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的黄昏

2014-03-19崔国发

散文百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木头技艺

崔国发

木 匠

伸出来的虽是一双粗糙的手,但手的技艺却很精细。

无论是锯子、刨子,还是一张普通的粗砂纸,一旦握在他的手里,便能于技术的本质之境域中,打磨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东西。

手可以用力地推出去,也可以轻松地拉回来。

他在制作每一件木器的时候,都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事物的分寸。用斧子砍掉多余的组织,用锤子砸开顽固的势力。如果木头表面很毛糙的话,他就用那所向披靡的刨子,透过现象抵达木料的本质,以至于让我们一目了然树木生长的年轮和它内心存在的纹理。

他最熟悉木头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也最能在使用工具的熟巧中尽量使自己适应木头。当然,他有自己的法则。倘若碰到那些曲里拐弯的、不规则的木头,他就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墨斗,使它在受绳的时候变得规矩。

有时,他不能容忍木料与木料的分离,一块木头与另一块木头要相互团结在一起。于是在经过一番切割与刨光之后,他便运用那些榫头与胶的强力,进行实质性地粘合。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技艺,他知道如何改善木头与木头之间的关系。

重操前世的旧业,他质朴的本色依然,越是全神贯注于技艺的本质,越是要倾心审美的注意,因为他懂得差之毫厘甚至就会谬以千里。

铁 匠

每天都是这样,在血的蒸汽中举着沉重的大锤,敲打出国际歌的雄壮与铿锵。

是的,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一块锈蚀的铁块,淬火之后似乎变得柔软,但它不仅能承受一次次有力的锻打,而且在炽热的火花四射中迸发出劳作的激情。

生命的能量可以凝聚,也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得到充分释放。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是在坚韧的意义上存在着,就不再作为弱者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敢于躺在铁砧之上听凭铁匠的叮当,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人又何尝没有这样的勇气?只见铁匠一手用火钳夹住彤红的铁块,一手抡起鼓凸而饱满的肌腱,他始终蓬勃着,一种深湛而实在的力量。

应该从最本原的意义上来打造它们:无论是锹的银光、锄的锋锐,还是镰的飞舞、錾的开凿,都有助于挖掘、清理、垦殖和收获之类的事情。

默默地忍受苦难,或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就是事物的悖论——在烈火中方能永生,煎熬中的冷却,也许更能塑造出质地的硬朗、纯粹与刚强。

瓦 匠

几条线一拉,几面小旗一插,就成了建筑工地。

没有高大的脚手架,只有竹挑上的平衡术;没有搅拌机,只有自己打制的那柄泥叉;甚至于没有也根本不需要斗车,打桩机,塔吊和卷扬机。一年四季,他就这样站在乡村的屋檐下,仅凭自己的砖刀、灰匙和水平尺,便盖起了那土得掉渣的茅舍泥墙。

不敢想象,没有钢筋的支撑,他竟能建构起向上的信念。

他最熟悉青砖红瓦。青砖红瓦让他感到格外亲切。那些沉默的砖头,红红的瓦,在土窑中淬火之后,竟是那么坚硬,却又能抵挡岁月的风雨雷电与酷暑严寒。

上梁的那天,他蹲在墙根,抽出腰间的旱烟袋吸了起来。黄道吉日,他叫来村里的秀才拿一管毛笔在椽木上写上幸福和美的祝语,然后燃放一串喜庆的鞭炮——“噼噼啪啪”,一种最简朴的落成典礼上,他祈盼着自己和乡亲们的日子,在知足常乐地安居中,大吉大利。

石 匠

除了他,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时光的刻痕究竟有多深。

充满质感的石头,在凿穿的岁月里,似乎无法平复他手掌上的血痂,以及被震裂的虎口上痛彻的创痕。最能激发灵感的事,是他至今还尚未停止对技艺的追寻。也许他所面对的世界,那些平常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的大千物象,都是那么的脉脉含情。

不管他走到哪里,只要有一柄铁锤和一把坚凿,就能把错综复杂而又瘦骨嶙峋的石头搞定。那些石头及其隐藏着的丰富本性,早已透入了他凝重的内心。

即使是巨大的岩石,那些固执的岩石,也不堪沉甸甸的锤与凿的猛烈撞击。只有剽悍而粗犷的石匠,才有如此的魄力和胆量,才会在蛮荒古原的顽石上铭刻着一行行火的字迹、一幅幅活着的英雄雕像。他亮出自己的绝活时,总是显得沉着而坚定。

镂金错彩,雕梁画栋,连那些虎踞龙盘的影子也舞出一段威风。刻出龙凤呈祥,刻出风调雨顺,刻出生机盎然的灵符,刻出一个个富有激情的血肉之躯。那些石虎、石象、石狮、石做的麒麟,仿佛都在围着他欢快地跳动。忽然看见一只石鹰飞临,它在云空之上勇猛地掠过,煞费力气地、举重若轻般地深透着孤独的魂灵。

奔迸历史的火星,那凝聚在凿头上的火焰,点亮了太阳石的血性。石头总是决定着一种硬度,沉雄骏肆的铁匠,只要一锤下去,就能把山岳的骨骼打造成各种灵魂的造型。

篾 匠

信手拈来,翠绿的竹韵在他的手上窸窣着一片片春天的弦响。

一把锋利的篾刀,在一桩桩岁月的往事上闪动。它逼真的光芒,让我们眼花缭乱于青色的脉络。仅仅是一次交织,便把篾青与篾黄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合力。

这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姿态。篾青与篾黄的纵横捭阖,就像一个人与一个人心灵的经纬,总是那样的难分难解。建构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又相辅相成的亲善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一群懂得爱的篾条,衔在篾匠的嘴上,不一会儿就汇聚成一种情深。

并不需要铺叙更多的情节,割掉的竹叶上,也并不存在斑斑离人的清泪。篾青与篾黄,在它们有力的一握中,便让我们深悟出了竹子幽长的意蕴。

擅长编织的篾匠,十指灵活,成竹在胸。

不必言及人生的清贫,不必诉说风中的往事,他翻弄着那些篾条上的亮节,并且感受着传说中的七贤之君子高风,这是多么契合他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

编一只七彩缤纷的花篮,用它装满江南明媚的春色;编一床伴君入梦的竹席,给人们带来夏日的清凉;编一对寒露的蟋蟀,让萧瑟的秋风给出门在外的人传去故乡的一声声呼唤……

哦,一把普通的篾刀,没有什么东西让它在时光的锋刃上更能掌握篾条的全部秘密。

猜你喜欢

木头技艺
砍根木头去打仗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一二三,变木头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嘻哈跆拳族
搬来搬去的木头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