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居民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
2014-03-21赵林
赵 林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0)
1 研究目的
自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经过15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后奥运时期,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国民在体育活动中的投入状况已成为衡量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1]。但目前我国居民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体育行为状况如何?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体育行为在年龄、时间、精力等因素影响下现状又如何?当前居民体育行为中有哪些行为特点和发展规律?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基于上述研究需要,本课题组结合我国群众体育行为的特点与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参考国内外群众体育投入现状,并依据《我国群众体育投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我国居民体育行为现状调查问卷》,做了全面、深入地调查与研究,旨在我国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订群众体育工作相关政策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与实践参考。
2 居民体育行为的界定
居民体育行为泛指一切围绕体育运动开展而展开的群众个人活动形式和行为方式。体育行为依照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直接体育行为、间接体育行为、智力体育行为[2]。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运用社会学与现代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将我国居民体育行为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13个省、2个直辖市。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调研
依据本研究内容在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及体育资料室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40余部(篇)。
3.2.2 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了多阶多次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3个省、2个直辖市,调查样本含量为10000人,回收问卷9460份,回收率为94.6%,其中有效问卷91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6%。经两轮专家确定其信度与效度分别为0.89、0.88,符合本课题研究要求。
3.2.3 访谈法
走访部分被调查的城乡社区居民,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居民体育行为相关问题对居民面对面访谈,做好第一手资料信息的记录、整理、分析工作,作为研究的重要依据。
3.2.4 数理统计
对收集的全部调查数据资料应用SPSS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了统计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直接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直接体育行为主要从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强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从不同年龄阶段参加锻炼频度的分布情况来看,36—55岁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每周从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1.03%,能保证每周锻炼3次或以上群体占24%。16—35岁和56岁以上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高,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占12.69%和7.22%,16—35岁的居民每周参加锻炼频度集中于1—2次或3—4次,人数比例分别为47.11%,29.14%,而56岁以上的居民每周参加锻炼的频度多集中于3—4次,人数比例分别为33.87%和36.82%(图1)。
图1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的调查统计
从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调查结果来看,56岁以上的居民每周有固定锻炼时间的人数比例为63.23%,16—35岁和36—55岁的居民每周有固定锻炼时间的人数比例仅为27.17%和15.46%。大多数居民认为有需要才锻炼或想起来就活动或心情舒畅就锻炼,参与锻炼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间歇性,机动性强,波动性大等特征。从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来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60min的人数均最高,16—35岁的居民占59.67%,36—55岁的居民占57.14%,56岁以上的居民占54.72%。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120min以上的居民人数比例最低,各年龄组仅占4.94%、3.04%、2.03%(图2)。
图2 不同年龄阶段社会群体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调查统计
从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调查结果来看,16—35岁和36—55岁的居民每次锻炼以中等强度为主的人数比例最高,分别占61%、50.32%,56岁以上的居民每次锻炼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人数比例为58.78%。另外,随着居民年龄增大在体育锻炼时采用小强度的人数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群体在锻炼时采用大强度的人数比例均为最低,16—35岁的居民仅占7%,36—55岁的居民仅占5.45%,56岁以上的居民仅占1.51%(图3)。
图3 不同年龄阶段社会群体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统计
从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强度等各组调查数据分析,16—35岁的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所投入的频度多集中于1—2次,每次锻炼时间多持续在30—60min之间,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这部分群体在学习、工作之外有大量余暇可供自己自由支配,且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身体机能良好,但受其支配范围广、内容多、兴趣泛等因素左右。36—55岁中大多数居民的事业与家庭已停摆在稳定阶段,但这部分群体在学习、工作以外可供自己支配的余暇时间少之又少,虽精力旺盛但身体各方面处于下滑期[3]。受其工作、职务、业务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体育锻炼中所投入的频度较低。56岁以上的居民随着体力、精力逐渐下降,各种慢性疾病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些因素决定了大部分老年群体每周有自己固定的锻炼时间,锻炼时所投入的频度较高,以小强度为主。
