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编语

2014-03-20许小峰

关键词:预报员城市化气象

主编语

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必然过程,除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等的变化外,财产、人口、信息、交通等的集中度会显著提升,城市环境也随之发生各种改变。因此,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人文和环境等的多领域变动。2011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象及相关问题自然也受到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城市群的逐渐兴起,引发了显著的城市热岛现象和大气环境问题。以往在大气探测课程中让学生“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霾”,如今成为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常客,威胁着人类健康;城市化带来的财富和人口集中、生活空间狭窄,增加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极端天气及衍生灾害造成的风险,会伴随城市化被放大。如何提升精细、定量、无缝隙的城市气象和大气环境的预报预警能力,解决气象灾害带来的城市内涝、交通安全及人体健康等问题是气象界面临的挑战。

继2013年第6期首次推出“城市气象”专栏后,本期将继续以专栏的形式阐述这一问题。《基于用户需求的城市气象研究:进展与展望》(P6)一文回顾了城市气象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基础研究及业务应用进行了展望。专栏的其他文章则分别从城市天气预报技术(P15)、珠三角气象特征(P22),以及北京地区的观测试验(P29、P36)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我们希望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认识城市气象的意义所在,也有助于我们强化服务的意识。

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推进国家气象现代化的目标,气象现代化实现与否,基础能力和水平是关键。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基层气象现代化”栏目,一方面面向基层业务人员,鼓励他们写出更多掷地有声、涉及关键问题的“小主题”文章;另一方面,也面向关注基层预报业务问题的专家,在了解基层问题难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智慧给予一线预报员实在的点拨。本期专栏刊载的来自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的预报员(P53)及关注一线预报业务的NOAA研究员的文章(P58),可以作为前述两个面向的范例。

新年伊始,本刊迎来了创刊后的第4个年头,我们从本期开始,对因工作调动的编委会成员进行了微调,欢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何建新老师加入。此外,为了让本刊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提升可读性,本刊计划每年聘请约100位评刊员,听取他们对办刊方向、内容和相关细节的意见、建议,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读者和作者,能以各种形式对杂志未来的发展表达自己的想法。

许小峰

猜你喜欢

预报员城市化气象
气象树
江西省天气预报员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预报员培训的“复盘”方法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航空气象预报人为因素的分析初探
黔东南州预报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