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结构实证分析

2014-03-20左正强刘耀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支农农民收入典型

左正强,刘耀森

(1.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100; 2.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重庆 404100)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结构实证分析

左正强1,刘耀森2

(1.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100; 2.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重庆 404100)

文章在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农业投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与农业投资结构各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影响。结果发现,农民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关系最为紧密;工资性收入与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呈现最大相关,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则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呈现最大相关;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我国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需求还不协调。研究结果为探析当前我国农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农业投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农民收入;农业投资;投资结构;农业经济

一、引言

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众多因素中,农业投资是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经济学家梅勒的“资源互补”理论认为,投入农业的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资源之间具有互补性,如果只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增加其他互补的生产要素,则农业总产出的增加也将十分有限。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较为丰富,但资本资源却较为稀缺,因此,要提高农业原有要素的生产率并增加农业总产出,必须增加资本的投入。同时,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认为,为避免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实物资本短缺和贫困的恶性循环,增加资本投入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可以说,农业投资是确保农业经济增长、推进农村社会进步和增加农民收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关于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研究备受关注。

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业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黄明东(2000)[3]认为,由于农业投入的边际收益为负,政府和农民不管其是否有能力都没有积极性投资于农业。黎东升、杨义群、肖飞(2001)[4]认为,我国农业投资存在投资总量持续不足、投资运行不规则、投资增长与波动并存、投资结构不合理、资金外流严重现象,此外,投入机制也不健全、农业资金低效运作现象也较普遍。李宁辉、孙继伟(2006)[6]认为,从农村当前现实需求来看,我国农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政府财政支农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卢小广(2006)[5]从农业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两个方面对我国农业投资进行了制度研究,提出了推行农业用地永佃制的构想和建议。李健、史俊通(2005)[7]认为,为了保持农业投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制定扶持、鼓励和保障农业投资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的保障机制。黄景章(2005)[8]认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孔荣、梁永(2009)[9]认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体上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经历了阶段性变化过程。马草原(2009)[10]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农业从业人员平均素质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农业效率的损失,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不大。贾立、王红明(2010)[11]认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以及农村投资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周一鹿、冉光和、钱太一(2010)[12]认为,农村金融资源开发在短期内没有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在长期内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2010)认为,农村存款、农业保险赔付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而农村贷款、农业保险收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涂维亮、杨学文(2000)认为,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存在国家对农业投入减缓和农民用于投资的资金不足以及投入增加而收入递减等状况。陈铭恩、温思美(2004)[13]认为,财政农业投资具有三个目标,其优先序依次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和粮食生产。何剑、崔钰雪(2005)[14]认为,农业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农民收入对农业投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上述文献在实证研究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了农业总投资与农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了农业投资结构与农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而对农业投资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比较少见。因此,文章将实证分析农业投资结构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并试图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弥补农业投资结构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剖析当前我国农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农业投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1.研究方法

文章拟采用偏相关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对农业投资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展开实证分析。

(1)偏相关分析

文章偏相关分析,是在控制其他变量的线性影响的条件下,分析两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其采用的工具是偏相关系数。在分析x1和y之间的偏相关时,当控制了变量x2的线性作用后,x1和y之间的一阶相关可以定义为:

式(1)中,ry1、ry2、r12分别表示y和x1的相关系数、y和x2的相关系数、x1和x2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大小含义与相关系数相同。

(2)典型相关分析

在统计分析中,人们用相关系数研究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用复相关系数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而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与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人们通常用典型相关分析,这一方法由Hotelling于1936年首先提出,并在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发展与应用。其基本思想是:在第一组变量中找出一个变量的线性组合(综合变量),在第二组变量中也找出一个变量的线性组合(也是综合变量),使它们具有最大的相关,如果这一对综合变量还不能够反映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还可继续在每一组变量中找出第二个线性组合,使得在与第一个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中具有最大的相关。将此程序继续下去,可以将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提取完毕。有了这样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使讨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就转化为只研究这些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从而减少了研究变量的个数。其基本步骤如下:

