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林种结构调整的思考
2014-03-20储德传
储德传
(宁国市林业局,安徽宣城 242300)
宁国市林种结构调整的思考
储德传
(宁国市林业局,安徽宣城 242300)
宁国市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之一,其林业经济已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但仍然存在需完善提高的地方。本文在分析宁国市林种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宁国市林种结构调整的思考。
森林培育;林种;结构;思考
1 宁国市林种结构现状
宁国市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之一,林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市林地面积19.44万hm2,其中有林地18.65万hm2,森林覆盖率76.13%,林木绿化率78.53%[1]。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竹林和人工用材林等,至2013年底,全市经济林、竹林总面积7.88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2.25%,人工用材林面积1.93万hm2,生态公益林5.08万hm2[1],形成了东部竹笋、南部山核桃、中西部毛竹和人工用材林、西部生态公益林等特色鲜明的林业经济格局。其中山核桃林面积2.44万hm2,主要分布在南部沿天目山脉和黄山余脉的南极、万家、甲路、胡乐等十个乡镇;竹林面积4.73万hm2,东部的仙霞、云梯、中溪三个乡镇以笋用竹为主,元竹分布在境内的三条河流两岸,而毛竹广泛分布在全市所有乡镇。山核桃和竹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是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整体来看,宁国市林业经济具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的特点,人工林(含经济林、竹林、人工用材林)与天然林的比例为1︰1,商品林与公益林的比例为5︰2,林种结构较为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提高的方面,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市场的不断变化等,竹业的比较效益会越来越低,竹产业有待转型和提高;山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存在着的过度经营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不良影响,经营方式有待改善,特别是随着周边地区大力发展山核桃和宁国市山核桃发展的空间逐步缩小,山核桃区域优势逐步减弱;全市在林种结构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方塘、青龙、竹峰等林区,主导产业特色不明显,农民收入普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局部地区品种单一,纯林较多,森林景观较差,森林生态功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进一步促进宁国市走好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和布局,提出了新任务。
2013年,宁国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林业生产特别是特色经济林山核桃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成片树木叶片干枯变黄,严重地块树木大量落叶甚至死亡,不仅造成当年产量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而且会影响到今后3~5年内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这当中既有“天灾”,更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单一化大规模发展山核桃纯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不科学的经营方式造成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等,致使经济林生产抵御灾害能力严重下降,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等,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专家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有可能会越来越多,今后南旱北涝的现象将可能逐步增多。未来的气候变化,必将给林业产业的发展带来未知的风险。必须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的林业生产形势,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改进经营方式,增强林业的综合效益。
2 宁国市林种结构调整思考
2.1 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保持合理的商品林与生态林比例
天然林具有人工林无法替代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比拟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保障功能,是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保护对象[2]。从长远看,保持一定的天然林规模,才是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最根本有效的方法[3]。而保护天然林最有效的办法是划定一定规模的生态公益林,对生态区位重要地段和立地条件差、生态脆弱、生态破坏后不易恢复的地段优先区划生态公益林,同时要根据林农对林业经济的依赖度,合理确定公益林比重,避免因区划公益林导致林农收入大幅度下降[3]。一是对港口湾水库周边、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划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二是对现有经济林比重较大的区域,特别是山核桃重点区域,严格限制采伐天然林发展经济林,保持一定比例的生态林,划定为省级、市级生态公益林。三是在适宜经济林发展区域,尽量利用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等低产低效林地和四旁非林业用地,适度规模发展经济林,严格保护林相整齐、生物量较大的天然林,严格限制在坡度30°以上的林地上发展经济林。四是在新发展过程中,采取上部生态林、中下部经济林(竹林)的布局。五是对需要保护的天然林,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在国家森林生态补偿金的基础上,市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适当提高补偿标准,严加保护,发挥生态功能。
2.2 调整优化经济林品种结构,引导单一发展向多种经营转变
