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阳谷-茌平煤田阿城井田山西组煤岩层对比研究

2014-03-20赵宝聚乔增宝宫海明张来恩赵体群冯园园卢文东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沉积环境井田煤田

赵宝聚,乔增宝,宫海明,张来恩,赵体群,冯园园,卢文东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①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阳谷-茌平矿区煤炭勘查资料汇编报告,2011年。

阿城井田受区域上东阿断裂、谭庄-阿城断裂[1-2]及次级断裂构造的影响,区内构造较为复杂(Ⅱ类),山西组沉积环境以三角洲沉积环境为主,分流河道相最为发育,使煤层沉积的连续性、过渡性差,区内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Ⅱ型)[3]。部分区域含煤地层断缺、剥蚀、冲刷严重,使得煤岩层对比较困难。该次采用综合对比的方法对区内山西组地层进行了煤岩层对比,满足了勘探阶段任务需要,并对周边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1 地质概况

阿城井田属山东省阳谷-茌平煤田,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境内七级镇至东阿县刘集镇之间,阳谷-茌平煤田东南部,西北距聊城市32km,交通便利。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济宁地层小区,由老至新依次发育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图1)。

其中石炭纪本溪组、石炭—二叠纪太原组、二叠纪山西组为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244.10m,含煤24层,可采10层。山西组含煤8层,可采3层(2、3上、3下),位于中下部的3上煤层为该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①。

图1 研究区区域地质略图

2 煤、岩层对比方法

煤、岩层对比主要采用了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标志层对比、层间距对比、测井曲线形态对比、地震物性特征对比等方法,重点对山西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4-8]。

2.1 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

山西组下部的沉积环境以海陆交互的三角洲沉积环境为主,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了3煤层下至太原组顶部的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下三角洲平原相地层[9-11],主要由砂岩、泥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和泥岩互层,层位稳定,含煤屑和泥质条带,厚度较大,定名为“花砂”,位于3煤层底界。在此基础上沉积了3煤层,分流河道使三角洲前缘沉积厚度变小,或被分流河道入侵分叉、冲刷变薄甚至缺失。中上部沉积环境从海陆交互沉积环境开始转化为河流-湖泊沉积环境。3煤层上部沉积了一套以陆相沉积物为主的地层,主要由灰白色中粗粒—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砂岩具斜层理,含镜煤条带和泥质包体,厚度较大,定名为“三砂”,位于3煤层顶界,是标志层之一(图2)。

图2 山西组沉积旋回特征图

山西组沉积环境稳定,宏观结构类型及变化趋势全区清楚,层位对比可靠。

2.2 标志层对比

山西组主要标志层有:“三砂”(3煤层顶板砂岩),“花砂”(3煤层底板砂岩)和三灰(山西组与太原组分界层位);3煤层局部分叉为3上、3中、3下煤层,其中3上煤层赋存在山西组中下部,平均厚度2.97m,除个别钻孔受断层影响变薄外全区可采,其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标志层;各标志层特征明显,厚度、层位稳定,易于对比(图3)。

图3 主要标志层对比图

2.3 层间距对比

区内山西组各煤层、标志层层间距较稳定,利用主要标志层层间距可有效进行煤和岩层对比(表1)。

表1 区内主要标志层平均间距 m

2.4 测井曲线形态对比

区内煤岩层物性特征差异明显,不同煤岩层的聚焦电阻率、自然伽马、伽马-伽马和自然电位等物性参数和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均不同[12]。砂岩、泥岩段呈中—高阻、高密度、中—高声速、高自然伽马形态,煤层两侧对称分布;煤层段呈高阻、低密度、最高声速、最低自然伽马形态,位于砂岩、泥岩段中间;对比显示煤层段电阻率明显高于砂岩、泥岩段,密度、声速、自然伽马明显低于砂岩、泥岩段,各段物性特征较为明显,对比准确(图4)。

2.5 地震物性特征对比

3上煤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能形成能量较强、连续性较好的地震反射波(T3波),3上煤层的赋存及煤层厚度、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T3波的相位、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故利用T3波的波形特征确定3上煤层的赋存层位较为可靠。

图4 测井曲线形态对比图

3 煤岩层对比的意义

(1)确定了山西组的沉积规律。中上段由海陆相转变为河湖相沉积,主要为陆相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地层,岩性主要有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1,2号薄煤层。下段为海陆交互的三角洲复合沉积地层,受分流河道影响明显,岩性主要有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薄层泥岩、3煤层及分叉形成3上、3下煤层。

(2)确定了山西组主采煤层的赋存层位。3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局部分叉为3上、3下煤层。3上煤层平均厚度2.97m,为区内主采煤层;3下煤层平均厚度1.77m,矿区东南部局部冲刷变薄甚至缺失,为区内大部可采煤层;3上煤层距3下煤层平均16.30m,3下煤层距三灰平均48.28m,对比可靠。

(3)确定了区内的构造方案。根据钻孔揭露地层对比成果,结合二维地震资料,基本控制了区内背斜2条、向斜2条、断距>30m的高角度正断层28条。钻孔结合地震资料对断层严格控制,根据地层的断缺、剥蚀及冲刷划分了区内山西组可采煤层2煤层、3下煤层的分布形态。

4 结语

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阳谷-茌平煤田内阿城井田的山西组煤、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了太原组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对阳谷-茌平煤田内其他勘查区的找煤工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增奇,刘书才,杜圣贤,等.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厘定意见[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9):1-9.

[2] 张义江,张增奇,单伟,梁吉坡,闫诚.单县煤田张集井田地质特征与成煤环境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7):1-4.

[3] 张素梅,李增学,王立峰,等.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J].科技世界,2012,(25):33-37.

[4] 许军,杨敏.荥巩煤田小里河勘探区煤岩层对比方法及意义[J].中州煤炭,2010,(6):47-49.

[5] 张云中,田张丽.泉店井田的煤岩层对比[J].中国煤田地质,2005,17(6):8-9.

[6] 雷嗣宇,许有金.吴桂桥井田煤岩层对比研究[J].中州煤炭,2006,(4):4-6.

[7] 田惠娟,张少勇,李巧红.金龙井田的煤岩层对比[J].西部探矿工程,2010,(4):129-131.

[8] 王玉林,李延军,张朋华,等.山东济宁王楼矿区煤层对比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2):78-81.

[9] 李增学,魏久传,李寿春.山东及邻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样式[J].沉积学报,1995,13(12):18-25.

[10] 刘敬杰,赵磊,侯庆林,朱猛.内蒙古赛罕塔拉煤田地质特征及其聚煤规律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2,28(3):5-8.

[11] 李增学,魏久传,李寿春,等.鲁西陆表海盆地富煤单元的形成及分布[J].煤炭学报,1995,(1):10-17.

[12] 周明磊,苏现卫,张景考,等.梁山煤田戴庙井田3煤层测井曲线特征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04,(1):38-39.

猜你喜欢

沉积环境井田煤田
青海木里煤田腐败案背后的“保护伞”
水平井钻完井工艺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以彬长矿区孟村井田为例
晋煤成庄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株柏井田岩浆岩侵入煤层规律的探讨和在找煤开采中的应用
煤田地质勘查技术分析
孟津井田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
泰国北部三叠系Lampang群doi Long组的有孔虫组合与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