4.2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间接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间接体育行为,此次主要从居民体育消费,居民在健身项目、器材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在居民个人体育消费水平方面,16—35岁的居民在100元以下体育消费所占比率最低为18.39%,56岁以上的居民在100元以下体育消费所占比率最高为53.95%。不同年龄阶段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在101—300元之间所占比率较高,16—35岁至56岁以上分别占31.16%、37.69%、28.38%。16—35岁的居民年消费在301—500元之间所占比率最高为16.36%,年体育消费在1401元以上所占比率均高于36—55岁与56岁以上居民所占比率。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年体育消费一览表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持续增加,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但如何正确指导、引导居民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体育消费习惯,塑造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合理安排余暇休闲时间等正是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
对居民在体育健身项目、器材、运动技能和健身场所选择上的投入状况调查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在健身项目投入上,16—35岁的居民首选三大球类的占25.97%,其次是游泳,占20.81%;36—55岁的居民首选为羽毛球,占33.34%,其次是游泳,占19.75%;56岁以上的居民首选为散步,占50.17%,其次是健身操,占25.63%。调查数据表明,青年人喜爱有对抗、强度大、有挑战性的健身项目,说明三大球项目在我国开展较普及,群众基础好,易被青年人所接受。中年人在本次调查中选择羽毛球人数比例较高,充分说明羽毛球运动已在我国大江南北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已成为这一年龄阶段普遍接受的健身项目[4]。老年人主要选择散步,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体质、身体机能状况,易被接受。居民在健身器材投入方面,没有健身器材的人数比例占59.84%,拥有1—2件健身器材的人数比例为24.47%,拥有3件或3件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5.69%。在购置健身器材需求方面调查,有69.96%的居民以经济实用性的健身器材为主,有35.44%的青年人和19.23%的中年人认为只要喜欢,超出经济范围内也要投入,但大多数老年人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健身器材消费市场不容乐观,但从少部分运动项目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掀起健身热潮状况和未来居民对健身器材的需求来看,未来两年群众在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趋势是:花费少且实用耐用的健身器材较畅销。
4.3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智力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智力体育行为,此次主要从居民平均每天收看体育节目时间、浏览体育网站、阅读体育报纸杂志的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从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平均每天收看体育节目、浏览体育网站、阅读体育报纸杂志的时间来看,居民平均每天收看体育节目时间多集中于少于15min或15—30min。16—35岁的居民平均每天收看体育节目时间在15—30min之间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1.87%,36—55岁和56岁以上的居民平均每天收看少于15min的人数比例最高,分别占39.35%和33.86%。老年人每天从不收看体育节目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2.42%,青年人的比例最低仅占8.62%,各年龄阶段居民平均每天收看体育节目时间超过30min的人数比例均较低。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收看体育节目时间/天一览表(%)
56岁以上的居民每天从不上网浏览体育节目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7.17%。16—35岁和56岁以上的居民平均每天浏览体育网站的时间少于15 min的人数比例最高,分别占36.14%和35.25%,中老年浏览时间超过60min的人数比例最低。详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阶段社会群体浏览体育网站时间/天一览表(%)
36—55岁和56岁以上的居民每天从不阅览体育报纸杂志的人数比例最高,分别占40.06%和51.57%。16—35岁的居民平均每天阅览时间少于15min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1.23%,其次在15—30min之间的人数比例为26.35%,各年龄阶段的居民平均每天阅览时间多于60min的人数比例较低。详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阶段社会群体阅览体育报纸杂志时间/天一览表(%)
5 结论
1)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对待直接体育行为态度积极,青年、中年群体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较低,老年群体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较高;各年龄组群体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多集中于30—60min,青年、中年群体每次锻炼多以中等强度为主,老年群体每次锻炼多以小强度为主。
2)我国居民年体育消费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收入较高的职业群体年体育消费水平虽然相对较高,但高收入群体中仍有部分居民在体育消费上投入并不多。青年人喜爱有对抗、强度大、有挑战性的健身项目,中年人主要以隔网对抗健身项目为主,老年人多选择小强度健身项目。青年、中年居民掌握运动技能情况良好。目前我国健身器材消费市场不容乐观,未来两年居民在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趋势是花费少且实用耐用的健身器材较畅销。
3)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关注方式呈多样化,主要是通过收看电视、上网浏览体育信息等方式进行关注。
[1]潘丽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2-5.
[2]孙文琦.群众体育投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2-14.
[3]刘建青.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27-28.
[4]常华,等.我国群众体育的历程及发展趋势[J].体育与科学,2009,(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