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何容易被骗?
2014-03-18龙龙
龙龙
最近一则新闻很有意思:银行里,面对行长、工作人员、保安等人苦口相劝,派出所里,民警举例说法,详解了什么是电信诈骗,即使这样,沈阳74岁的谢大爷还是坚信自己“没有受骗”,并先后给骗子汇去了42万元。在众人劝阻的过程中老人的一句话非常值得深思:“我宁愿被骗,你们也管不着。”
在消费领域里,女人和孩子无疑是最受宠爱的一群人,因为自古女人爱漂亮好打扮,为了“漂亮美丽”,最舍得花钱;而孩子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好了,父母花钱更是出手大方,甚至不计血本。而今,又增加了一个人群,那就是老年人。随着年轻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老人们也越来越衣食无忧,所以,现在针对老年人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只要受到老年人欢迎的,都被推向市场。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如今各类骗子也盯上了老年人这一群体。据有关方面调查,有近八成老年人遇到过消费权益的损害。询问身边老年人,几乎人人都可以说出落入消费陷阱的烦心事。放眼消费领域,几乎到处可见设诱饵、下圈套的消费陷阱。
老人年被骗大致有以下几个种类型的。
第一种放长线钓大鱼。早晨,在一些小区门口,经常会有一些老年人排队。问其为什么排队,原来是等待做免费理疗。其实,这是一些保健器械销售商的招数,他们往往先给老年人免费试用,待时机到了,便利用老年人善良易轻信、情面拉不下的心理,使得他们最终都会以不菲的价格买回家。
第二种“馅饼”为钓饵。通过“免费”旅游、“免费”聚餐,把老年人吸引进去,营造轻松、快乐的环境,让老年人放松心理防线,再以“免费”体检来编造那些子虚乌有的“毛病”。经过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少有老年人能够招架得住的。那些“免费”的馅饼,最终还是要花了大价钱买的。
第三种“紧逼战术”。一些保健品销售商在组织推销活动时,一方面请某些所谓的“专家”坐堂讲解保健知识,另一方面推销员夹杂在老人中间花言巧语骗取信任,加之其他老年人纷纷购买的感召,老年人极易在诱导下购买保健品。接着销售人员通过陪同上门取钱、支付定金,甚至借钱等方式,逼迫老人立即付款。
第四种“亲情攻势”。老龄社会提前进入,空巢、半空巢老人逐渐增多,这些老年人渴望交流、渴望亲情,所以对那些可以互相交流的场合、那种具有家庭亲情的氛围非常享受,即使明知道可能会花钱买回许多不必要的保健食品,还是心甘情愿参加。
第五种“假借权威”。现今很多老年消费者在家中都会接到各种各样书面的、电话的“开会通知”,内容大都是冒充“中国××协会”或是“中国××中心”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开展的关爱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而且都会强调有“专家咨询”、“精美礼品”。其实,这些活动大都是一些不法商家假借名义搞的保健食品推销会。
第六种“肆意夸大”。有些电视中确实有一些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存在,欺骗性很大;而在那些门店中,小册子、招贴标语等等违法的、夸大的宣传更多,最有诱惑力,而且所谓“口说无凭”的口头宣传全都来自于那些推销员。而老年人恰恰又很听得进他们的花言巧语,容易上当。
第七种“歪理论洗脑”。一些不良厂商最惯常的手法就是对老年人“洗脑”:一是混淆保健食品与食品的概念,突出保健功能,淡化食品本质,误导消费者;二是夸大功能,宣传疗效,欺骗消费者。实质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来灌输“保健品可以防病治病”等错误理论,将老年人引入认识误区。
看的出来老年人被骗的案例,不是保健品被吹成能治百病的神药,就是三无伪劣产品被包装成为正规的品种卖高价,或者是随意提高价格,几元十几元的产品被卖到一两千元。更甚者是,收了钱而根本不给货,说他们明夺暗抢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被骗呢?
