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别沦为按级别分果果
2014-03-19姚文晖
姚文晖
滥发车补这种大肆挥霍纳税人税金的办法,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不按实际需要支出,按官职大小分配,这与“级别工资”何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据研究者称,此次报告表明,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今后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
公车改革据说已在各地试点了近20年,但人民群众一直不满意。变各自为政的改革为全国统一行动,无疑有助于强化公车改革的推进力度,通过顶层设计来推进这项改革也有利于改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现在的问题是,“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怎么改?
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车改最大的难题主要是交通补助如何发放。
现在不少城市搞的车改试点,基本上都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外加发放车补这个思路,差别只在于车补发放的多少。公车改革的目的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取消官员特权,而这种大肆挥霍纳税人税金、滥发车补的车改,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从前出入有专车风光无限,现在没有专车坐了,但有高额车补这种落到口袋里的实惠,也不错。
而且各地的车补基本上是“按级别分果果”。公务出行交通费用不按实际需要支出,而是按官职大小分配,这与“级别工资”何异?难怪有代表委员追问:假设一个月22个工作日,2000多元补贴相当于每天100元,难道领导需要整天在外面跑?
借用李克强总理常用的一个词,公车改革属于“壮士断腕”的改革,就是要用自己的刀割自己的肉,所以这件事做起来就异乎寻常的难。
如果跳出利益羁绊,公车改车就远不是那么困难重重,无非是让公车回归一个“公”字,改革路径也很清晰。
其一,没有必要保留的公務用车一律取消。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已经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作出了具体部署:日常公务用车只保留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必要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改革必将带来大量公车拍卖,需防范此类拍卖不够公开透明,出现暗箱操作导致公车被贱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其二是普通公务出行怎么解决。发放车补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怎么发放。首先是不能按级别发放,而是要按实际使用需要发放,否则就难逃变相福利的嫌疑;其次,车补不是发放现金,而入打入公务消费卡,只能用于公务交通出行。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监督的问题——公众如何判断公务员刷卡消费是用于公务出行而不是接送老婆孩子?但只要有改革决心,监督层面并不存在技术困难,需要的只是信息充分公开。
如此一来,无论是公车还是公务交通补贴,就都姓“公”了。道理和做法是如此简单明了,现在之所以令人纠结,无非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一些现行公车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割舍不掉已经手到的利益。李克强总理说,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不到这两点,公车改革就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