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要素视角下的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发展瓶颈及破解对策

2014-03-21苏长春佟光霁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河南省农民农业

苏长春,佟光霁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产生规模经济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我国各地自发形成。尤其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加迅速。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 091户,比上年增长56.1%,居全国第三位;出资总额1 7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61%,居全国第二位;成员总数达到46.83万,比上年增长46.98%[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河南省转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助推器。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呈现出这样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层次逐步提升;组建类型多样化,组织内成员呈现异质性。然而贫乏的生产要素逐渐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1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价格制度等种种原因,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源大量流向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必备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极为匮乏,成为这一新兴生产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合作社成立的门槛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成员出资。河南省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也就更少。合作社要想扩大生产规模,进入农产品附加值更高的贮藏、加工与运输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合作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融资较为困难。一方面,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合作社自身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加之农业生产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合作社很难贷得到大额资金。另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力度较弱。由于农业贷款的收益率普遍低于对其他产业的贷款,致使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很多地方农村信用社在追求利润的经营目标驱动下,变相的把“支农”变成“弃农”。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较为有限,仅仅投入到发展实力强的合作社,对于更广大的弱小合作社则无法顾及。

1.2 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合作社领头人往往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合作社的领头人也往往成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处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事务。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流失严重。合作社理事长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限制了视野,使得大多数合作社理事长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他们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生产管理,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持保守态度,不具备市场营销观念,品牌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3 合作社成员技术水平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上存在着问题。我国县乡一级的农技推广机构大都是分类设置的,在乡镇设有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水利站、水产站等,这种按行业、过多过细的机构设置造成了各行其事,很难搞好农业科技的整体推广[2]。此外,政府对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加之推广方式落后,这些都导致广大农民生产技术落后。合作社要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急需先进的科技知识,因此必须外聘技术人才,但这也增加了合作社自身运营成本,而且有些外聘技术人员有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情愿传授生产技术。

2 提升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与质量的建议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新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也极为脆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助力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在引导、支持与服务合作社方面大有可为,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加大资金支持,完善信贷担保体系 财政部门不断增加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到发展规范、成效显著的合作社中去,起到激励作用。农业产业项目更多地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倾斜,并给予资金扶持与政策优惠。加大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对于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合作社信用评价方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与银行机构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使金融贷款更多地投入到诚信等级高的合作社。创建更宽泛的贷款担保体系: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如农用机械、种畜禽、农产品订单等;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集体信用担保、合作社之间的信用联保等,运用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为合作社社员贷款提供担保[3]。此外,政府还可在税收、用水用电、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减少合作社的运营成本。

2.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构建合作社人才体系 充分发挥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的文化工程的作用,提升广大社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等培训平台,结合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合作社核心骨干与合作社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集中在合作经济、品牌经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以典型合作社成功故事为案例,采取授课、实地调研交流、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理事长宣讲活动等方式,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不断发挥合作社辅导员指导、扶持、服务合作社的作用,对辅导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组建合作社教育学院,在河南省的农业院校里开设合作社相关专业,培养合作社专业人才。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加入合作社中建设中来,予以工资补贴与绩效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聘用职业经理人,对合作社进行现代化经营。

2.3 增加技术投入,推广农业科技 充分发挥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使合作社产品向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县市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要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乡村,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在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对在合作社工作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倾斜,加大农技人员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地方农技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咨询热线,方便社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涉农科研院所、农业院校的科技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兼职担任技术顾问,对于涉农企业在推广农业技术方面成效明显的,给予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

[1]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南省全局2013年农合1表[EB/OL].http://www.haaic.gov.cn/art/2014/2/25/art_61_34139.html.

[2]周亚鹏,许皞,李淑文,等.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刍议[J].中国外资,2008(7):273.

[3]孔祥智,郑力文.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助推合作社发展壮大[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2(3):41.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