一是“恐病”心理。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上的某些器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些毛病难免会给老年人带来生活不便及痛苦,所以他们总是担心小毛病会发展成为大毛病,以致影响寿命。那些骗子就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一方面大讲小病不治可能酿成大病,甚至会产生癌变,另一方面大肆放大某种药品的疗效,甚至把保健品当成能治百病的神药,不管老年人问他们这种药能不能治某种病,他们都一概给与肯定的回答,以此来招徕生意达到骗钱的目的。而大多老年人对医药知识又了解甚少,缺乏防范意识,于是乎,一些骗子认为只要不把人“吃死”的药,就不会出问题,就可以大胆地吹嘘骗人。许多老年人花大钱买了一堆药,有的就是平常的保健品,根本治不了病,而更惨的是,有的却是假药。
二是贪小便宜心理。人世间绝大部分的人都有贪小便宜的毛病,而大凡被骗,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贪小便宜。这些骗子总是先给老年人一些好处,比如,给老年人送小礼品;免费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免费为老年人体检(有许多是假体检,会给你检出一大堆病来,为他们卖药做铺垫);招待老年人免费用餐;带领老年人参观访问一些地方。以此拉近与老年人的感情,而后给你温柔的一刀,向你推荐药品保健品,那价格之贵就不用说了。由于老年人接受了他们的小恩小惠,多不好意思拒绝骗子的推销。
三是从众心理。有时骗子也会找些人做托,让这些托先买他们的产品,并且要这些托大力为该产品说好话,以此来说明他们所卖的产品很受人欢迎,达到推销的目的。有时骗子会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向一些当地的老人推销产品,让这些老人先买了他们的产品,并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老人做宣传。而其他的老人看到后,就会在心里想,别人都买了,不怕受骗,我们为什么要担心受骗?这样,骗子行骗就更容易了。
四是易信任心理。年纪越大,“一般信任感”(针对不特定的他人)与“特定信任感”(针对四种特定对象,包括: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都显著提高。 因此,老年人似乎倾向于忽略负面线索,而多以正向(但可能不尽正确)角度去体验周遭的人和事物。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张,人到晚年会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结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无疑是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他人采取正面的重新评价也让老年人更容易信任他人,并更愿意向他人请求协助,以化解生活上因机能衰退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此一来,信任他人也算是一种促进老年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endprint
造成的原因: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
人进入老年后,生活的重心、担当的角色和活动的舞台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往往会在过渡期发生问题。进入老年,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减退,会逐渐出现各种生理的不适,而伴随着生理衰退,智能、情感、人格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常见的思想僵化、固执、敏感、唠叨和因孤独产生的抑郁及渴望与人交流、容易相信他人等等。老年人所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人体的自然规律,无用感、无力感、无助感、不安全感的产生都是老年意识的明显标志,而这些特点恰恰给骗子以可乘之机,使老年人成为诈骗目标的首选。所以老年人受骗时,切莫一味责怪受害者。当身边的长者遭遇骗局时,也千万不要暴怒而骤下结论:“老人家就爱贪小便宜!”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应对措施:自身、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自身保持身心健康最为关键。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健身的老人脑细胞衰老速度大大低于一般同龄者,对老年人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捷有很大的好处。作为老人自身,应正确对待诸多压力,主动延长社会活动参与时间、助人时间和生活自理时间,这样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掌握最新信息,感觉自己‘仍然年轻;帮子女带孩子可增进亲情交流。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决策,多和家人或身边朋友商量。不要迷信‘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讲座要审慎参加,能不贪小便宜就不贪。碰到陌生人主动攀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告诉对方家里人的情况。接到陌生人电话后最好进行力所能及的核实,然后再决定是否掏腰包。
其次,作为家人,应尽量保持与老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及时告诉老人,家里的重大决定尽量让老人知道并相互商量。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得知老人被骗,千万不要责怪、埋怨,那样反而会雪上加霜,使老人身心受更大的伤害。”
最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社会层面来说,老年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应违法犯罪的打击、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进一步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更多地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
另外,对于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身心,特别提醒老年朋友们:“要活在当下,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懊悔自责,或者担忧害怕,学会遗忘和放下;把眼光和年轻人一样放远,只关注和把我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做好它,就很好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