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选择
2014-03-20张晓军
张晓军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孝感 432000)
特色化: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的现实选择
张晓军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孝感 432000)
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特色”是指栏目研究对象的差异.高校学报是主办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
学术期刊;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学报特色化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整体质量上不断提高,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成长、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报运行机制以及办刊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社科学报总体结构上存在着“全、散”的状况.所谓“全”,即多数学报所覆盖的一级学科比较齐全,因而表现出千刊一面的局面;所谓“散”,即单个学报的内容分散,表现为多学科的拼盘.由此也导致了高校学报“小、弱”的状况.所谓“小”,即纸质学报发行量小;所谓“弱”,即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弱.[1]这种状况不利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利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学报的社会功能.为此,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学报结构.要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支持高校社科学报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并从2003年起启动了名刊、名栏工程.众多的高校社科学报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意见,对创办特色栏目作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到现在为止,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都创办了特色栏目,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学报的内容成为决定学报影响力的唯一因素.如何在网络出版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地方高校学报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教育部部属高校和省属位于大城市的重点高校来说,它们在学术人才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它们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报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人才,在学术期刊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感到压力和焦虑的是众多的地方高校学报(包括本科、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主办的学报),它们无论是在稿源方面还是在期刊评价体系中都处于劣势.本文以教育部的特色发展意见为指导,论证在网络出版条件下,特色化是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走出困境、有效发挥作用的现实选择,并提出实现特色化的途径.
1 高校学报特色化需要明确的几个理论问题
在近十几年关于高校学报创办特色栏目的讨论中,对高校学报特色发展的一些理论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以致出现某种混乱.本文首先对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加以明确.
1.1 什么是学报的栏目“特色”
有学者认为“特色”就是栏目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代表着学科的前沿水平;[2]有学者认为“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仅此一家,别无分号”;[3]还有学者认为学报不存在“特色”,因为学报是刊登学术研究成果的期刊,学术是研究经验现象背后的规律的思维活动,而规律是共同的东西,不存在各有特色的规律,不能说市场经济规律有两个,物种进化规律有多个;[4]一般认为“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述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认识栏目的“特色”应当从考察学术论文入手,因为论文是构成学报的元素.首先,作者的独创性是对学报每一篇论文的最低要求,但是具有作者独创性的论文却存在着学术水平的高低.例如,同样是研究《孝经》,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与一个博导的论文,学术水平是不同的.学术研究论文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两个要素构成,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谈到高校学报存在“千刊一面”的局面时,人们一般是指学报在研究对象上的雷同(即全与散).在研究对象雷同的高校学报格局下,理论上我们应该认为学报刊登的论文都是作者独创的,并且是合格的(因为经过了审稿人的审稿),只不过存在着学术水平的差异;而学术水平的差异只有高低之分,没有“特色”之别.所谓“特色栏目”之“特色”是指栏目研究对象的差异,更具体地说,是指栏目刊登论文的学科差异,或者同一学科中不同研究对象的差异.例如,《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菏泽学院学报》都擅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它们分别设置了“中华孝文化研究”“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三国文化研究”“水浒文化研究”栏目,因而显现了各自的栏目“特色”.[5]总之,学术研究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栏目的“特色”.
1.2 高校学报与主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
高校学报界编辑同仁在谈到学报的作用时,比较普遍地认为“学报促进了本校的学科建设”,由此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报是怎样促进本校学科建设的”.“学科”是一种学术文化,是一种全社会所共有的公认的高层次文化,是一种社会的精神财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4],社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所拥有的学科人才的总量、结构和质量,二是社会所拥有的学科学术文献.单个高校的学科建设首先表现为学校所拥有的学科人才的总量、结构和质量,其次表现为学校学科人才从事学术研究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校学科人才总量、结构和质量的优化以及激励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实行的有关政策,而学校所主办的学报则为本校学科人才提供了一种从事研究的学术文献资源,并且在引导本校学科人才选择研究课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本校学报只是支撑和引导本校学科人才从事学术研究的学术文献海洋中的一部分.例如,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武汉大学在2013年截至7月30日共发表论文4109篇,其中以“武汉大学学报”为参考文献的有477篇,本校“学报”利用率12%;由于“武汉大学学报”都是核心期刊,这个利用率应当是很高的.学报编辑对本校作者投来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人才的成长.由此看来,高校学报在促进和服务本校学科建设中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高校之所以要主办学报,除了它对本校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有以学术服务社会的职能,而主办学报就是履行这个职能的方式之一.高校学报从本质上说应当是“天下之公器”.
