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山西质监要闻回望

2014-03-19

大众标准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质监特种设备山西省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山西质监系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山西省委“四个实施办法”,结合全系统实际,制定了6个方面25条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具体要求。经过一年来的贯彻实施,成效明显。

制定出台了《山西省质监系统对监管事项中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罚款工作制度》,减轻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省计量院由过去坐等送检转变为定期赴各市集中校验,对部分偏远山区的县局实施直接上门服务,得到基层好评。建立了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处(室)基层联系点制度,实行点对点帮扶。会议数量大幅压减,办公例会规模精简缩小。省质监综合检验检测园区建设项目开工不搞仪式,朴素进行。公务接待一般都安排在省局机关食堂,接待费用同比减少75%。会员卡、公款吃喝、违规用车和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等4项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坚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建立完善了包括工作、管理、监督检查、作风考核等方面的22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了整治文山会海、整治奢侈浪费不正之风等17个专项整治,明确了69项具体整治任务,切实解决重点问题,着力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重点指导太钢入围首届中国质量奖

大力推进质量强省战略,代山西省政府起草并由省政府出台了全省《关于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和2013年行动计划,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对质量强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4家企业申报首届中国质量奖,对太钢不锈钢予以重点指导帮助,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太钢不锈钢在全国2000多家不分行业的各类企业和组织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位列第3名。入围中国质量奖,对扩大太钢不锈钢的品牌价值、提升山西省名优企业的形象声誉产生了深远影响。

继续推动名牌发展,山西名牌产品达460个

大力推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指导已批筹的汾阳市白酒集中产区、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集中发展区和大同云冈旅游示范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能源装备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科学规划名牌发展路径,认真组织开展2013年山西省名牌产品推选,302个产品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截至目前,山西省名牌产品达460个。

开展“质监利剑行动”和“双打”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农资、建材等5项“质监利剑行动”和“双打”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4.7万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00余起,查获假劣产品货值9100余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余个。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39类6105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8.6%,其中山西省产品合格率超过94%。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发布监督抽查通报24期和消费警示1期,发出不合格产品处理通知单298份,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处理已完成95%,其余正在处理中。山西省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得到国家质检总局通报表扬。

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欣出席“质监利剑行动”启动仪式,并向执法打假分队授旗

大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积极探索资质管理、监督检查、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五位一体”监管模式,在安全监察机构中实行“定人、定位、定岗、定责”。以山西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省政府向11个市和19个省直部门下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落实、质监专业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要求,全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共出动监察、执法和检验人员62568人次,检查生产、使用单位28380家次,排查设备2.9万台(套),检验设备14.5万台(套)、气瓶28万只,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21632个,下达监察指令书4273份,立案697件。大力督促生产使用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共约谈企业1万余家。

广泛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邀请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专题讲座,向行业管理部门和所有生产使用单位免费发放法律单行本6万余册,实行“送法上门”宣传,对企业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六进”活动,在山西电视台7个频道集中2周时间每天5次滚动播放电梯安全使用公益广告,积极促进群防群治。截至目前,山西省共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各下降50%,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梅克保在山西督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不断加强认证认可工作

进一步加大3C产品监管力度,全面推行联合监管模式和区域监管责任制,认真开展电线电缆、油漆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检17个生产企业23家经销商的50批次样品,合格率为100%。健全完善认证监管机制,山西各市、县局全部建立了监管企业档案,在阳泉市试点开展了3C产品和自愿性认证体系“双项”全覆盖拉网式检查。认真做好资质认定实验室监管工作,抽查了8个领域的100家实验室,对177家实验室开展了3个参数的能力验证活动。与省经信委共同在全省工业企业中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服务节能减排。组织广灵、沁县2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及辖区内8家有机产品企业参加了长三角地区农超对接洽谈会,并与当地大型超市签订供销合同,扩大了山西省有机产品的影响和声誉。

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

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特色农业、高速公路建设、旅游、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连续3年公开征集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2013年共征集项目201项,立项、审查、发布106项,山西省年度地方标准发布数量首次突破百项。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创新引领作用,制定了《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年度转型综改任务暨山西省创新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实施方案》,得到张建欣副省长的高度评价;制定发布4项循环经济体系标准和5项循环经济认证评价标准,指导4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制定了4项市域循环经济体系标准;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基于认证技术的循环经济评价应用基础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进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第七批1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30个省级示范区完成年度建设任务;4个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专家的一致肯定;晋中市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标委验收。着力增强标准化工作合力,与山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共同建立了加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和推动落实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机制。

山西长子方兴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扎实开展计量工作

大力宣贯国务院出台的《计量发展规划》,代省政府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全面明确了山西省计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措施,该实施意见的出台,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不断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对214家列入“国家万家企业”名单的重点用能单位进行了能源计量审查,完成测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中小企业计量检测能力评定38家。巩固“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和“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成果,连续2年认真办好计量惠民7件实事,指导2287家集贸市场、加油站和餐饮单位开展了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对49所中小学和37个社区乡镇提供了免费计量服务。不断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了月饼、酒类等食品和化妆品、保健食品包装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油机、电子计价秤专项监督检查,以及金银制品加工和销售领域、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用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着力净化市场环境,服务安全生产。举办了山西省计量知识答题竞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大力推动技术机构发展

技术机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占地6.67hm2、一期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山西省质监综合检验检测园区正式开工建设;国家煤矿安全计量器具产品质检中心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正式运行;长治新能源国家级质检中心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指导培育7个省级质检中心项目达到批筹条件,已批筹2个;全省质监系统125个技术机构全部通过能力建设验收达标。不断加快科技创新,2项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1项科研项目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科研成果在2013年国际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上展示;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的3项科技兴检奖项目进入评奖公示阶段,向省科技厅推荐的3项科技奖励项目通过审查;新申报各类科研项目16项。

圆满完成食品安全监管任务

根据国家和山西省关于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部署要求,山西省质监局于2013年8月12日将省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和相关机构人员正式移交省食药监局,实现了任务圆满完成,职能光荣移交。在职能移交前,深入推进风险隐患排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标签标识标注3个专项整治,开展了添加“亚硝酸盐”和肉制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制定出台了小作坊监管办法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点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对21类34种食品的58个风险因素进行了风险监测,其中白酒、食醋等重点产品覆盖率达到100%。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向全社会通报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举办了“食品安全大家行”和“食品检验机构开放日”活动;与省监察厅联合制作完成了《民以食为天》宣传警示教育片。同时,认真指导各市、县质监局做好职能、人员移交的准备和衔接工作。

猜你喜欢

质监特种设备山西省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西部特种设备网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