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

2014-03-20朱芳转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朱芳转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一、大学生对网络的需要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9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4.1%。[1]由此看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对网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认知需要。大学生追求知识具有求新、求快、求奇的特点,他们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便捷地查找学习资料,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有人也调侃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百度知”,即有什么不懂的,百度搜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一些调查也发现:目前大学生的信息搜寻偏好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经常使用网络,并且已经有大部分大学生用网络代替了一部分学校图书馆的功能。

二是情感需要。情感是人类交往中的重要方面,人们在网络中寻求友情、爱情,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目前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渴望有自己的交友空间,由于在家庭中经常处于中心地位,在走出家门后,常常会遇到一些苦恼。加之如今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爱好各异,同时班级概念淡化,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相当独立的空间。网络的隐蔽性比较符合大学生的交往心理,用一个代号或网名,利用“虚拟社区”,广交朋友,交流思想,可以推心置腹,也可以随意调侃,“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

三是娱乐需要。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休闲等方面的内容,在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陶冶了大学生的性情,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中最自由的畅游者。网络游戏也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与大学生实现自我愿望相吻合,自然成为大学生身份认同及心理满足的一种存在和情境。

四是释放压力需要。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来说,在学业完成、升学就业、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大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在聊天室向网友尽情倾诉,宣泄自己的情绪,排解压力;或是在网上听音乐、看影视作品,或是在对抗性游戏中拼搏一番,以释放心中的压抑。

五是社会参与需要。互联网以其高效、直接、透明等特点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往往社会参与意识比较强,对一些社会问题总是积极发表意见,试图通过舆论力量影响问题的解决。

二、网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既为大学生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学习和生活之路,在带来无限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造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和负面影响,甚至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2]

(一)网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面影响

一是网络使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通过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互动和交流,使大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思想观点和文化思潮。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积累社会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二是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较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进步,克服了传统思维方式狭隘、固守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周围的人和事,使大学生积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173

三是网络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它不仅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接受教育的途径,[4]而且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就业创业和成才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二)网络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加剧。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的全新媒体,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网络的语言环境、信息流量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5]不良信息泛滥、灰色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迷失。垃圾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致使个别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控,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是传统道德规范失去了约束力。互联网的隐匿性使得网络媒体的道德约束力比较低,加之青年学生道德辨别力较差,道德意志力不强,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往往自制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常常以“隐性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放纵。他们自认为在网络中能摆脱现实社会中人伦和道德的约束,放纵自己的行为,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三是将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一些大学生把网络游戏作为最主要的大学校园休闲活动,有些人甚至为此放弃学业,一头扎入这个虚拟世界之中。目前,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心理状态以及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影响力之大,不可低估。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大学生上网纯属大学生个人行为,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个人利用网络媒介获取知识和信息,学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需和无权管理和干预。对大学生上网,一些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

二是缺乏水平高、能力强、专业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与综合运用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需要,以及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建设不够成熟和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等问题,使得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处在工作水平低、教育效果差的状态。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

1.强化传统教育内容在网络条件下的转化

传统教育内容在网络条件下的转化,要做到:一是应优化传统内容。高校要积极坚持在校园网上弘扬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与民主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等。要克服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必须保证在网上有吸引力很强且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应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定要在突出理论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运用网络技术手段,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教育内容要使大学生主动接受,乐于接受,喜欢接受,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活力。

2.重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由于大学生常常对网络信息有好奇猎取的特点,往往是面对密集的信息,无所适从,无法正确选择和驾驭信息。如果大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素养,就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奴隶。针对这一点,高校一是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知识的传授,促使大学生对网络传媒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增强和提高对网络的使用和网上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应培养大学生具有批判思考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形成理性人格。

3.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

当前,作为高校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艺术方法,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又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是当务之急。要积极建设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职化,其他教师兼职和部分学生参与组成的强有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4.搭建有影响力的网络互动平台和网上教育基地

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专门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网站的各个栏目,努力使网站成为集思想教育、学校党建、素质培养、信息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二是网站内容要有创新性。要形成符合目的、符合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架构理念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和综合化建设方向,要做到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应用普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三是要塑造良好的网站形象。商业的竞争需要有品牌的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也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要有特色,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使用率。

5.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作为高校要做到:一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责任制。做到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管理体制,创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员工齐参与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同时可建立和制定学校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制度、网络服务制度等。二要坚持与时俱进、依法治网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法规,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宣传政策、学习传播知识、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阵地。三要以德治网,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网和依德治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觉悟和自律能力。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32次统计报告[EB/OL].(2013-07-17)[2013-08-05].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rdxx/201307/t20130717_40663.htm.

[2]朱彩萍.网络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甘肃理论学刊,2002,(5):65-67.

[3]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4]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61-64.

[5]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92-9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