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真的信念与幸福:华兹华斯短诗《我们是七个》研究

2014-03-20

关键词:华兹华斯兄妹兄弟姐妹

宋 皓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华兹华斯提出了“儿童乃成人之父”,这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这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下独特的创作方式及内心境界的真切流露,是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因此或许我们可以从华兹华斯的短诗《我们是七个》中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从幼稚儿童的思维中寻求自然的理念:孩子们不正是自然的化身吗!因而死亡无法吓倒孩子,孩子依然可以保持那种纯真幸福的感觉;而成人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脱离了自然的轨迹,脱离了幼稚却走向了痛苦。师法自然,问道自然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途径。表面看来幼稚无知的孩童自然的思维也有很多值得成人深思和学习的地方。

一、华兹华斯简介

作为一名无比热爱自然的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花费半生精力在各地游历,体验自然之美,渴望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把个人的生命灵魂与自然重新连接在一起。诗人于1779年移居萨默塞特郡(Somersetshire)的湖畔地区,并由此开始了同塞缪尔·泰勒(Samuel Taylor Coleridge)之间的终生友谊。他们合著了伟大的诗集《抒情民谣》(1798),由此揭开了英国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成为英国文艺复兴以来最为重要的作品和文学里程碑。[2]诗作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Pope,Alexander)手中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而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和歌颂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遭到不幸和贫苦无告者的境遇),抒发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所有这些,使这本诗集成为英国文学史中承上启下、开一代诗风的作品,为建立英格兰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做出了贡献,并于1843年获得桂冠诗人的殊荣。[3]

二、幸福观的建立、成因及分析

《我们是七个》这首诗就出现在诗集的序言部分,运用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成年男子和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女孩之间对话的形式,以极其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琐事。诗人朴实无华的语言似乎缺少诗歌的华美乐感,起初,英国的读者也无法接受他的诗歌叙事语言,评论家们甚至嘲笑那并非真正的诗歌。[4]然而这正是华兹华斯的特色之一:以朴实的语言歌颂自然之道,以朴实的语言承载发人深思的内涵。他提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公开宣称“这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5]《我们是七个》这首诗就探讨了对于死亡这一人生的终点,世故的成人想法和幼稚的儿童信念哪一种更能使人得到幸福与安慰。[6]

在诗中,一位成年男子在野外农庄偶遇一位乡下女孩,他们的对话由此展开。在诗歌的第一节华兹华斯以寥寥几行诗句勾画出一位天真幼稚的乡下女孩的形象:这是一个朴实的乡下孩子,约莫八九岁的样子;衣着破烂,头发浓密而卷曲,但她浑身充满着乡村的气息,自然的朝气和活力,她的眼睛清澈又明亮,她那朴实自然美丽使人愉悦。男子随口问道:“你兄弟姐妹共有几个?”小姑娘想了想,天真地说,“几个呢?我们一共七个。”成年男子继续追问:“他们都在哪里呢?”“两个住康威,两个去出海,还有两兄妹,躺在教堂墓园中,距离我和母亲居住小屋很近。”这样的回答自然激起了成人的困惑和不解,“可爱的小姑娘,这有点不对了,你说两个去航海,两个住康威,怎么能说你们兄弟姐妹有七个呢?”小姑娘立刻回答:“七个兄弟姐妹一点都不错,两个埋在教堂墓园中,就在墓园大树下。”成人的思维定势使那位男子不禁想去纠正小女孩的说法,“我的小姑娘,活着的才算,你说对不对,如果两个躺在墓园中,你们只能是五个。”

简短的交谈表现出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成人认为死亡就是失去,活着才算存在,逝去的亲人就不可再计算其中;在儿童的心中,死亡无非就是死亡,并不代表失去,只是居住的地方不同而已,因此小姑娘始终坚持“我们是七个!”然后小姑娘介绍了自己和逝去的两兄妹一起度过的生活,“我常在那儿织袜子,我常在那儿缝手帕,我坐在那儿地上,对他们唱歌说话。我常在太阳下山,看天上又晴又光亮。我端着我的小碗,在那儿把晚饭吃上。”言语之中丝毫看不出伤感与悲痛,在天真幼稚小女孩的眼中,死亡并不可怕,她依然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兄妹们的存在,与他们相知相伴。[7]接着小姑娘谈到了“失去”兄妹的过程:“珍妮姐姐死得最早,她躺在床上喊疼。最后她终于走了,是慈悲万能的上帝使她解脱。当草地又枯又干,她的坑出现眼前,绕着纹,约翰和我,在一起大家游玩。当地上雪白一片,又跑步又滑冰,我可真忙,这时候约翰走了,也埋在姐姐身旁。”小女孩率真地敢于直面死亡,姐姐的死亡是仁慈的上帝使她解脱痛苦,既然如此,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约翰的死亡也是一种偶然,应该也是被带到上帝的身边了吧。坦然面对死亡,死亡便不再使人悲伤。

死亡并非是人生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延续,是对自然的回归,正如花谢花开一般的自然。[8]成人之所以会为死亡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自然的思维方式。兄妹虽然已经逝去,小女孩仍旧可以高兴地与他们相处和交流,这也正反映出作者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的诗歌倾向。最终这位成人仍未放弃纠正小女孩“幼稚的错误”,“如果两位在天上,那么还有几个?”“啊,先生,我们七个。”她回答,干净利落。在此成人与儿童的观念又一次产生了撞击,在成人的世界中天堂仿佛是最为圆满的死亡归宿,逝者升入天堂是对生者最大的安慰;然而小姑娘并不为此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兄弟姐妹是七个”这一信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小姑娘的内心,仿佛在她看来即使是升入天堂也是一种亲情的分割,也是无法忍受的事情。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情是包括死亡和天堂的任何事物都无法分割的永恒。“他们死了,他们两个死了,他们两个上天堂了!”小女孩的回答依然是“不,我们兄弟姐妹是七个!”

三、结语

小女孩始终坚持的天真信念是她得以快乐成长的源泉,也正是她全身充满着自然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我们永远是七个!”多么令人感到宽慰的话语,小女孩出于本能感受到了自然的规律,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她的眼睛始终是那么明亮,在她的眼中看不出一丝的悲伤和哀怨。总之,华兹华斯的诗歌呼唤着现代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着人们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9]在这首诗中那位成人成熟的文明化的思维受到了来自自然的挑战,使他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不断地试图去说服小女孩接受成人对于死亡的概念,最终却被小姑娘天真的信念极大影响了。华兹华斯以他朴实的诗句启迪人们,应该改变对待很多事物的态度,应该放弃看似智慧实则愚蠢的“成熟思维”转而接受自然之道,因为自然之道才是真正的幸福之源。

[1]袁礼.华兹华斯诗歌中儿童观的体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9):204-205.

[2]章艳.20世纪上半叶华兹华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接受[J].国外文学,2013(4):36-45.

[3]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2-45.

[4]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1-12.

[5]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6]丁宏为.理念与悲曲——华兹华斯后革命之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8-45.

[7]黄杲炘.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社,2000:4.

[8]向玲玲.国内华兹华斯比较研究述评[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9):71-72.

[9]武少霞.解读华兹华斯的生态思想[J].外国文学,2010(10):100-101.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兄妹兄弟姐妹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Cloze完形填空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