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2014-03-21蒋晓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背影赏析活力

蒋晓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作为在学校工作的一线教师,更不能缺少对课堂的思考。

面对着沉闷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让它充满活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充满快乐和趣味地学习?我认为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构建“活”的课堂,让学生从课堂的参与中挖掘活力,从情感的渲染和迸发中给课堂注入活力,从周边的生活中引进活力。

教学的闲暇时光,我常常反思: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最喜爱的?怎样才能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面对着这些90后的孩子,我必须跟上他们的步伐,构建属于这个年代学生的语文课堂。要关注语文课堂的成效,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语文服务于他们的生活,给他们的生命增添光彩。

构建活力课堂之妙招一:参与引发活力,点燃热情

9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要求他们只是安分地听讲,做笔记,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范畴。故而,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中蕴含着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的巨大活力,但参与也有前提和要求。参与的前提是我们要给学生尽量多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整理,去探索。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过,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促进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教师占用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

我们的课堂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提高多少技能,增添多少阅历、体验。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去参与、去探索。这样,学生也会更有活力,思维更灵活,更有效果,从而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实际来定。

例1:以《阿里山纪行》为例,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任务中有一项就是学生要圈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并将它们设置成问题,课堂上供大家一起探讨。上课时,有一位学生就提出,这篇文章是写阿里山的美丽风光的,那为何又要花大段的篇幅来介绍铁道和森林小火车呢?问题一经提出就激发了许多同学的思考热情。此时,提问者也沉浸在自己发现问题的喜悦中,同时又聚精会神地等待着最佳的答案。最后,同学在集体讨论后得出答案:这里突出了台湾人民注重将生态和旅游相结合的意识,也表现了台湾人民的智慧。

这里,学生是以提问者和解答者的身份参与课堂的,可不管是何种身份,他们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思维都是活跃的。

例2: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学习本课时,我还加了一个重要的“序曲”: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该文改写成一部舞台剧,并最终在课堂上呈现。表演结束后,请各小组互评。

这里,学生是以编剧、演员、观众、评论家的身份参与课堂的。这样的参与,不仅使课堂更鲜活,学生还从多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体会了语文的魅力。

例3:其他。在接触到新的词语时,我会让学生表演或运用,将其外化。如《往事依依》中的“徜徉”一词,课堂上,我请两位学生给大家表演“徜徉”,并请全班同学评判。学生会给他们打分,并给出理由。在涉及价值观方面的有争论的观点时,我会将学生按照各自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来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参与课堂,他们的参与都让自己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参与了,有了更大的收获,也令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构建活力课堂之妙招二:情感创造活力,提升品格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这样说过。再美的东西,如若不能欣赏,面对太久也是徒然,语文就是如此。

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常常在上完课后抱怨学生的阅历太浅,情感不够丰富,知识面狭窄,不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不能体会语言的精妙。读贾平凹的《月迹》,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老先生的《幽径悲剧》时,很少有人能领悟课文的精神。学习季老的《幽径悲剧》时,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一棵古藤萝被砍,使得作者连看都不敢看,伤心如斯。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他们就更困惑了:这篇文章到底哪里感人?事实上,我们不能怪罪他们,他们没有感受过贫困的滋味,没有体会过困顿中挣扎的生活,没有感受过如此狼狈而深沉的父爱。因此,上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情感引进课堂,用真情打动这些鲜活的生命。教《背影》这一课时,我在渲染课堂气氛上做足了工夫。整体感知了文本,初识了父亲,认识到这是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学习了父亲为儿子攀栏买橘的细节,而后,我插入了一段独白:

爱,就是朴素中显出高尚;爱,就是无声中响出歌曲;爱,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为儿子攀栏买橘是一件平常又特别的事情。在千千万万爱的付出中显得平常,在千万的平常背后显得特别!“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你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那个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我们又要如何报答父母的深恩呢?再配以哀婉的音乐,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上,很多同学哭了,他们被这个困顿中挣扎的父亲攀栏买橘时所流淌出来的爱打动了。再想想自己的父母,想想平常的点点滴滴,于细微处,他们也体会到了父母深沉的爱。课后,有一位同学在小练笔的时候就写道:“那个连知了都懒得吭声的下午,在妈妈火急火燎地跑去田间告诉您,我不想上学,已经回家的时候,我看见您迈着沾满泥巴的双脚,抡起那带着泥水、青筋凸起的巴掌,给了我狠狠一记耳光。在问我痛不痛,学不学的时候,您的眼里分明噙着晶莹的泪花。”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他对父亲这份沉重的爱有了新的领悟。

而后,再重温父亲的背影时,明显发觉学生沉浸在文本中。这堂课教师和学生都被感动了,我们都有了很大收获,只因为为情所动。

构建活力课堂之妙招三:关注生活,挖掘活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让学生有共鸣,有更高的感悟,首先得让他们有思维的根基。教学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学习《明天不封阳台》时,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阳台是否封起来了,让他们感受阳台封与不封的利弊。学生的积极性很大,因为他们能接触得到,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主张阳台封与不封的激烈辩论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也活了起来。

广告专题学习时,广告语的赏析与创作环节,也因为有了生活这个大舞台而变得精彩纷呈。教学时,我介绍了广告的一般特点,赏析了一些常见广告后,课堂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广告语的创作与寻找生活中你记忆犹新的广告语了。如学生搜集的保护环境的广告语就有“小草微微笑,请你走正道”等。

在古诗意象赏析课上,我将生活中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整理,并从歌词中挖掘好的意象和学生一起赏析。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学生特别喜欢的歌词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和学生一起发现并赏析了常见意象“烟雨”。这种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很多学生很兴奋。语文可以给我们打造更精致的生活,也正因为生活,语文课堂才能绽放活力。

沐浴在语文这片恬淡和谐的天空,我将努力让我的这群孩子们享受文学的美妙,努力为他们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背影赏析活力
两个背影
背影
活力
背影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步辇图赏析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山里的背影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