1.3 高校学报与主办高校的关系
既然高校应当而且可以承担主办学报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那么这种服务就必然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学报的质量问题,第二是学报的运行机制问题.高校以办学报服务于社会如同高校以办教育服务于社会一样,主要由相应的人才资源承担其职能,办学报的人才资源不是教师而是编辑,高校学报质量的高低与编辑队伍状况和学校的管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学报的本质是学术期刊,其所刊登的内容必须是学术研究论文,而学术研究必须由学术人才来承担,高校拥有学术人才实力,因此高校的学术实力成为高校学报所依托的重要力量.但是,学报是否主要依托本校的学术研究力量呢?笔者从中国知网(CNKI)抽取了4种学报的一期作了调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内稿占62%;《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内稿占41%;《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内稿占41%;《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内稿占45%.由此可见,高校学报与本校学术研究力量呈现出分离的状态.进一步说,高校学报的特色与质量主要是由学报编辑队伍(包括特约编辑)的状况决定的,高校若要通过办学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在学报编辑队伍的学科结构及其学科素质上下工夫;有什么样的编辑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学报特色与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办高校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报的面貌.反过来,如果学报办出了特色,成为品牌期刊,不仅为学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而且通过学报运行机制的优化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地方本科高校是指省属的位于非省城的普通本科高校.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不是指仅仅设置一两个特色栏目,而是指整个学报呈现出特色.学报特色化首先表现在学报的学科整体面貌上.地方本科高校的学术实力虽然总体上难以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抗衡,但每所学校在若干学科上却拥有优秀的人才,因此可以通过他们办学报(包括专职和兼职编辑)来形成本校学报整体上的学科特色.按照国家的学科分类标准,人文社会科学门类包括19种一级学科,多个二级、三级学科.地方本科高校学报有潜力在学科的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推进社会的学科发展;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的《齐鲁学刊》“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就是在先秦哲学、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中国古代史等学科上有所建树,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报的整体学科结构(包括一二三级学科乃至更具体的研究对象)保持相对集中性和相对稳定性,本身就体现了学报的特色,表现出学报在学术文化传播上的学术个性与文化特征.[6]学报特色化其次表现在栏目的设置上,以若干特色栏目和专题占据整个期刊(如何设置特色栏目,本文将在第三部分论述).学报特色化还表现在随着学报特色化运行,逐渐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并吸引一些学术质量较高的稿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如此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网络出版条件下,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对于学科发展、社会发展和学报自身与主办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出版使所有的高校学报成为一个整体,期刊和栏目的界限弱化了,单篇论文的作用突出了;学报内容的传播力不再以纸质期刊发行量来衡量,而是以论文的下载量来评价;学报内容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从宏观上看,各高校学报如果在特色化的道路上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学科位置,那么高校学报整体内容将呈现多元发展格局,必将极大地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向前推进.各地方高校学报如果能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和特色,积极组发研究解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成果,必将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例如,《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2008年起设置了“区域经济论坛”栏目,以青岛及附近地区的市(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作者,刊发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总结论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7]《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从2012年起设置了“小城镇和新农村发展”栏目,刊发研究“小城镇和新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论文,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从高校学报自身发展来看,特色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学报在其特定学科领域读者群体中形成影响,使读者对学报产生某种学科归属感,并能通过学报所刊登的论文对他们产生某种学术导向,从而提高学报的影响因子.第二,有利于吸引特色学科作者的投稿,扩大学报在特色学科领域中的稿源.例如《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从2010年起把“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主要学科之一,组约了一些博导、硕导的优质稿件,从而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稿件.由于在网络环境中,读者检索学术论文是以学科和学科内感兴趣的问题为检索词的,所以学报的论文集中于三五个二三级学科和某一两个学术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引起有关读者的注意,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三,有利于提高学报的编辑水平.因为特色化包含着学科上的专业化.如前所述,学报编辑队伍状况是决定学报特色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特色化有利于选择和巩固提高合格的审稿人队伍,有利于专职编辑的学科专业化.
从主办高校的角度看,学报特色化有利于本校学科人才的成长.目前各高校优质稿件外流情况十分普遍,之所以外流是因为学科人才花费了大量心血研究出的成果希望得到本学科一流专家的评审和认可;这种情况实际上有助于本校学科人才的培养.本校学报实行特色化有可能排除本校的大量不成熟的或者拼凑的论文,对于符合本校学报特色学科的论文,编辑部也实行同行专家评审,确定一定的质量门槛.因此学报特色化可以促进主办高校学科人才的培养.如果学报特色化办出了水平,成为品牌期刊,则为主办高校提高学术形象和学术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地方本科高校学报实现特色化的途径
3.1 以若干特色栏目占据学报
特色栏目分两类.一类是学科研究性栏目,最好选择三级学科,甚至可选择具体问题(如“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发展研究”栏目).近些年,一些地方高校学报设置了利用“地域文化”的“特色栏目”,认为地方性的研究对象就是“特色”,这些观点和做法忽略了栏目的学科发展性.2011年教育部关于名栏申报条件要求“推出了一批在该研究领域堪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论文,在长期办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学科优势,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实际上强调了名栏的学科性.目前某些已创办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实质上是学科研究的内容,例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的“陈独秀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的“周恩来研究”丰富了党史,《湖北文理学院学报》的“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丰富了古代史、古代文学.[8]学科研究并非是地域优势,而是学科人才发挥作用的领域.“不能说我国历史研究的中心,商代的在河南,汉唐的在西安”[4].因此,学科性特色栏目设置应当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人才,以他们为栏目的审稿人、撰稿人,否则离开本校的学科人才到外部寻求办刊的主要依托,不可能真正办好学报.
