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中那片绿
2014-03-20
守护心中那片绿
王康成
章建利
徐志明
张金印
浙江省森林面积达9060.9万亩,以“生态立省”为发展战略,最大优势是生态,最大财富是森林。而美丽的森林生态景观并非全靠天然形成,防火防盗、植树造林、封山抚育、防虫防灾……这些都离不开山林守护人——护林员一点一滴的努力。他们大多从十几岁来到林场巡山护林,到如今年过半百,甚至步入古稀之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浙江广袤的林海,只为守护心中的那片绿!
德清县林场护林员王康成:守护山林51年
从德清县城武康向三桥片出发,拐进民进村,再顺着一条羊肠小道步行30多分钟,迎面一座大山,大山脚下有一座小屋,矮小、没有院墙,屋前屋后的鹅掌楸挺拔、青翠——这就是德清县林场护林员王康成住了51年的家。1939年出生在山东临沂的王康成,1957年参军,1963年退伍来到德清县林场当起护林员,这一干就是51年。
刚到林场时,这里不通电,每到夜里,王康成只能躺在床上听着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由于交通不便,王康成隔很久才能下山采购一次生活必需品,有时碰到大雪封山,只能靠咸菜度日。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长年与大山为伴、与林木为伍,这单调、寂寞、艰苦的护林工作,吓退了许多护林员,而王康成却坚持了下来。1999年,王康成退休了,3个儿子劝他回县城安度晚年。可王康成习惯了在大山里行走,毅然选择了继续护林,这一干就又是15年。他说,自己就喜欢在大山深处走,看着自己当年栽植的小松树如今都长大成林,那种感觉就跟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是一样的。
王康成是整个林场最勤快的护林员,他到山上巡防次数最多,而他的“铁面无私”也是出了名的,只要被他发现有人在偷盗林木,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都会站出来制止。他说:“我多看牢一棵树,国家就多一笔收入。”近年来,人为毁林的现象越来越少,如今最让王康成挂念的就是森林防火。他每天最少巡查两次,白天看烟,晚上看火。51年来,王康成管护的林区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
王康成就是这样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护林员。虽然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是他在护林员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了51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平凡呢!
新昌县小将林场护林员章建利:吃苦耐劳有原则
1983年,23岁的章建利来到了小将林场从事护林工作。30多年来,章建利坚守护林第一线,挥洒汗水,奉献青春。2011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优秀护林员。
罗坑山林区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小将林场护林条件最艰苦的林区。特别是设立了罗坑山森林公园后,双休日和节假日前来爬山旅游的人员日益增多,露营人员搭帐篷、野炊,给护林防火工作加大了难度。作为罗坑山林区的护林员,章建利不仅要白天、晚上不停地巡逻,还要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护林防火的岗位上不能休息。在他的认真管护下,阻止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事件7起,解除火警2起,累计劝阻、教育上山人员7323人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章建利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生产任务重,他就要求去哪里。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在责任区内的悬崖壁上涂写“护林光荣,人人有责”等护林宣传标语,还在周边村庄张贴《森林法》、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相关内容。他常说:“罗坑山是新昌的第二高峰,是新昌的母亲河新昌江的源头,保护好罗坑山的生态公益林,就维护了新昌人民优质的饮用水源。”此外,章建利具有极强的原则性,对于违法行为秉公办理,绝不徇私。曾经有亲戚劝章建利利用职务之便在林场砍一些木荷卖给客商,赚一笔钱后回家做生意。章建利拒绝了亲戚的“好意”,他说自己护林凭的就是良心,充分展现了一名普通护林员的高贵品格。
要干好护林一线工作,就要吃得起“苦”,忍得住“孤”。章建利从不抱怨护林的苦与累,总是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林区,维护着大山的苍翠与安然。他以林场为家,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林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绿意”。
