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难搞”的印象说再见!
2014-03-18二三
二三
对于天生内向的人来说,在外人面前,就像是是站在布满了哈哈镜的屋子一样,以为自己丑态百出,浑身不自在。虽然骨子里你只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害羞宝宝,但表现出来的冷淡麻木却容易让人对你产生偏见,反之让你更缩进蜗牛壳里。
20几年来,Armanda都没有觉得自己的内向性格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她喜欢被人用“文静”来形容,在聚会时即使一言不发也不会感到尴尬。不过最近,她感觉到了人际关系的变幻:与朋友们的交流正在减少,越来越少人邀请她去参加聚会和远足,无论何时、什么活动,她总是最后被通知或者干脆不邀请的那一个。寂寞开始侵蚀Armand的生活,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沉闷的个性是导致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不合群,可对于已经成年的她来说,要改变本性谈何容易?
事实上,做到开朗合群、人见人爱,并不需要脱胎换骨那么复杂。英国南安普郡综合大学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只要肯用功,一个人即使成年以后也有可能对个性进行“微调”。而肢体语言专家帕蒂·伍德则在她的代表作《如何打造第一印象》一书中写道:“溢于言表的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模仿,而且只要勤加练习,本性也能慢慢转变。”
小标:
Step 1 让闪亮的指甲替你打招呼
跟言语相比,肢体语言能更快向对方传递信息。通常,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就在距离对方三米左右时就被确定了。这时候,如果你的脸色略施粉黛,为十指涂上亮丽的指甲油,这些在对方眼里就成了友好、积极的信号——一个乐于修饰改变自己的人,与他人相处起来也不会太难。
根据帕蒂·伍德的看法,“这个简单的技巧非常适用于那些经常发呆的人。有了外型加分,即使你不够主动也容易被谅解。”但接下来可千万不要傻站着了,当对方走近到两米左右的时候,抢先与他们握手,“踌躇会产生尴尬,毫不犹豫地握住对方的手,能缓解双方的焦虑。”
小标:
Step 2 多交一个朋友总不是坏事
你一定好奇,为什么身边有些人的朋友竟然能达到两位数,而你从小到大,推心置腹的死党一只手就能数出来。那是因为你还不明白,对于有些人来说,结交新朋友是一辈子的事业。“朋友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话题,而且令人愉快,”伍德在书里写道,“多结交一个朋友,你的机会就随之增加,不仅能改善事业和休闲生活,甚至能存进身体健康。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想要顺利将陌生人变成自己的知心好友,“你从哪儿来?”“你干嘛的?”这种话千万不要一开口就讲。你是在交朋友,不是查户口,聊一些不触及隐私并令人愉快的内容,比如最近的新闻、新上映的电影、流行的音乐……哪怕谈谈天气也不错。看到对方感兴趣后再深入挖掘,如果初次交谈能持续1分钟以上,那你就算是给他制造了深刻印象。
小标:Step 3 把握谈话技巧
不管你是闷葫芦还是话痨,先做个测试:跟一位朋友交谈完毕后,你立刻在脑海中回想刚才的情景,告诉自己,谁的话音更突出,占据了主导?如果答案是自己,那说明你说得太多而聆听对方不够。
内向个性导致你关注自己多于别人。谈话中自顾自说得太多,可能会错过对方想要告诉你的关键信息,从而失去与对方关系更进一步的机会。做一个善于聆听的听众,当对方讲述不久前一次活动时,你可以轻松地关心问道:“你玩得开心吗?”“你以前有没有试过?”而不去轻易下评语。当急于想谈自己的某种经历时,试试把嗓门略微提高,并使用“你说得对,还有就是……”这个句式。这会让对方感到虽然话语到了你嘴边,但是主题还是从他那边展开的。
小标:Step 4 学会与同事闲谈
不要以为上班不参加八卦的你在别人心目中就是个清高的圣人。事实上,在工作中越不出声,就越容易引起同事们的猜忌。
打开同事之间的话匣子可以从普通的问候开始。在工作中途,有许多时间和合适的地点供你和同事进行日常交流,比如一起倒水或送文件的途中。并不是说你们就要守着饮水机聊到天荒地老,只需要问一句“周末怎么过的?”“最近工作顺利吗?”表示关心即可。
不过这里有一个技巧:逢人拉家常别选星期一。经历了周末的疲惫,星期一恰恰是心情最糟的时刻。最好的时机是星期二到星期四,你们甚至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聊,只要别被老板撞到。
小标:Step 5 掌握出现时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的内向个性之前可能已经在朋友圈里“臭名昭著”,大家对于你的存在都持可有可无态度,甚至赞同没有你的扫兴,派对可能更热闹。“大部分时间,造成别人对你负面印象的原因不是因为你的沉闷,”伍德说,“而在于他们好不容易跟你聊几句话,结果听到的全是你的抱怨。”
内向性格的人在公共场合会本能地感到别扭,这导致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一些事情上,因此遇到倾述的机会,就会不顾对方感受絮叨不停。“坏消息并非不适合作为谈资,但一定要把握好出现的时间。刚开始跟对方交谈时,尽量聊一些开心的内容,待到双方情绪合拍,忍耐已久的牢骚就可以高调现身了。”开头轻描淡写,这会令对方产生好奇,因此当一场轻松平常的聚会结束后,你的故事可能是他记得最清楚的一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