另一类特色栏目是关于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学科应用研究栏目.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校不属于地方本科高校,此例是为说明问题)立足本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优势,着眼于研究“三农”这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和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要,从2001年起设置了“‘三农'问题研究”栏目;该栏目在促进陕西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论文被《人民日报》《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9]这类栏目适宜于在本校学科人才中组稿,因为本校人才了解本地的情况,便于开展研究,而且这类栏目也是发挥地方高校学科人才作用的用武之地.与学科性基础研究相比较,应用研究更容易出成果,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直接.应用研究栏目的设置也符合教育部关于名栏申报条件“能够依托所在高校优势学科和历史传统,充分发挥所在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的要求.
3.2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学报编辑部应当建立有效机制杜绝人情稿和学术赝品,建立科学、公正的同行专家审稿制.当前,地方高校学报面临着优质稿源不足的困境,如何破解稿源难题,也是地方高校学报编辑所关心的问题.学报实行特色化或许偶尔能获得少量专家级的好稿件,因为有的专家某个选题可能不符合本单位学术期刊的要求.但这种情况不能作为学报的长期打算.向校内外有关专家约稿,也不排除会有粗制滥造或重复发表的情况.学术研究贵在创新,而真正的创新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某些专家学者由于已经功成名就,缺少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向他们约稿能否保证创新性?由此看来,地方高校学报要保证学报质量,除了向学科专家约稿之外,还必须对自投稿、推荐稿等进行认真审稿、精心选择,尤其要注意选择具有学术导向性的稿件.对一些选题符合学报要求,但研究还不成熟的稿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也是保证论文质量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3.3 主办高校应有相应的支持
学报的网络出版降低了学报的生产成本,可以为主办高校节省一部分费用.学报网络出版的主要成本是审稿费、排版费.目前我国高校学报运行机制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主办高校除了对学报提供经济支持以外,还可以对学报提供课题论文的支持.主办高校在编辑队伍的配置、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学报走特色化道路离不开对内对外的宣传,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学报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当然,网络读者并不关注何种期刊,而只关注学科和关键词以及论文,因此宣传只起到辅助作用,关键还在于学报发表的论文是否有用.
[1]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5-27.
[2]薛世平.高校学报品牌与特色的创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5):440-442.
[3]黄秀山,王晓初.特色栏目对扩大学报知名度的作用[J].编辑学报,2000,12(3):176-177.
[4]尹玉吉.大学学报特色与使命关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6):178-184.
[5]龙协涛.办特色栏目是改造高校学报的途径——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为例[J].云梦学刊,2007,(4):28-29.
[6]姚申.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改革与特色栏目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5):82-87.
[7]傅建祥.打造特色栏目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52-56.
[8]王小风.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125-129.
[9]董应才.突出“三农”问题研究办好特色栏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94-696.
【责任编辑 曹 静】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the Realistic Choic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Local University
ZHANG Xiao-jun
(Editorial Department,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China)
The“characteristics”about characteristic column in journal of university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in researched object between different journals.Journal of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of serving the society which are provided by sponsor university.Under condition of network publishing,to effectively perform function of serving socie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local university should realiz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Journal's characteristic i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journals have important role on social disciplines development,social progress,development of journals and their sponsor universities.The ways of realizing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include setting up academic and applied characteristic columns,occupying the entire journal by characteristic columns,adhering to principle of quality first and supporting from sponsor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journal of university;characteristic columns;journal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G237.5
A
1009-5128(2014)07-0067-04
��高校学报特色化的涵义及其在网络出版下的意义
2014-01-02
湖北工程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R2014018)
张晓军(1962—),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出版编辑研究.
条件下,要有效发挥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服务社会的职能,就应当实现学报的特色化.学报特色化是指整体特色化.学报特色化对于社会的学科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学报自身和主办高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学报特色化的途径包括设置学科性和应用性栏目,以特色栏目占据学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主办高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