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理性的消解及其功能的变异
2014-03-20王光斌
王光斌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人具有兽性、人性、神性,这三个层面决定了人是最复杂的生命体。兽性即人的动物性本能,是人源自动物界而与生俱来的属性;人性即通过后天教育而养成的人文属性,是它使人脱离动物而成为人;神性是在人性基础上升华而成的最为高贵的特性,人的伟大或神圣皆缘于这一精神品质。“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精神性存在,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失去这种精神性,失去对自我的认识,也就失去了人的特异性,使人降格而与一般动物无异。”[1]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控制兽性,保持人性,追求神性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程度决定了人的高贵程度。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因为是教育使人获得理性,这一理性的控制功能造就了人的高贵的精神性。教育理性主要包括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审美理性。教育理性一旦被消解,其功能发生变异或者丧失,就预示着人的精神危机的到来,人类就会处于非理性的存在状态。
一、教育的理性及其功能
人生之旅,永远在修行的路上。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理性并坚守理性的过程。理性使人具有正确判断真、善、美的能力,对理性的坚守使人自觉追求真、善、美,进而成为精神性的存在,成为真理性、道德性、诗意性的人。这个至关重要的理性作为一种判断能力和意志力,它的获得途径就是教育,因此可以称之为教育的理性。教育理性的功能就是控制,它规范人们成长的方向和目标。善恶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后天的教育所带来的理性力量的控制,恶根就会生长壮大,开出“恶之花”。请看生活中婴幼儿的表现:其母亲抱别的小朋友,他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他天生以为其母亲属于他自己,只能抱他,不能抱别人。有时这个抗议表现得更为极端强烈,他甚至会抓掐对方、殴打对方,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几个幼儿在一起玩,经常发生矛盾,多半是因为争抢玩具。而争抢的原因并非玩具不够多,而是“先天”认为小伙伴正在玩的玩具是最好的,他也要玩那个玩具。2013年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就美国如何偿还所欠中国的巨额债务时,一个美国孩子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把中国人都杀光”。上述无忌童言和行为如果没有后天的及时管教(教育),这种天生的自私就会越来越明显。正如民间谚语所言:“小时偷针,大来偷金”,没有教育的理性力量的引导和控制,人就会向“恶”的方向发展。常言道“利器在手,恶念自生”,没有理性的人是很可怕的。德国人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南京大屠杀,是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导致集体丧失理性之后人性之恶带来的疯狂。相反,婴幼儿同样天生具有善根,如恻隐之心:他会尽心照顾他的小宠物,会搬来小凳子给奶奶坐,会缠着妈妈要钱送给街头的流浪汉,会为灰姑娘的故事流泪。这些善行得到肯定和鼓励,自然就会发扬光大。所以教育的功能就是通过教育理性来抑制人的恶根的生长,促进人的善根的壮大,使人成其为人。在教育所培养的理性中,具体有三种理性最为重要: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审美理性。
教育要传承关于自然的经验知识(科学),使人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概言之就是求真,培养人的科学理性。科学理性使人掌握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个自然当然也包括人自己,“人是人的自然存在物”。科学理性是教育实现控制功能的前提之一。人具备科学理性,就能实现人的本质力量,最大限度避免人的生存悲剧。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与大自然的博弈,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生存,高级目标就是发展——确立人的主体性和主宰地位。而人参与博弈的资本就是科学理性。没有科学理性,人类就丧失了参与万物竞争并最终胜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就靠教育:经验的传承,技能的获得,思维的训练。因此,教育理性必须包含科学理性,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逻辑,概莫能外。教育还要传承关于人自身的经验知识(人文),使人认识自己,把握人自身的发展规律,说白了就是求善,培养关于人的人文理性。教育传承人文,培养人的人文素养,健全人性,提升人格,以教化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追求人生的价值,尽力避免人的价值悲剧——人可以赋予与人发生关系的一切事物以价值意义——避免人无意义的生死循环,抵制世间“祛魅”给人带来的虚空感,保持人生存发展和革新创造的原动力。