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2014-03-21张芮君
张芮君,竺 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 风湿科,宁夏 银川 75000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因“左侧面部渐大伴疼痛性肿物2月余”于2008年4月以“左颊肿物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后行左颊肿物病理活检,结果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免疫组化示:Ki-67index约70%,CD3 少部分(+),CD79a(+),CD20(+),胸部CT示: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纵膈淋巴结肿大。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A组 B细胞性)”。于2008年4月26日,5月14日,5月29日,6月13日共行4次CHOP方案化疗。化疗2疗程之后,复查胸部CT可见患者肿大淋巴结较前明显好转,未见>10 mm淋巴结,提示病情缓解。患者接受4疗程治疗后出院,规律口服沙利度胺100 mg/次,3次/日,并定期复查,病情无进展,未再继续行化疗治疗。
2012年5月,患者感全身乏力、消瘦明显,再次就诊我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9×109/L,血红蛋白 78.0 g/L,血小板计数 138.0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2×109/L。胸部CT示:双侧腋窝散在淋巴结。骨髓细胞学检查示:BM增生活跃,未查见异常细胞。2012年9月,患者再次感纳差,全身乏力、消瘦明显,未自觉发热,伴有明显脱发症状再次入住我院血液科,拟“非霍奇金淋巴瘤”收住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血制品输注史,无遗传性疾病。近5月来体质量减轻约10 kg。
入院体检:T 37.1℃,P 108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Hg,神志清,精神差,皮肤色泽苍白,毛发分布正常,头发稀疏,胸骨压痛阴性,左侧腋窝可触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左侧腹股沟可触及一1.0 cm ×1.5 cm 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无压痛。无口干及光过敏,无反复口腔溃疡、皮疹,猖獗龋齿等症状。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2.45×109/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104×109/L;血沉100 mm/h;腹部B超未见异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三系增生活跃,未见异常细胞。细胞外铁阴性,内铁Ⅰ型16%。降钙素原及血培养检查结果均为阴性,C反应蛋白14.20 mg/L,抗心磷脂IgG抗体 阳性,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C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阴性,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101.34 IU/ml,血沉 100 mm/h,皮质醇176 0 μg/L,免疫球蛋白 G(IgG)25.90 g/L,补体C3 0.79 g/L,补体 C4 0.081 g/L,Hep2 抗核抗体(Hep2-ANA)阳性1∶10 000,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患者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达38.6℃。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甲强龙40 mg,1次/日,静脉滴注,硫酸羟氯喹0.2 g,2次/日,口服。出院后口服激素及硫酸羟氯喹。随访8个月,患者血沉逐渐下降,现患者口服甲强龙 8 mg,1 次/日,硫酸羟氯喹 0.2 g,2 次/日,维持治疗。2013年4月10日在我院门诊复查血沉30 mm/h,治疗有效,病情缓解。
2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如:皮肤、心血管、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学疾病[1]。结合该患者自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CR)2009修订的分类标准,排除患者自身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响,满足1条临床标准和4条免疫学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明确。SLE属于多个易感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等,随着诊断手段及治疗水平的提高,SLE患者的预后及生存周期较之前明显提高。近40年来,SLE合并恶性肿瘤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2005年,Bernatsky S开展一项为期8年的多中心观察,对9 547例SLE患者进行了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为4.5%,远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多数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于SLE发病后8~15年[2]。结缔组织病合并恶性肿瘤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肿瘤与结缔组织病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在确诊结缔组织病数年之后或之前发生。有研究发现,与结缔组织病同时发生或后于结缔组织病发生分别为40%及44%,占全部病例的84%,而恶性肿瘤先于结缔组织病发生的情况只占全部病例的16%[3]。本例患者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正规治疗,病情缓解4年半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脱发,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文献报道,SLE患者确诊为NHL的5年生存率仅为46.8%,较单纯NHL患者病死率高,标准化病死率为2.8%,推测患有恶性肿瘤的SLE患者预后较差[4]。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持续稳定性升高,每年约增长3%。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NHL的发生率均较高,且转化的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通常来说,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较易并发低度恶性淋巴瘤,而SLE更易于并发恶性度更高的NHL(如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5-6]。关于SLE易合并NHL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定论,据文献报道,大体有以下几种猜测: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关基因(MHC)可能与SLE和NHL的发病均相关,因此可能是二者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7]。②常用于SLE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直接造成易感基因突变或减弱“免疫监视”机制,也可能导致B细胞异常增殖并促发NHL[8]。③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如 t(3,16)、t(14,18)等有关[9]。④SLE是由慢性抗原刺激和异常B细胞激活(EBV)的致病作用产生的,而SLE合并的NHL也以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最常见,这也许是二者合并存在的原因之一[8]。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一些学者在临床上发现,ESR的变化在并发恶性肿瘤的结缔组织病中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10]。这主要表现在:ESR在无恶性肿瘤的风湿性疾病患者中虽然可以明显增快,但通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随着病情缓解亦恢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而在并发恶性肿瘤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不仅可以观察到ESR明显增快,且通过抗风湿、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等治疗后ESR无明显回落。对于ESR超过100 mm/h的患者,临床上要高度警惕是否有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11]。
综上所述,SLE合并NHL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先发生NHL,进而出现SLE相关症状及表现,而本例患者NHL先于SLE出现。对于治疗稳定的NHL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脱发,及难以用原发病解释的发热、血沉增快等情况时,应考虑到并发风湿性疾病的可能,应积极完善自身抗体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由于恶性肿瘤先于结缔组织病发生的病例少见,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KLIUKVINA NG.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men:difficulties of diagnosis and specific features of clinical picture[J].Ter Arkh,2011,83(5):47 -50.
[2]BEMATSKY S,BOIVINJF,JOSEPH L,et al.Anintemation8l cohort study of cancer in systelllic lupus erythenlatosus[J].Arthritis Rheum,2005,52(5):1481 -1490.
[3]蔡晓燕,董光富.结缔组织病并发恶性肿瘤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61 -63.
[4]BERNATSKY S,RAMSEY-GOLDMAN R,RAJAN R,et al.Non-Hodgkin's lymphoma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nn Rheum Dis,2005,64:1507 -1509.
[5]ILLES A,VAROCZY L,PAPP G,et al.Aspects of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development:a transition from immune-reactivity to malignancy[J].Scand J Immunol,2009,69(5):387 -400.
[6]SIMON Z,TARR T,RESS Z,et al.Successful rituximab-CHOP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ssociated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J].Rheumatol Int,2007,28(2):179-183.
[7]VEERANKI S,CHOUBEY D.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increased risk to develop B cell nalignancies:role of the p200-family proteins[J].Immunol Lett,2010,133(1):1 -5.
[8]胡鑫,崔勇,杨森.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74 -76.
[9]BERNATSKY S,BOIVIN JF,JOSEPH L,et al.An international cohort study of cancer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2005,52:148 -149.
[10]谭艳红,刘冬舟,肖学吕,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17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41 -42.
[11]李雪梅,蔡华聪,王迁,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淋巴瘤临床特征[M].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2,6(3):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