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译评
2014-03-21覃业朝
覃业朝
【原文】
碧天如水兮,窅窅[1]悠悠;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2]。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蔓起寒螀[3]之愁。至若松竹含韵,梧楸早脱。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夜蛩[4]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远杵续兮何泠泠[5],虚窗静兮空切切。如吟如啸,非竹非丝。合自然之宫徵[6],动终岁之别离。废井苔合,荒园露滋。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7]兮虫咿咿。则有安石风流[8],巨源多可。平六符[9]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异宋玉[10]之悲伤,觉潘郎[11]之么麽。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鞲[12]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力将痑[13]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选自《刘禹锡集》卷一)
【注释】
[1]窅窅(yǎo):深远的样子。[2]啁啾(zhōu jiū):百虫的叫声。[3]寒螀(jiāng):寒蝉,蝉的一种。[4]蛩(qióng):蟋蟀。[5]泠泠(líng):泉水滴沥的凄清声。[6]宫徵(zhǐ):古代五音中的两音。 [7]槭槭(qì):树叶凋落后,树枝光秃秃的样子。 [8]安石风流:安石即谢安,东晋豪族,孝武帝时任宰相。据《晋书·谢安传》 记载,谢安神识沉敏,遇事从容笑语,神色不慌,故称风流。[9]六符:传说北斗星下的六颗星保持常态,是人世安定的吉祥征兆。这里指治理好国家。[10]宋玉:战国时楚国人,做过楚顷襄王的大夫,一生不得志。曾作《九辩》以述悲伤。[11]潘郎:即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一生趋炎附势,热心功名。曾作《秋兴赋》抒发悲秋、叹老的情怀。[12]鞲(gōu):皮做的臂套,用以架鹰。[13]痑(tān):马疲劳,这里指马衰老。
【译文】
碧蓝的天空如水啊,深远而渺茫无边;百虫迎着黄昏啊,万叶吟叹着秋天。将要凋落的树叶在秋风中发出飒飒的响声,准备潜藏的昆虫招呼伴侣而发出阵阵鸣叫。送别归去的亲人啊临水,流落异乡啊登楼。残枝增添了露蝉的忧思,枯藤引起了寒螀的哀愁。至于像松、竹风韵犹存,梧桐、楸树却早已脱落。晓风吹动了绮窗,寒月洒落在碧阶。思妇想念着塞外的征夫,征夫思念着闺中断肠的妻子。蟋蟀夜鸣啊织布机的声音急促,北雁声声啊亲人的音信断绝。远处断续的捣衣声啊是何等的凄清,静悄悄的窗户虚掩啊传出的叹息声是那样的悲切。像低吟又像长啸,不是笛声,也不是琴声,却合着自然界的音律,触动着长年离别的情怀。枯井的四周长满了青苔,荒园的杂草挂满了露水。荒草茂密啊人声寂寥,树枝光秃啊秋虫鸣叫。就是有谢安的风流,山涛的宽容。辅佐皇帝把国家治理好,运用九流而由自己掌握。他们仍然感慨秋虫在窗外鸣叫,叹息秋叶的开始凋落。这些都不同于宋玉临秋的悲伤,深感潘岳悲秋的渺小。
唉!老骥伏在槽边想着驰骋千里,雄鹰站在鞲上总盼着展翅高飞。听到秋风神情激动,斜视着秋高气爽的景色而精神振奋。力量已将衰竭啊双足还被捆绑着,但仍然渴望奔驰或展翅于秋声之中。
【评析】
唐武宗李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刘禹锡读到了李德裕写的《秋声赋》。从文中“况余百龄过半,承明三入;发已皓白,清秋可悲”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悲叹。这对刘禹锡的触动颇深,于是,写了这篇《秋声赋》。这从选文删掉的引言“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道行之余兴,犹有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可以看出,很显然,该文是写给李德裕看的。
李德裕曾虽遭排挤,而武宗时期总算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可刘禹锡一生,卒无所遇,衰老多病,闲居洛阳,空怀报国之志。抚今追昔,孤愤难平。尽管如此,可我们在他的《秋声赋》中看到的却是与“清秋可悲”迥然不同的情怀。他是劝慰李德裕应打消迟暮之悲、振作精神、老有所为。
文章的前一部分,叙述了许多人的悲秋情调。从自然界秋声、秋景的萧瑟凄凉景象写起,直到闺中少妇、塞外征人肝肠寸断的思念;接着写到宋玉以来的那些仕途失意的文人、逢时得势的权贵,以及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书生们对“秋”的感叹。这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一部分,作者写下了在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里,“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感人语句。自己已行将就木(作者在写《秋声赋》 的第二年遂去世了),犹如有病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更把自己比作受紲的雄鹰,但仍想着重上蓝天,展翅高飞。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不屈于命运的意志和勇气,使作者的生命充满了活力,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影响。这种颂秋、赞老的进取精神和老当益壮的雄心,对今人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