人文精神使人生有了价值意义,否则人生就是虚空的生老病死过程,与动物无异。因此人生是修行,死亡是“毕业典礼”。“毕业评语”是大不相同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或伟大,或平庸;或怀念,或遗忘。这些评价是基于精神层面的,是人文的价值判断。所以人文理性的功能就是规定人向上提升的方向,避免人向下堕落,规定人创造价值,避免虚空。人的欲求就是创造价值,价值就是满足人的欲求,否则就无价值。当然,欲求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目的就是塑造完整完美的自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人的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利益作为驱动。这是千真万确的,否则人就失去创造的动力,而利益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所以人文理性要解决的人生问题就是:超越苦难命运,混乱生活,无序人生的虚空的异化生存,建构有价值的充实的常态生活,避免异化生活带来的负面价值。人类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爱情,就是对动物物种繁衍行为的超越。人类不再是一男一女随意在一起的动物,而是要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自己的另一半。性爱升华为情爱,必然是具有人文理性的人才能做到。教育更要传承人的审美经验和知识,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即求美,培养人的审美理性。“人直接需要美,因此审美因素渗透到他的整个生活中,人不仅按照物质必然性,而且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2]151生活事实正是如此,吃穿住行都遵循美的规律。饮食不仅要求营养搭配科学合理,还要讲究色香味俱全;穿衣不只求避寒遮羞,还要色调搭配,款式适合,穿出气质和美感;住房不只是要求遮风挡雨,还要求舒适有品位;生活运动中不但要求秩序之美,还要追求凌乱中的自由自在。审美活动就是要创造最大限度剔除各种限制的自由舒适的空间(现实的和艺术的),让人处于自由舒适状态,形成完美人格。换言之就是超越人的现实生活困境。现实中常见的生活困境就是人的异化:人们的行为,往往偏离事物(包括自己)的本质,走向人的对立面,使人自己成为非我的存在,非常的存在,不独立不自由的存在,成为非我力量的奴隶。即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力量成为人的反对力量。[3]22借助网络语言来表述就如房奴、车奴、手机控、电脑控。所以审美理性的作用就是帮助人摆脱在现实生活中被“控”的不自由状态,达到诗意的栖居。
总之,教育是有控制功能的,理论上讲是教育使人具有理性,通俗来说就是教育使人具有教养和能力。教育的控制功能是通过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审美理性实现的。科学理性的缺失,人就丧失对真理的判断力,就会在谬误中受难;人文理性的缺失,人就失去对道义和爱的感受力,只能在仇恨与争斗中生存;审美理性的缺失,人就没有了对自由和美的感受力,就做不到诗意的栖居。
二、教育理性的消解
理性的力量很重要,但却不是万能的,事实是人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是有限的。教育作为人类的自觉活动,其理性也同样如此,并且还会不断被消解。当人类非理性的力量超过理性的力量时,理性的消解就发生了。法西斯主义就曾经消解了德国人的理性,把最富于理性的日耳曼民族推进战争轨道;美国9·11事件就是非理性的恐怖主义的典型事例。教育理性的消解,主要表现为真理性被伪理性替代,价值理性被实用理性所遮蔽。
先说伪理性对真理性的替代。请看下面事例: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因害怕挨揍而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妥协了,其学生为他没有成为坚持真理的英雄而指责他,为他惋惜,并感叹“没有英雄的国家真不幸”。但他说:“需要英雄的国家才不幸。”[4]这是一个伪理性试图取代真理性的故事。显然,伽利略更具有真理判断力。因为妥协还是坚持只是一种态度,对真理无损,真理依然存在,不会改变——日心说仍然有其合理性,地球照样还是圆的,而不会变成方的。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理性的严肃问题:盛产英雄,推崇榜样的民族是缺失理性的民族,只有愚民才崇尚榜样和英雄,而这正是专制和暴君产生的土壤。创造英雄和树立榜样的行为本身就是愚民政策的体现。因为其逻辑前提是不希望民众独立思想,不需要民众具有判断力(理性),只要照着榜样和英雄去做就行了。一个右派的妥协是这样的:“白纸黑字,这话当然是我说的,但是对与错,就等待历史评判吧。”这就是理性的智慧,智慧的理性,在妥协中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再看美国控枪法案的荒唐:因为校园枪击案频发,2012年美国政府向国会提出了控枪法案。当然这个法案因涉嫌违宪而没有获得通过,但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即枪击案频发就控枪没有道理,因为用枪的是人,显然不能把人用枪的手都砍了,把指挥手用枪的人的脑袋都割了。上述事例都是理性对非理性的胜利,但现实中同样有不少非理性消解理性的事例,造成许多非理性的存在。1950年代末的大跃进、共产风、浮夸风就是非理性的历史存在。