弃学习文言文。这种厌烦心理导致很多学生在做文言文阅读时,没有认真翻译内容,随意写答案,有的直接放弃了答题。兴趣又是学习动机的出发点,所以我们要努力扩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环境,接触真实自然的古代语言。比如阅读古代经典作品,尝试创作文言文等。另外,学生还应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习俗,激发融入型动机,接受古典优秀文化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最重要的,学生还要强化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从教师、学习成绩和周围人那里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理暗示有意识地强化。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体验的情境,实施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也有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精神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有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以说,学生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文言文翻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大胆猜测某些词句的意思,当学生运用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去猜测并成功时,他们不仅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还增强了翻译文言文的信心。比如在学习课文《咏雪》时,学生朗读完课文后,首先我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家在一起很高兴地谈论雪像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猜测并翻译每句话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能翻译对,个别有错的我们再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文言文的翻译内容,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有一点要注意,教师预设的文言文的学习任务要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但同时需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有意识地选取了《荀巨伯探病》《师旷问学》《嗟来之食》《张孝基仁爱》等稍难一点的课外文言文篇目,学习任务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太简单又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坦然面对错误,增强自信心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是复杂而漫长的学习活动,读不懂、不理解、出现各种错误是正常现象。然而,过多的错误却常常会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忧心忡忡,自信心动摇,甚至于放弃文言文翻译。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保护并鼓励学生哪怕很微小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影响初中文言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过分热心,过于认真地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所犯的错误,我们会无意识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天赋,他们开始变得谨慎、小心,越来越少地参加文言文的翻译实践活动,以免频频出错、频频被纠正。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积极性,也为了增强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信心,不让他们有焦虑情绪,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让学生坦然地犯错,又要使学生在错误中学到知识。比如,在学习《张孝基仁爱》时,有个学生把“富人病且死”翻译成“富人生病并且死了”,因为文中确实是说富人死了,很多同学都认为这样的翻译是对的,于是我就提醒他看紧接在后面的那句“尽以家财付孝基”,让他把这句翻译好之后,我就问他,富人死了还能把财产托付给孝基吗?大家都笑了,马上说富人没有死,那么“病且死”应该怎么翻译呢?学生马上答出“生病快要死了”,然后,我让他们去查“且”的解释,了解了它还有一种解释是:将要。通过这样一点拨,学生在一思一查之间掌握了“且”的意思。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只要通过自己努力思考,就能翻译好文言文,增强了他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翻译中字字落实的重要性。
三、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乐趣,才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如在学习《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我让每个小组选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先划出他们各自要读的句子,然后翻译好,并揣摩好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每句话不仅要符合当时的语境,还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学生们都积极性很高,小组里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并积极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轮流上讲台表演,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评价,在精彩的表演和积极的评价交流中,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完成了课文的翻译,同时还深刻地分析了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个人物形象。在学习课外文言文《黔之驴》时,首先我让学生把文章大致翻译一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章改成剧本,每小组选出两人,一人扮演驴,一人扮演虎,进行即兴表演。全体同学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准确地完成了这篇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这篇课外文言文后面的练习的正确率非常高。
积极的文言文学习态度会促进文言文学习的进步,这种进步会加强对文言文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学习失败,学习失败又会导致更消极的学习态度,产生恶性循环。所以,在积极向上的心态中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才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1.朱永新《教育心理学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高志华《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