从目前宁国市主导经济林产业结构看,普遍存在着“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经营模式,如山核桃产区南极乡,笋用竹产区仙霞镇、云梯乡,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主要靠单一树种,不仅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而且在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和爆发性病虫灾害时面临毁灭的危机。要引导经济林主产区的农户从目前的单一发展模式向“一村多品”、“一户多品”的经营方式转变。如在山核桃产区,选择条件适宜的荒山荒地或低产低效林地发展香榧或其他经济树种;在笋用竹产区选择条件适宜的林地适度发展山核桃、香榧等。引导新发展经济林区域的农户因地制宜采取山核桃、香榧、竹林、油茶等多种经济林树种合理配置,以增强林业抵御市场风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经济林品种选择上,既要考虑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和市场风险,更要坚持适地适树,优先选择高效生态经济树种。在适度发展山核桃、竹林等主导经济林品种的同时,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度规模发展香榧,逐步形成东部竹笋、南部山核桃、中西部香榧的产业格局,加快中西部地区林种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2.3 坚持适地适树的营林原则,增强经济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山核桃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经济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干旱能力,但从2013年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分析,凡是土层浅薄、沙质土壤的山场,因蓄水保水能力较弱,山核桃树木受灾相对严重。因此,林种结构调整必须始终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一哄而上,更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一是对在自然灾害中死亡的经济树木,尤其是山核桃树木进行清理后,根据立地条件,采取补植其他经济树种或生态树种的方式,逐步进行结构调整。二是对已形成经济林主导产业的地区,根据立地条件适度发展适宜的其他经济树种,引导单一发展向多种经营转变。三是在新发展经济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农户的意愿,适宜种植哪种经济树种就发展哪种经济林,区别对待同一片林地中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对不适宜种植的地块或保留、或种植其他经济树种,形成块状混交。
2.4 改善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林的综合效益
2103年的高温干旱中山核桃树种受灾严重,除部分地块是因为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外,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为因素影响,如单一化大规模发展山核桃纯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不科学的经营方式造成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等,致使山核桃林抵御灾害能力严重下降。如果在经济林生产中还不改善现存的经营方式,或许还将遭遇更多的灾害危机。一是改善特色经济林山核桃、板栗林的经营方式,通过林内禁用化学除草剂,提倡采用割灌机人工除草,保护林间自然良性植被;林下种植油菜、紫云英等乡土绿肥以及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保持水土;林间带状行间种植紫穗槐作植物篱笆等,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建设生态型经济林。二是利用林间空地发展林下经济和提倡混交经营,如山核桃、板栗林下套种香榧、杨桐、中药材,营造山核桃+香榧、山核桃+杨桐、笋用竹+山核桃、山核桃+茶叶等混交林等。三是在新发展经济林过程中,不仅要多品种合理配置,更要适度控制连片规模,采取上部生态林、中下部经济林(竹林)的布局,严格限制在坡度30°以上的林地上发展经济林。四是在经济林生产中,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五是引导“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向联合经营、专业化合作组织经营转变,加大经济林基地林道、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济林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1]宁国市林业局.安徽省宁国市第六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S].宁国.2014.03.
[2]李丹,陈宏伟,李根前,杨斌,孟梦,史富强,等.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较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59-63.
[3]蒋灵华,毛朝明.南方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22-123.
(责任编辑:杨婷婷)
Reflections on the Structural Ad justment of the Forest Categories in Ningguo City
CHU Dechuan
(Forestry Bureau of Ningguo City,Xuancheng 242300,Anhui,China)
Ningguo is one of the key mountain counti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som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have formed in its forestry economy,but there are spaces for perfection and improvements.In this paper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forest categories in the county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analysis of its forest category actualities.
Forest cultivation;Forest category;Structure;Reflections
F326.2
A
2095-0152(2014)06-0056-02
2014-09-26
2014-10-20
储德传(1966-),男,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于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dezhuan@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