想用三五年就“超英赶美”,想一夜之间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生产上可以大放“卫星”——水稻亩产可达十万斤。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发生,是集体丧失理性的狂热导致的。这种狂热源于一种非理性的观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观念又源于非理性的政治宣传需要,而政治宣传也是一种教育。所以归根结底是教育理性的被消解。这种情况并非人们没有基本常识,而是政治对教育的强迫造成教育应有的真理性被伪理性取代了。真理性的缺失,伪理性的泛滥,现实生活中就产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滑稽现象:“富民强国”变成了“富国强民”,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利益阶层;“小河涨水大河满”变成“大河有水小河满”,成为盘剥民众的理由;公平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被套上“无私奉献”的枷锁,成为勒索民众的政治道德。
再说实用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遮蔽。教育的科学理性固然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但不完全等同于工具理性,它还包含更为重要的科学精神,具有价值理性属性。而人文理性和审美理性实质上就是价值理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对于人的修为更重要,正所谓“善比真重要,美比善重要”。中国本来有着伟大的人文和审美传统,但由于实用理性传统和现代物质主义的负面影响,教育的价值理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精神被遮蔽了,只剩下工具理性。教育不再是造就完整的人的自觉活动,而堕落成为把人造就为工具(奴才和经济人)的工具。教育理性被消解了,实用理性取代了价值理性。先秦时期的善恶之辩本没有辩出结果,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孟之道的“性善论”借助政治给力而占了上风,中国成为了假定“君子国”,导致人们对恶的忽视,没有深入剖析,只是简单否定,所以恶得以横行。假定人人都是君子的国度,结果一定变成小人国,假定人人都是小人的国度,结果反而造就出大批的君子,这是早就被历史所证明了的“法乎善,取其恶”。只肯定人性之善,不敢正视甚至故意隐瞒人性之恶,丧失对恶的批判能力,不能制定控制恶的制度,恶就会泛滥成灾。就如忽视人的贪婪本性,只靠官员自律性的修养而不靠他律的法律制度,反腐败就不可能成功,腐败就会越来越泛滥,甚至泛滥到民众无奈认可的程度——当官不贪才怪。这就是物质的实用理性取代了精神的价值理性,人们丧失价值判断力的恶果。为善言善,为恶言恶,效果往往不佳。一个对恶一无所知的人怎能很好地理解并接受善呢?没有科学精神,我们就永远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中医的现代化其实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时日尚远,中医还只能罩上神秘的面纱。人文精神缺失,我们就永远是冷漠的看客——在观看农民工跳楼中增强自己的优越感,在别人的苦难中获得无聊的快意。没有审美理性,人们只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工作的辛苦,不能领略工作生活的快乐。
总之,在常态生活中,理和法的底线经常被突破,如官场的腐败万象,商场的贿赂成风,民众对求神拜佛的热衷,江湖义气对法律制度的肆意践踏,都是实用理性取代价值理性,理性被消解的非理性现象。具体影响到教育领域,就造成了教育的浮躁甚至堕落:如“学而优则仕”变为“仕而优则学”,官员、商人都成了大学教授、博士;“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大肆泛滥;师生之间的种种不正当交易等等。
三、教育功能的变异
人是万物的尺度,也是自己的尺度。教育的主体是人,人的主体性通过教育得以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实际上是自我教育,人通过教育的控制功能实现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的控制,使人作为人而存在。但是教育理性的消解必然带来教育功能的变异。具体表现就是科学理性变异为科学至上和技术中心主义,继而发展为物质主义。人文理性虽然在苦苦支撑,但掩盖不了节节败退的现实,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事实谁又能视而不见?而诗意的审美理性则陷入唯美主义泥淖,华而不实,成为回避现实的美丽鸵鸟,或者公开走向媚俗主义,成为丑恶的帮凶或导师。
科学理性使人得以控制自然之恶,让自然为人所用,为人的发展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感受到了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满足感,从而产生了科学崇拜和物质崇拜,于是不自觉地陷入了科学至上和技术中心主义的迷途,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技术可以带来一切,人的物质欲望被激发了,人成为科学的工具,技术的载体,无限的物质欲望的追求者。科学家发现了核裂变,人类掌握了核技术,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也给人类自己制造了核威胁,成为高悬于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医学只管最大限度地延长个体生命期限,却不顾自然生命体的生死极限,更不考虑一个垂危生命的尊严、价值和意义,有无必要再维持。在没有做好科学伦理的准备之前,盲目发展克隆技术,大量克隆灭绝物种和人类自己,我们何以应对自然进化规律被破坏之后的混乱。还不清楚转基因食物是否有害,人们就大量生产和食用转基因食品,谁知道何时会因此而祸从天降?人类疯狂消耗地球资源,肆无忌惮破坏自然环境,地球已经面目全非,达到承受极限。以此为代价建立的现代文明,终有一天会突然轰毁,人类终将自食恶果。因为物极必反,人类发展到最强大的时候,离自我毁灭也不远了。这就是科学理性变异的结果——科学理性应该是控制人类的疯狂的,但却反过来促进了这种疯狂。
