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略

2014-03-20宇业力

关键词:现实理论政治

宇业力

(东南大学 学生处,江苏 南京21009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关系人的生计,而且关乎人的尊严。以就业创业为有效切入点和实践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现实关怀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向度

人的现实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和运用的根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人、研究人、把握人,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人的生产、生活、就业是人的生存的最基本现实。这就需要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对人的现实关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拥护,就在于其能以群众的现实性存在为出发点,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关爱人的生活。面对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和军阀斗争加剧的现实,人民的最大利益和需要就是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宣传纲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农民面对受剥削、受压迫、受奴役的生存困境,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就是争取劳动就业权,有田种、吃饱饭,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响应党的“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号召;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改善军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发起“自己动手”的大生产运动,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人民群众抗日积极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全民抗战号召。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现实性、针对性基础上,体现在对人的生存关注、生命关爱、生活关怀上。

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的事实,缺少了教育的现实生活向度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受本体性思维的影响,以探究事物终极原因和永恒存在为目标的本体论思维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纯粹的理想而忽略了现实;关注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提高,轻视生活实践环节和人的丰富情感体验;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单一线性的理论灌输或“材料”加工式教育;把教育对象看作是可以任意雕刻和塑造的物性化容器,教师变成主体性工匠,学生变成客体性材料。这种无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现实性存在必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甚或无效。以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为载体,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实践性,又反映其方法上的生活性、主体性、人本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层次有别,形式多样。它们不是互相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现实关怀法是新的就业形势下体现就业乃民生之本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关心人的生计中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面对当今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创业创新艰难等社会现实,更需要把就业创业教育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境遇,肯定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从而体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人文关怀、人性关爱的生活向度。

二、理论教育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向度

人是精神性存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生存意义,净化人的灵魂,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加强理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政治思想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日益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精神、心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必须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树立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的观念。面对人们就业困难、失业风险的境遇,一方面,要从理论上阐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党和政府正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具体措施和战略部署,特别是就业创业中给予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另一方面,要教育人们失业不失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把就业困难、创业失败当成精神颓废、丢失精神家园的借口,而应善于从困难和挫折中获益,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高昂的斗志和奔放的激情,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要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帮助他们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在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中,理论教育法使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解决,拉近理论教育与百姓的距离,使理论可亲、可近、可信、可学,提高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理论教育的效果。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方法要做到根据教育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教育内容,体现教育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认识的理论价值,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硬性灌输。毛泽东说:“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学习理论的兴趣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实现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引起人们思想认识和情感的共鸣,增强人们创新创业的动力,体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的精神向度。

三、问题导向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向度

问题导向是以问题的发现提出为出发点,以问题的探究分析为过程,以问题的回应解决为归宿点的创建导向方式。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中提高共识,凝聚思想,升华境界,创新发展。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是在生产实践中面对需要解决的各种现实问题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以问题为有效切入点,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但人们面临诸如贫困问题、情感问题、风险问题、就业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教育方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回应人们重大关切,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一是问题导向法彰显人的主体性存在。问题导向强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主体间性间的对话、交流、沟通、信任。双方是平等的主体,肯定教育对象的生存、生活、生命、价值、尊严、人格等主体地位,从教育对象实际问题切入,剖析思想问题的根源。当然,引起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问题很多,但劳动就业问题可以说是最根本、最实际的问题。人如果被剥夺劳动就业权,其他诸如人的主体地位、生存、发展都成了空话。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导入首要任务就是关心人的就业生计、就业尊严,在解决就业问题中,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生活逻辑,体现对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深切关照和健康成长的深情维护。二是问题导向法关注人的个体化生存。问题导向法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对象个体生存境遇中具体情况、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以人文关怀提升教育效果。

四、价值思维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

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观察、处理问题的方向、角度、方法,影响、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指导、引领人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人们观察事物的问题视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选择。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要受到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决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待人的态度上受传统哲学实体思维方式影响,将人看作实体性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探索万物本源,诘问生命意义,都是以有形的质料来说明万物的本源。对于生命的意义只能按其物性的尺度省察其有限性,把人当成自然物一部分,形成本体论思维方式。本体论要寻找一个抽象的、没有任何规定的、永恒不变的“本体”或“实体”。这个本体的“终极存在”具有先验性、预成性、绝对性,以区别现实的、生成、相对的存在。本体论思维方式在认识人、考察人的时候,强调人的先验的、预成的本质的存在,在人学理论上,强调人的理性存在,导致以认识物的方式来认识人,对人作抽象的理解。如果把人的存在仅仅看作是理性的存在,就会遮蔽、贬低人的现实生活存在。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将人的现实存在作为出发点,而是一开始就从将理性和精神置于人顶端的理想人、完满人出发,容易形成人们思想意识上那种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必须维护这个绝对权威,遮蔽甚至排除了人性丰富性、生活多样性,回避矛盾和问题。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因剥离人的生活世界,疏离人的现实存在而变成了抽象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

必须充分肯定人的需要、自由、能力及其发展。这就需要在坚持传统优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上,还要用价值思维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价值性思维一般从人的角度出发,肯定人的合理需要满足和正当利益诉求,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李德顺认为,“正是人(实际上也唯有人)普遍地居于最高的、主导的地位,人是根据,是尺度,是标准,是目的。”[2]在确定人是目的这个价值观念后,必须深刻认识到人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关系基础——实践。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是一切价值关系的基础。人们在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时,通常会强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但在具体实践形式、实践途径、实践内容上缺少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或流于形式,或疏于空泛。实践性很强的就业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提供有效的载体和现实的条件。在价值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指导下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肯定、提升人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尊重和理解人的兴趣、能力在人的发展中的创新价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拓主体自我价值实现新途径。充分体现作为客体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属性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即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价值思维方法的价值向度。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

[2]李德顺.从“人类中心”到“环境价值”[J].哲学研究,1998(2):5-10.

猜你喜欢

现实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漫画:现实背后(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