①原始数据矩阵

②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其中,R11,R12分别为第一组变量和第二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第一组变量和第二组变量的相关系数。

(3)求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

(4)检验各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按照收入的来源划分,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组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所谓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不包括无偿提供的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因此,文章选取反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源的4个指标作为“收入组”:Y1—工资性收入,Y2—家庭经营纯收入,Y3—财产性收入,Y4—转移性收入。

就农业投资主体而言,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不同的文献对农业投资主体的统计范围和口径不尽相同,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由政府、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和金融机构共同投资的农业投资主体新格局,农业资金的投资领域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因此,文章运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和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来衡量我国的农业投资总额。同时,分别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和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除以农村人口,通过计算得到人均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人均农村集体单位投资、人均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和人均农业贷款,并将反映农业投资支出的这4个指标作为“影响组”:X1—人均国家财政支农资金,X2—人均农村集体单位投资,X3—人均农村居民个人投资,X4—人均农业贷款。

本研究采用全国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农村居民个人投资、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和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各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各年)和《中国统计摘要—2011》,取样时间段为1993-2009年。

三、实证分析

1.偏相关分析

以样本数据为依据,运用SPSS17.0计算出X与Y两组变量相互之间一对一的偏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见表1)。

由表1可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和农业贷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农业贷款的相关性最高(偏相关系数为0.859),且非常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0)。家庭经营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高度相关(偏相关1系数为0.801,显著性

水平为0.001),这表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这支持了涂维亮、杨学文(2000),何剑、崔钰雪(2005)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转移性收入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偏相关系数为0.718,显著性水平为0.004),但转移性收入与农业贷款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为-0.615,显著性水平为0.019)。财产性收入与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和农业贷款仅呈现出较微弱的正相关关系。

表1 偏相关系数分析表

2.典型相关分析

文章运用SPSS17.0软件对“影响组”和“收入组”的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X与Y两组变量的分析结果。

(1)检验变量Y与X间不相关的假设

文章运用组间多变量来检验两组变量间的交互效应,其检验统计量的精度依次为皮莱迹(Pillais)、威尔克斯λ值(Wilks Lamda)、霍泰林-罗雷迹(Hotelli-ngs)及罗伊最大根(Roys)。尽管罗伊最大根(Roys)的检验结果无法给出,但是其它三个统计量的P值均为0.000,其值小于0.05,可以拒绝原假设,这表明变量X(农业投资)与变量Y(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效应。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Y与X间的多变量检验结果

(2)检验典型相关系数

根据样本数据,运用SPSS17.0对“影响组”和“收入组“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得到X与Y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四对典型相关变量中,前三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分别为0.9989、0.9568和 0.7572,说明相应典型变量间密切相关,但要确定典型变量相关性的显著程度,还必须对典型相关系数作进一步的检验。从表3的显著性检验来看,三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00、0.000和0.016,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可以否定典型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说明这三对典型变量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能够用“影响组”来解释“收入组”。即研究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可以转化为研究第一、第二和第三对典型变量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3 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3.建立典型相关模型

鉴于原始变量的可比性,采用标准化的典型相关系数来建立典型相关模型(见表4)。

表4 典型相关模型

从已经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可知,可以用三对典型相关变量来综合描述中国农民收入结构与农业投资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第一对典型变量中,典型相关系数为0.9989。将转移性收入从“收入组”中分离出来(典型载荷为0.52959),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呈现最大相关(相应的典型载荷为0.49462)。

在第二对典型变量中,典型相关系数为0.9568。将工资性收入从“收入组”中分离出来(典型载荷为-3.97598),“影响组”中与之相对应的解释变量主要是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和农业贷款(相应的典型载荷分别为5.40390和-5.22205)。

