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
2014-03-19王维国马天瑜赵红妍
王维国+马天瑜+赵红妍
当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筹意识,与其他部门的实践活动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思政课的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与虚拟实践教学中,完全可以实现与其他部门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 有效统筹 实现 路径
思想政治课(下称思政课)要想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将实践理念引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效统筹的可行性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有效统筹具有可行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其他部门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劳动观念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虽然组织者不同,但都是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都在于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单一、封闭的课堂时空,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品质、奉献社会。
2.参与主体的相同性使有效统筹具有可行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主体是全体学生,其他部门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全体学生,二者在实施过程中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是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相同的参与主体为二者的统筹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无论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是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开展活动,“以生为本”不仅主张学生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开展活动、开展活动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学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开展活动、开展活动依靠谁的问题。学生既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其根本动力,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二者的统一构成实践活动“以生为本”的完整内容。
3.活动内容的共通性使有效统筹具有可行性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紧密围绕“五个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通过各种实践形式,深化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涉及的环境问题、道德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在内容方面具有综合性。就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等部门组织的实践活动而言,它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具有开放性,它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一是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三是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都是面向学生生活的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共通之处。
4.实现形式的相似性使有效统筹具有可行性
思政课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这是教学大纲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在活动形式上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部门实践活动的有效统筹奠定了基础。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等部门的实践活动都集中在创新实验、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最基本的形式上,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感受生活。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部门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效统筹的必要性
1.其他部门实践活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实施平台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部门的实践活动存在着相互分割、资源浪费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两种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等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广泛融入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充分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而广泛借助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等部门所提供的活动平台,可以有效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短缺、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场所较少的难题,从而不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2.思政课实践教学为其他部门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部门实践活动的有效统筹,强化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实践活动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其他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益。一是可以防止其他实践活动偏离正确方向。受价值多元思潮的影响,其他实践活动容易出现活动目标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的倾向,而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方向、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其他实践活动在思想动态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防止其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可以提高其他实践活动的文化品味。思政课教师一般都具有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从而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满足其他实践活动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切实提高这些活动的文化品位。三是可以提高其他实践活动的质量。思政课教师的直接参与,加强了对其他实践活动的管理和引导,从而为提高活动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3.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碎片化”迫切要求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endprint
当前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各种实践资源与实践活动缺乏有机整合。一是实践资源占有无法实现优势互补。在学校内部,各种实践活动的人、财、物分属不同部门,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拥有较为充足的组织资源与活动经费,但师资资源、知识资源相对不足。思政课教学部门拥有雄厚的师资、充足的知识储备,但活动经费、实践场所等资源较少。同时,出于安全的考量,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开展,尚无法实现与校外实践资源的互通有无。二是实践活动开展缺乏有效统筹。一方面,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班级、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较少有思政课教师的介入,不一定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开展;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是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单独进行,很少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实践活动。实践育人工作的“碎片化”导致了各部门缺乏沟通,使得实践活动重复开展,从而耗费了原本不多的活动经费和学生宝贵的时间精力,降低了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性,这迫切要求对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与活动进行有效统筹。
三、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效统筹的实现路径
1.课堂实践教学层面的有效统筹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巩固与深化学生的认知而在课堂上实施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主要是指在进行其他科目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门提出对学生情感、思想、道德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其成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有效统筹有如下三个途径:一是与理科类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主要指与理科实验的有机结合。理科实验的每一环节都可以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有效避免修改数据、臆造事实等情况的发生。二是与文科类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主要包括模拟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阅读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三是与新生军训中军事讲座的有效统筹。新生军训中的军事讲座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完全可以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课堂。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其他学科课堂实践教学的整合中,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要进行合理定位,以免影响到其他科目课堂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2.校园实践教学层面的有效统筹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由教师引导学生实施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成为思政课校园实践教学的重要统筹对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它以丰富课外生活,增长知识才干,陶冶道德情操为目的。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统筹中,教师要依据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特点,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指导,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主要时间节点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都能实现与思政课校园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只有那些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思政课内容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纳入校园实践教学的范畴。
3.校外实践教学层面的有效统筹
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已越来越多地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走向社会,校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而团委、学生处、各班级、学生社团也经常组织实施各种校外实践活动。由于二者有着一致的育人功能,都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并在服务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所以,这些活动应该成为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的极佳统筹对象。这种统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对“参观考察”活动形式的统筹。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革命圣地、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访问,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并逐步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社会调查”活动形式的统筹。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三是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统筹。志愿服务作为学生重要的校外实践活动形式,对于培养他们的志愿精神、提高道德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和提升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志愿服务完全可以成为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4.虚拟实践教学层面的有效统筹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博客(微博)等新型媒介受到了学生的热力追捧,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努力探索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新途径。一是利用电子邮件探索虚拟实践教学的新途径。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给学生发送教育性、可读性强的实践教学材料,传达社会的主流声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指导,把实践教学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注意事项、具体方案等发给学生,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利用手机短信探索虚拟实践教学的新途径。设立具有教育意义的短信平台,定期向学生群发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关信息。三是利用博客(微博)探索虚拟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撰写实践教学指南、实践教学感悟等有教育意义的博文,以一种平等身份与学生对话。同时,博客(微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教学中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师生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共同探讨和交流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
参考文献
[1] 徐艳华.浅析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教学月刊,2002(1).
[2]李德敏.关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作者:王维国(1982-),男,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生;马天瑜(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赵红妍(1978-),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国际教育交流部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生。]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