人的自我意识使人不仅打开身体的眼睛看世界,进而把握世界,还能闭上“身体的眼睛”,打开“心灵的眼睛”,认识自己,提升自己。[5]23这个过程就是要控制人的动物性和物质性,强化人的高贵的精神性。这是人文理性的价值所在,即以人文精神合理控制人的动物性的物质欲望。“人是有心者,人是用心者” ,[6]3人若“无心”或“用心”失败(教育的失败),丧失精神性,就会陷入“创造物质,满足欲望,创造更多的物质,满足更大的物质欲望”的怪圈。当下的社会状况即是:“享受物质财富的现代人实际上也被物质所虏,在拥有物质的同时也被物质所拥有,沉溺于物质,被物质所包围,患上了严重的‘物欲症’。”[7]3你占有了手机,同时也被手机控制,你成了“手机控”“低头族”。其实物质已经比较丰富的现代人的焦虑和压力大都来自于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所导致的虚幻的不满足,以及物质欲望充斥人的心灵,挤占人的精神空间。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换越好,票子越挣越多,永不满足。正如一个网友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够”的时代:一部手机不够、一份薪水不够、一辆车子不够、一栋房子不够……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过度需求,对每天的自己过度使用。“一”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欲求不满的代名词。虽然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是正常的人性,即人们常态的目标和方向,但对财富的过度追求,仅为了人性深处的劣根性导致的炫耀,就是一种病态。因为炫耀性消费始终是虚假性消费,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异化消费。虚荣的攀比、时尚的跟风、盲目的服从都是没有价值理性所导致的人的劣根性的外在表现。“甘于受生命必然性、生命压力的驱使,安于生命本能,忘记或懒于超越生命现状,只是疯狂地追求财富、疯狂消费,结果是除了将生命的躯壳打扮得光鲜亮丽外,就剩下极度的空虚和无聊的虚荣以及别人无益的羡慕与赞赏。而这些并非生命必然的消费需求竟是伪消费伪需求。”[8]5-96生活中的购物狂就是实例:用不上也购买一大堆,最后变成污染环境的垃圾。此时最需要人们具有价值判断力,需要人文精神和审美精神发挥作用——人们需要明白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价值,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向往的诗意生活。不明白就无法选择。但价值理性在哪里呢?西哲说“适度的物质贫困有利于人们思想”,反过来说就是“过度的物质富裕不利于人们思想”,人的价值理性就这样在过度的物质消费中变异了。人的独立自由变成了人身依附或“圈子里的人”,爱情变成了青春肉体的待价而沽,生命的尊严演变为除夕夜的灭门惨案,财富的获得靠权力寻租或商场的尔虞我诈。生活的诗意被生活的焦虑和压力取代,被华而不实的唯美主义所粉饰,被低俗、庸俗、恶俗的媚俗主义所装扮。不接地气的唯美和以俗为美,都是以丑为美。这就是价值理性功能变异的结果。
教育理性是以整体理性的方式实现控制功能的。但是由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分离与偏颇,实用理性和物质主义的影响,教育的整体理性一定程度上被消解,教育理性的控制功能发生变异,教育就只是把人变成技能载体的工具。这样的教育造就了现实中非理性的荒诞存在:在正义的名义下掠夺,在真理的光环下欺骗,在发展的诱惑下破坏,在幸福的追求中异化(丧失自由)。因此,教育理性的回归,教育功能的恢复,应该是教育改革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高德胜.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2):9-19.
[2][苏]阿·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M].凌继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M]//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4]谢素军.盛产英雄的国家[J].东方女性,2012(12):46.
[5][美]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M].姜志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美]丹尼尔·丹尼特.心灵种种:对意识的探索[M].罗军.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美]约翰·格拉夫.流行性物欲症[M].闾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前言[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