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理解的心理图式与元认知教学法
2014-03-20李慎柱
摘 要:语言、内容、策略、结构构成了学生的心理图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图式的发展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阅读理解的命题者常用考生心中不同的心理图式,对中心话题提出某一个不同常理的解释,以此来引导或误导考生。阅读理解实际上就是有目的地不断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英语读物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及含义进行选择、推论,以达到最终理解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心理图式;同化;顺应;元认知
基金项目:2012-2014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基金赞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7。
1 引言
阅读理解实际上就是有目的地不断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英语读物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及含义进行选择、推论,以达到最终理解的心理过程。考生作为阅读主体,其“心理图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心理图式”,是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全部主观知识以及经验的浓缩和积淀,是认识、情感、意志、心理特征的总和。简言之,即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一般认为,语言、内容、策略、结构构成了学生的心理图式。
首先,请看下面一道选择题:
Teachers encourage the use of dictionaries so that.
A.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more freely
B. teachers will have less trouble in correcting mistakes
C. students will have more confidence in writing
D. students will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of teachers
这是1991年6月CET-4的一道实考题,如果不看文章,按照常理,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词典的目的,很多考生会选择(A)让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D)至少可以不用每题都问老师,自己可以借助词典解决问题。但这些看似非常合理的选择并不是正确答案,而(B)为了让教师少受纠错之苦,却恰恰是文章中提及的。
再举一例:CET-4 1998.6 Passage 4问题3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preservation of rain forests.
A. may hamper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its fight against poverty
B. benefits developed countries rather than a developing country
C. should take poverty over the control of human population
D. will help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 developing
这篇文章就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保护环境使发展中国家遭受贫穷。这就构成了命题点。只有看了原文,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以致于砍伐森林使用土地可以暂时避免贫穷的恶化。
阅读理解的命题者常用考生心中不同的心理图式,对中心话题提出某一个不同常理的解释,以此来引导或误导考生。考生在解题时,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对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一定的调整改变,即原有的知识经验顺应文章的具体情境,才能有效排除干扰,而不能原封不动地根据自己或人们对该问题的一般认识去机械套用。
现就四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以期对考生应试英语阅读理解有所帮助。
2 英语阅读理解的心理图式
2.1 语言图式
主要是指考在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及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一定的语言水平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单词背得太少或句法不清楚,单靠主观猜想,就会导致理解偏差或理解太慢。主要是指考生在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及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一定的语言水平是进行阅读的前提,识字不多或句法不清楚,阅读就不可能。很多考生或者单词背得很少,导致理解偏差;或者单词背得不熟,导致理解太慢。比如有些考生连in that, now that这些常考词组都不理解,单靠主观猜想,往往导致失分。因此,保证一定的词汇量是考前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历年考题,总结其中的核心词汇,抓住重点来背,同时掌握基本的构词法知识,扩大认知词汇量。正如刘润清教授所说:“学一门外语,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有死记硬背的成分,也有熟能生巧的成分。学习词汇、语法等,是硬记的成分,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但是,使用语言,却需要多练,是艺术性的工作。”[1]
2.2 内容图式
也就是考生对于有关阅读内容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即我们常说的背景知识。考生语言水平过低,当然不能理解文章内容,但是缺乏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识也无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阅读理解部分的命题要求是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知识、科普知识等。相形之下,现在有些考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进行想象推理的基础,结果表现为反映文章难,看不明白。所以,考生平时应广泛涉猎有关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小说、传记及科学、艺术、文学、历史、宇宙学等文化型知识类的题材。越是内容生疏的,越要涉猎。实践证明,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2.3 策略图式
指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信息的取舍。阅读文章包含的信息很多。这就要求考生对阅读过程中的要求和目标非常熟悉,注意那些容易命题的句子,如表示转折关系、类比关系、双重否定的句子等。而对于冗余的信息则及时舍弃,做到有的放矢。有些考生仔细地逐字逐句阅读,往往看了下文忘了上文,不得不回过头来再看,如此以来,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所以,考生也应加强短时记忆的训练。
2.4 结构图式
一篇阅读文章不是表层结构单词、句子、段落的简单堆砌,而是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或写作的目的而展开。这也就要求考生了解一些语篇知识,清楚英语文章的结构,以便在不懂个别单词、词组、句子结构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全文的信息。考生在这一方面应系统训练主题句的查找、作者态度的判别、事实的归纳、语篇连接手段的分析、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等一些基本技能。
阅读理解过程实际就是一个预测——证实——再预测——再证实的循环过程。考生如果学会识别文章提供的一切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心理图式(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预测下文或全文内容,大脑工作记忆的信息就会减少,阅读速度也就会相应加快。
3 元认知教学法
元认知教学法是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尝试的教学手段。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对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错误,不事先进行反思,而是急急忙忙对照正确答案进行修正,以致屡错屡犯。这是缺乏思维批判性的表现。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思维方法或有价值的思维成果,都是对思维进行反思的结果。对思维进行反思,就是能对思维的过程和结论进行积极主动的严格检查、甚至挑剔。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以后,可鼓励他们反问自己。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可使他们及时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反馈调控,从而可使其思维的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甚至避免盲目性和狭隘性,从而也会使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不断得以优化。
此外,鼓励学生多读原著,注重背景知识的输入也是很有必要的。诚如刘润清教授所言:“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等。”[2]“原著既保留了语言的原貌,又保留了文化的原形。”[3]“教外语绝不单纯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因为语言是载体,文化知识是内涵,没有内涵的语言教学必定是苍白的、枯燥的、不受欢迎的。”[4]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环境。因此,学生对课文的背景知识知道得越多,理解的程度就越深,而要想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就必须在平时的阅读中广泛涉猎。其实,阅读上的问题很多不在于语言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所具有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于英语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可以借助于丰富的背景知识来弥补自己语言知识的欠缺。譬如,在总结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的背景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式的集体讨论,一块总结跟感恩节活动有关的词汇:火鸡填料(turkey dressing)、水果派(fruit pie)、游行(parade)、彩车(float)、乐队(band)、气球(balloon)、小丑(clown)、美式橄榄球(football)等等。这种总结有助于扫清学生有关感恩节的知识性障碍,今后再遇到相关题材,自然就能驾轻就熟、从容应对了。
总之,在元认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深入反思,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了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学会如何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2.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3.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4.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李慎柱(1969—),男,山东新泰人,硕士研究生,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