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飞行
2014-03-19赵红继
赵红继
飞翔的感觉非常美妙,可惜人没有翅膀,想飞但飞不起来。其实人要飞起来也容易,需借助某种飞行工具。是的 ,这是人与飞禽的区别,也是人的短板。
但是人会制造飞行器。通常供人乘坐的飞行器是飞机。早年飞机少,坐飞机是少数人旅行的奢侈。如今飞机多了,自然航线也多了,只要你不把危害航空安全的东西带上飞机,大概是什么人都可以坐的。
但是机舱空间狭窄,座椅安装特密实,安全带扎上,人就被捆绑在一个小而又小的地方,身子动弹不得。人不太喜欢被约束,更怕失去自由,因此很多人乘坐飞机旅行,一开始会感觉到不舒服。而且在飞行中还有气流造成的颠簸,气压升降带来的耳痛,噪音轰鸣形成的不适,尤其还有人对飞行安全生出的莫名恐惧,好了,这些因素叠加一块,会让人在机舱里不仅不会感到惬意,反而变得焦躁不安。对有些人来说,如果短途尚可克服,若是从地球一端向另一端飞行的长途奔波,就可能成了灾难性的折磨。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抛开上述种种由不适演变成的不悦,换个角度去感受,也许会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感觉,甚至焦噪被惬意取代,折磨反尔变成了享受。
身体被约束、被限制了,然而飞行却赋予了眼睛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天地,这种意外收获,除了飞机,別的什么交通工具是难以企及的。当然也有更高更快的外星探测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之类的东西,可是那不是寻常人随便能够享有的。飞机作为交通工具,无疑是对陆路和水路交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它让我们非常有限的目力几乎扩张为无限。我以为人生之福眼福应为首要,眼是身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摄取世界万象最敏锐的器官;眼睛是通往心灵之桥,又是表达内心喜怒哀乐之窗。若从宏观上去审视地球乃至地球之外万千气象,好像也只有飞行才能带给我们这种便利。半天之内,可以目睹祖国辽阔版图上大部河山。一天之中,可以遨游地球上众多国度。
阴雨之天,心情有可能被雨雾打湿,一旦随飞机拔地而起,穿越白絮般的云层,瞬间来到一片新天地,凭窗眺望,机腹下云海翻腾,天空湛蓝而深邃,太阳喷射出耀眼的光芒,心情也在瞬间被洗刷得灿烂辉煌。
这种心情只有在飞行中才会来得这样迅速,这样热烈。不仅如此,飞行的过程亦是景观千变万化的过程。平时使用“千变万化”这个词多属夸张用语,而用在飞行过程,则恰如其分。包罗万象的气象使得大气层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光。云海白浪之上,状如仙间。薄雾片片之下,山川河流或隐或现。风和日丽,大地天空皆透明如玉。遇狂风暴雨,天地浑然茫茫,其势仍蔚为壮观。
地貌的多样性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人是陆地行走动物,平日我们视网膜所反映的景物大都是局部的、微观的甚至是单面的,观高山而仰止,看大海则一线。飞行时则绝对不然。目光距地万米,凌空一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成了微缩景观、立体景观。
太平洋虽浩瀚,我曾多次临岸眺望,却无震撼内心的深刻感触。飞行在太平洋上面,入眼帘的宛如一块如天一样大的镜子,严严实实覆盖在地球的表面,无边无际。它甚至没有一丝波纹,太阳光照在海面上折射出一团团跳跃的光点,它风和日丽时的温顺以及它震怒时涌动的滔天巨浪,都能让人联想到海洋的博大雄浑和广纳百川千河的气魄,那种感觉却能撼动整个心肺。
无论是亚洲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在金灿灿的日光里,不再是巍峨的沙丘和悦耳的驼铃声,它更像金色的大海,与海洋所不同的是风这把刀子把广袤无垠的沙漠雕刻成波光涟漪的数不尽的美妙图案,这些图案随地形、随风力、随风向变幻无穷,在空中向下望,美轮美奂。
南极常年被冰雪覆盖。印象中的南极白雪皑皑,冰清玉洁,胖嘟嘟的企鹅憨态可掬。可是飞行中映入眼帘的南极成为一片灰白色调。我不研究地理,也不懂气象,猜想空气中释放的水分和雾气阻挡了太阳的光芒所致吧。看到了冰川断裂时展现的错动和扭曲,看到了断裂的冰川留下的巨大的深不可测的黑色缝隙,也仿佛听到了沉积亿万年的冰川断裂时发出的痛苦的呻吟。
你可以撕去珠穆朗玛峰和阿尔卑斯山主峰云遮雾障的神秘面纱,一睹它千万年不老的铮铮容颜。你可以透过朵朵白云,窥视到纵横阡陌、熠熠生辉的良田沃野。你可以以最独特的视角,欣赏到祖国厚土堆积成的黄土高原被雨水冲洗成酷似人体血脉的生动图画。你可以用心品尝在黎明或者傍晚喷薄出血色的蔚蓝天空与昏暗孤寂的大地之间那种天马行空的美妙体验。在深沉的夜空,飞机在空旷无际的黑暗中飞行,你还可以独自享受难得的远离凡尘的飘渺感与苍茫的孤寂感。
啊,所有这些奇妙无比的感觉,只有在飞行中才能不期而遇,只有在飞行中才能尽情享受。当下,城市的天空,蓝天已经被pm2.5弄得乌烟瘴气。如果你很怀念过去曾经的湛蓝、朵朵白云以及水洗过似的空气,那么,就请你飞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