金华市北山林场徐志明:扎根北山无怨尤
由于父亲是金华市北山林场的第一代职工,1966年出生的徐志明从小就跟随父亲转战于林场的各个林区,亲眼目睹了父辈们把一座荒秃秃的北山逐渐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他对北山的山山水水有着充分的了解和眷恋。1983年7月,年仅17岁的徐志明顶职身体不佳的父亲,接过了父辈绿化美化北山、保护管理北山的重担,开始了他自己对北山的守候。
徐志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石头园林区。彼时,石头园林区既不通公路,又没有电照明。白天,他跟随3名老职工巡山,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整地、造林等技术;晚上,为了省点灯油钱,只能摸黑吃完晚饭,早早上床休息。年轻的徐志明毫无怨言,默默工作,从没向领导提过什么要求。1987年底,徐志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在此期间,他当上了班长,并被评为优秀士兵。1990年底,徐志明光荣退伍。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徐志明本来有机会选择条件更好的单位安置,但他却毅然决定回到林场与大山为伴。他同样没有借机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默默来到了武平殿林区做着整地、造林、抚育等艰苦的工作。
1993年,林场小园林区老职工退休,需要新的职工前去护林。林场的干部职工都知道,小园林区是北山林场最偏远的林区,条件极为艰苦。在林场领导征求徐志明的意见时,徐志明欣然前往,在小园林区一待就是6年。2001年,徐志明被调到了林场海拔最高的西湖林区担任队长。西湖林区的条件稍微好一些,但他肩负的责任却更重了。由于工作极为出色,不久,他又担任了林场西片的片长至今,管理着林场西片的西湖、石棋盘、九龙岗、鹿田四大林区。此时,北山林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进入林区的游人每年也在快速增长。徐志明作为林区队长和片长,不敢对林区的管理有丝毫的松懈。他以身作则、加班加点,弥补了人手不够的问题。
林区作为一线基层,生活艰苦且乏味。但徐志明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对工作不挑三拣四,无论在哪项工作上都是一把好手。2013年,徐志明被评为金华市劳动模范,这个荣誉对他来说,名至实归。
缙云县林场护林员张金印:勤走、勤守、勤干
1957年出生的张金印是一名地道的“林二代”。1980年2月,子承父业的他从江西贵溪县冷水林场开始护林,1985年5月,调回家乡缙云县抱骨岭头林区工作,先后辗转于牛路坑、磨麦岩、新路、羊场、大洋山、抱骨岭脚等林区,从不曾离开。时光荏苒,当年23岁的年轻小伙如今年过半百。张金印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守护着的大山,绿了荒山,却白了头发。
说起张金印,领导、同事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字——“勤”,勤于巡山、勤于守山、勤于干活、勤于记笔记。近30年来,缙云县林场下辖的12个林区一半以上都留下了张金印巡山的脚印和汗水,他对每个山间地块都了如指掌,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下大雪,他从来没有旷工一天,也没有漏报过一次火情。
1990年,张金印被安排在环境最为艰苦的新路林区,这里至今不通公路,往返一趟附近最近的小镇至少要两个多小时。而且,该林区处于缙云和仙居交界,当时盗伐狩猎现象普遍且猖狂。作为队长的张金印从不敢懈怠,带领四五个同事不分昼夜、轮班坚守。他说,林区的每一棵树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过年了,这里没有鞭炮,没有朋友,更没有春晚,但是这里有爸爸,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这是张金印女儿小时候说的一句话,每次想起,他心里总是酸酸的,因为法定的节假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比如春节对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合家团圆、走亲访友,而对护林员张金印来说,意味着护林防火形势更加严峻。30多个春节,张金印一直坚守岗位,守着山、护着林,防着狩猎者、盗伐者,从未下山,从不请假。
劈山、抚育、造林、开路、种植芥末、管理桃园……“要干就干好”,这是张金印常挂嘴边的话,而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他的朴实、肯干、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有好多次机会可以调到林场总部工作,可他总说:“林区住惯了,办公室待不住,最重要的是我舍不得山里的一草一木。”
张金印的一生是平凡而又非凡的。他用勤劳的双手、朴实的言行,默默坚守在护林第一线。葱翠山林、挺拔大树、清脆鸟鸣和淙淙流水构成的一道道翠绿生态屏障,是对他辛勤护林的最好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