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建议

2014-03-21李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播量壮苗尿素

赵 辉, 李青云

(安徽丰和农业有限公司,安徽淮北 235000)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小麦千斤市、小麦千斤县屡屡出现[1-5]。但在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开拓创新,为小麦超高产生产提供参考。为此,笔者分析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并提出高产建议。

1 小麦生产现状

1.1两早

1.1.1播种早。国庆期间,农民忙秋收秋种,即“双抢”,忙完后即出门打工。所以麦种必须适应早种,应在10月7日左右种完,如遇天气影响,可“抢墒、适墒、造墒、补墒”,灵活掌握。

1.1.2午收早。麦腊黄、民工潮、“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到。目前,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较普遍。联合收割机收割时速度快,只要有一家开始收割,即使小麦没完熟其他农户也开始麦收了,以便早收、早种、早出门。

1.2两多

1.2.1播量偏多。农民喜稠麦、易拿苗、苗好看,整地质量偏差,麦种价位低,这些都是造成播量偏多的“三要素”,适期150 kg/hm2左右的播量普遍播到225 kg/hm2左右,有的更多。

1.2.2氮肥用量偏多。“一炮轰”的施肥习惯难改变,基肥一次性施N∶P∶K约15∶15∶15的复合肥750 kg/hm2,另施尿素225 kg/hm2左右。很少追肥,而且有的农户喜用45%含量的高氮复合肥加尿素150~225 kg/hm2。这样,氮肥用量偏多、营养不平衡,致使小麦苗期长势旺,而中后期肥力不足,小麦综合抗性差,抗虫、抗病、抗倒、抗干热风能力弱。

1.3两深

1.3.1播种偏深。连年旋耕、土壤太松、镇压不实以致跑墒、跑肥、跑温。耕地高低不平、播种深度不好控制、深浅不一,农民怕种子生根发芽之初因风干死在表土中,多播深6 cm左右,出土出芽慢、苗弱。适宜播深4 cm左右,适墒时根深苗壮。

1.3.2小麦苗期长势偏旺,棵深。播量大、氮肥用量大,麦苗年前又旺又高,瘦长淡黄,麦叶细长,叶色不浓绿。

2 小麦超高产的建议

2.1种优选育高产、多抗、广适、质优的小麦品种。株高80~85 cm,千粒重45 g左右,具有12 000 kg/hm2的增产潜力。

2.2肥优营养全面,科学配方化肥,必须展示合法的化验合格证给买主,宣传“有增无减”(有机肥增施,无机肥减少),以利健康,环保。

2.3地优每隔2~3年要深耕一次,大力推广深松技术,耕地要平、实、透,秸秆还田,兼施农家肥,培肥地力。

2.4苗优

2.4.1种子消毒。晒种2~3 d,种子需包衣。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三拌”,起到杀虫、防病、壮苗的作用。防病选用苯醚甲环唑或硅赛菌胺等或者戊·福、多·福·克种衣剂。普遍采用多菌灵+辛硫磷+微肥的“三拌”技术。

2.4.2“四适”播种。适期(10月7日左右)、适深(播种深度3~5 cm)、适量(翻量120 kg/hm2左右)、适墒(抢墒播种,旱了早浇水)播种。

2.4.3壮苗越冬。小麦到越冬期达到主茎叶龄6叶1心至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8~12条的壮苗标准。

2.5机优

2.5.1“一大”——大方向。“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方向,土地要有合适的规模,大兴家庭农场。

2.5.2“二公”——公共植保、公共水利。植保要统一,机械要先进,统防统治效果好。水利兴修要高标准、严要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牢固树立“百年大计、百年水利”的观念。

2.5.3“三科学”——种、管、收三科学。种时要科学,管时要科学,收获时也要讲科学,现代化的机械装备要完善。

2.6人才体系的现代化

2.6.1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廉洁、务实、高效,识人善用,有韬略,有海量。

2.6.2技术团队,精兵强将,育繁推研,人才辈出。有爱农、苦干、冲天毫情、目标远大,勤奋善思的专业人才梯队。

2.6.3群众觉悟高。素质越来越好的劳动力是主力大军。

2.7管优(“三水三肥”、“三虫三病”)

2.7.1“三水”。“麦吃八、十、三场雨”。

2.7.1.1第1水。9月份下雨透地,底墒好,利播种,麦怕胎里旱。基础好,增产潜力就大。

2.7.1.2第2水。11月份下透地雨,利分蘖,根深苗壮,壮苗越冬。若雨多过量,苗儿虚胖,易出现旺苗。

2.7.1.3第3水。4月份雨适中,秆壮、穗壮、叶壮,丰收在望。

2.7.2“三肥”。 庄稼一枝化,全靠肥当家。

2.7.2.1底肥。施有机肥750 kg/hm2,N∶P∶K约15∶15∶15的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

2.7.2.2拔节肥。追尿素150 kg/hm2左右,随雨撒施,雨小、浇水方可。

2.7.2.3叶肥。喷施2~3次,主要喷施1.5%的尿素和0.3%~0.5%的磷酸二氢钾,结合防病治虫一起喷施。

2.7.3“三虫”。小麦害虫分为“根虫、叶虫、穗虫”。

2.7.3.1根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用辛硫磷、毒死蜱防治。毒饵(土)撒施于耕作时,或喷于地面,及时犁地。苗期灌根治虫。

2.7.3.2叶虫(潜叶蝇、麦蜘蛛、麦黏虫、麦叶蜂等)。用高效氯氰菊腊+氧化乐果或高氯·马拉硫磷防治。

2.7.3.3穗虫(吸浆虫、麦穗蚜)。用高氯·马拉硫磷+吡虫啉+敌敌畏适时适量喷施防治效果佳。

2.7.4“三病”。“根病、叶病、穗病”。

2.7.4.1根病。主要是纹枯病、小麦全蚀病,拌种用小麦全蚀净或多菌灵或戊·福等。大力推广包衣种子,而且要早发现,早打药防治,用井·蜡芽或戊唑醇防治小麦纹枯病。

2.7.4.2叶病。以白粉病、锈病为主,用粉锈宁喷防。

2.7.4.3穗病。赤霉病是穗部的主要病害。在小麦扬花初期若多阴雨、多雾霾,必须尽早施药,及时喷施多菌灵防治,笔者称之为“霉花之约,霉花之痛,霉花之灾”。

3 结语

目前,土地流转的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浅耕快,潜力小;管理慢,病虫草;组织强,技术弱;大而虚,实为宝;争优先,创新好。总之,要抓好“一快一慢一体系”的工作。

[1] 胡承霖,马传喜,李金才.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魏占彬,刘兢文,赵正伟,等.优质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12):30-31.

[3] 徐明.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J].河南农业科学,1999(9):14.

[4] 赵广才,刘利华,张艳,等.肥料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产量和品质的效应[J].华北农学报,2002(4):82-87.

[5] 朱高星,祝彩霞,张春山,等.小麦平衡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2007(12):19-20.

猜你喜欢

播量壮苗尿素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乱七八糟的“尿素”是该好好治一治了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尿素持续低迷 业内“赌”欲殆尽
长春壮苗泥炭科技有限公司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越冬期油菜壮苗防冻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