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布鞋“首富”在路上
2014-03-18张遥
张遥
宗庆后,生于1945年10月,现任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初中毕业后,在舟山、绍兴支农15年。
1978年回到杭州,从推销员干起,骑三轮车卖过棒冰、练习本。
1987年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两年后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2003年、2007年和2012年,宗庆后分别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和2012年,成为胡润全球富豪榜和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内地“双料首富”。
即便到了今天,娃哈哈出厂的每一种饮料,宗庆后都要亲自尝过,才能上市。
即便到了今天,宗庆后依然很“传统”,不玩网购,不碰楼市。
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封闭,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穿着布鞋的宗庆后成为“中国首富”。
“我可能是全世界喝过饮料最多的人”
他是全球排得上号的饮料大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成为饮料大王之前,宗庆后几乎尝遍了全世界的饮料,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世界各地的空饮料瓶。
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初中毕业后去舟山、绍兴支农15年。顶替母亲的职位回到杭州时,他已经是30岁出头的大龄单身青年,骑着三轮车在小学校园里卖棒冰。1987年他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两年后创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1998年,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在中国楼市最红火的那些年,靠卖水挣钱的宗庆后,几次登上“富豪榜”榜首。
宗庆后决定做第一款饮料时,他听说体育课上有学生晕倒,觉得蹊跷。再看看自己6岁的女儿,宗庆后发现是家长的宠爱造成偏食,孩子不爱吃饭,营养不良。很快他想到了产品的定位:做一款促进儿童食欲的营养液。最早的广告词是他定的: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宗庆后知道别人嫌它土,但他觉得朗朗上口,好记。
结果,产品一炮打响。生产线和大货车夜以继日地跑,把这个玻璃瓶装的口服液一箱箱南下北上送进市场。
不像富翁的中国“首富”
人群中可能没人会看出宗庆后是个富商——老土的夹克衫、黑布鞋,出差用的拉杆箱已经磨得很旧。因为穿着普通,这个中国最有购买力的人,曾经在机场的免税店遭过白眼。
创业初期,娃哈哈没人懂技术,宗庆后从胡庆余堂借调来一名年轻技工。说好三个月又三个月,眼看到了娃哈哈营养液研发的关键阶段,借调期满了。民营小厂拿什么留住国营大厂的人才?
宗庆后跑去家访,看见这位技工一家几口挤在一间小屋里。于是,教育局刚刚奖励的一套65平方米的房子,他转手送了出去。自己一家人没住进新房,但人才留住了。产品面市,娃哈哈才算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
局面打开了,但娃哈哈还是小厂,产能和需求不匹配。1991年,政府搭桥引线,只有10多名正式工的娃哈哈兼并了有2000多名员工的亏损国企杭州罐头厂。当时有人批评他“瓦解国有经济”。宗庆后不语,拿出一套“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打破大锅饭,赏罚分明。很多一直“想不通”的国企员工,对他这套东西也报以掌声。这在宗庆后看来顺理成章。市场经济嘛,有活干有钱发,让工人看到实惠。
没有科班出身的管理营销理论,多走多看是宗庆后的法宝。全国各地跑市场,他一年有200天在路上。不出差的时候,他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清晨六点多钻进常去的早餐店,叫一份两块钱的大饼油条。吃完,走进立交桥下的小楼开始工作。直到深夜,顶楼的办公室还透出黄色的灯光。
直到今天,不少人忙着上市、贷款融资,而宗庆后津津乐道的是娃哈哈“不欠银行一分钱”。楼市他不碰,金融股市也不涉足,实实在在干他的实体经济。
市场变化太快了,只想明天,不想未来。这是宗庆后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变革的未来
宗庆后喜欢看历史书,坚持在中国做企业要讲人情味,他给员工提供宿舍,让子女入学免费。他信奉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才能报效国家。
近几年网购红火,宗庆后不止一次被人问,要不要去马云那里卖饮料?
宗庆后不上网卖娃哈哈,是从零售流通的角度分析,认为娃哈哈不适合放到网上卖——水太重,通路的成本缩小抵不上单独发件的物流成本。不过他认同,网购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年轻人已经离不开电脑和手机。
管企业,宗庆后喜欢亲力亲为出了名。集团现在3万多名员工,他没有副手。但现在他也在调整学习培养管理职业经理人,否则200多个子公司全靠一个人,24小时不睡觉也干不完。
尽管早期与达能的合作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些年考察海外市场、寻求新技术,他从来没断过。他试图把娃哈哈的产业链铺向全球,让中国的食品企业里走出国际品牌。
刚刚结束的娃哈哈年度经销商大会上,68岁的宗庆后说,明年他要从事务中抽身出来,重新扎下去跑市场。
他说,“首富”对他个人没多大意义。老老实实搞实业,用实体经济创造财富,是他所长,也是他所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