在第三对典型变量中,典型相关系数为0.7572。将家庭经营纯收入从“收入组”中分离出来(典型载荷为-3.46069),“影响组”中与之呈现出最大相关的主要是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和农业贷款(相应的典型载荷分别为-5.53871和3.46192)。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1.建立健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从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典型相关模型来看,农民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关系最为紧密。事实上,财政支出不但直接构成和影响社会的总需求,而且对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如果购买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则可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如果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活动则显示出较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可直接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另外,公共财政理论表明,财政支农政策不但对一国的农业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财政支农政策不仅是国家调控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基本工具,而且财政支农通过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所形成的有效公共品体系,也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在财政支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二要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尤其要增加农村救济费在财政支农中的比重,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困难户的生活救济和生产扶持,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2.积极引导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业投资

从上述典型相关模型中可知,工资性收入与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呈现最大相关,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则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呈现最大相关。因此,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农户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相关研究也表明,农户收入与农户投资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规范和引导农户稳定增加农业投资,将有益于促进农民增收。一要稳定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完善吸引农户投资的利益保护机制,保护农户投资农业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户投资行为的规范化、合理化;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比较收益偏低的局面,提高农地收益水平,调动农户进行农业投资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三要维护农户土地使用权的稳定,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克服土地流转中的负面影响,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增强农户对土地投入的安全感,从而增加农业投入;四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为农户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集体经济组织而言,由于其实力较弱,应重点将农业资金用于购置农户单独无力购置的机械和村级生产服务设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农村信贷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无论是从偏相关系数还是文章所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中,均可发现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然而,我国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需求还不协调,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农村资金的高效配置,进而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具体来说,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明确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金融的功能定位,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二是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农村资金的不合理外流,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资金流向农村,发挥金融支农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是要加强非正规金融立法,明确非正规金融的法律地位,同时将非正规金融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规范而有效的农村非正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1]傅德印,张旭东.EXCEL与多元统计分析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黄明东.农业投资困境:政府与农民的博弈分析 [M].农业经济问题,2000(4):36-40.

[4]黎东升,杨义群,肖飞.重塑农业投资主体投入机制的思考 [M].农业经济问题,2001(6):34-36,37.

[5]卢小广.我国农业投资的制度研究 [M].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6):75-80.

[6]李宁辉,孙继伟.我国农村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M].统计研究,2006 (6):58-61.

[7]李健,史俊通.我国农业投资研究 [M].农业经济问题,2005(9):28-30.

[8]黄景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作用、对策 [J].农村经济,2005 (11):65-67.

[9]孔荣,梁永.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2009(4):47-52.

[10]马草原.非农收入、农业效率与农业投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格局的反思 [J].经济问题,2009(7):66-69.

[11]贾立,王红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40-49.

[12]周一鹿,冉光和,钱太一.经济转型期农村金融资源开发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33-39.

[13]陈铭恩,温思美.农民收入、粮食生产与竞争能力:广东省财政农业投资绩效分析 [J].农业技术经济,2004(4):55-61.

[14]何剑,崔钰雪.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 [J].农业技术经济,2005(4):51-55.

[15]刘瑞波.构建农业投资保障新体系的政策选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8):66-70.

(责任编辑:W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ural Residents'Income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China

ZUO Zheng-qiang1,LIU Yao-se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4100,China;2.School of Applied Technology,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4100,China)

On the basis of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rural residents'income 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structure by building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model.The research di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ed degree and impact between variables of rural residents,income 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structur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in the transfer income and the national financial fund for agriculture is the most closely.Investment income and rural collective units show maximum correlation,while the family business income is the maximum correlation with personal investment in rural residents.Agricultural loan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income.At the same time,the actual demand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he growth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armers'income are not coordin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offer the demonstration support for exploring the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of China and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proactiv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policy.

Rural residents'income;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Investment structure;Agricultural economy

F323.8

A

1004-292X(2014)10-0115-04

2014-05-02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21101);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12-sxxyjd-4)。

左正强(1977-),男,四川内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金融经济研究;刘耀森(1971-),男,重庆云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支农农民收入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