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哲学三论

2014-03-18徐久刚

党史文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毛泽东

徐久刚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使之能引领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近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全党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感触良深,思绪纷纷,不能自已,遂有以下“三论”。

一、 当前重点是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2013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当前,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以揭示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为己任。它确认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通过研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矛盾运动,指明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历史进程,最终达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就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上。简言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历史观和研究认识及促进历史发展的方法论。

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笔者理解,习近平把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放在首位,这与党当前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密切相关,笔者以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生产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社会生活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两对关系构成的矛盾,存在于任何社会制度中,从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既相适应又不完全适应的情况。我国的改革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的。“改革”改什么?就是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进一步巩固经济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

邓小平在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认为即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乃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改革的对象;而一些就其性质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邓小平率领全党走出了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误区,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路。当然,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是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这使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于此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这一《决定》最大的理论亮点,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点,这一亮点,都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坚实基础上。懂得并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就能大大有助于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大大增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其二,是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加油”。

2013年4月,党中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从政治思想层面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的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而要真正解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有赖于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这样,看来是政治思想问题,就转化为哲学问题,或者说,上升到哲学层面,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了。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肃“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具体内容。这“四风”的形成,各有具体的原因,但从根本上看,都是摆错了自己和群众的位置,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本是人民群众授予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合乎逻辑的引伸。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有助于各级干部的自我定位,不高踞于群众之上,不游离于群众之外,不陶醉自己的权力,不被“四风”干扰和污染,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从而使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得以圆满实现。

二、不同时期不同重点

按照列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习这三方面内容,是共产党人的基础课。而哲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针对复杂多变的中国革命建设情势和党内情势,为了学以致用,党很自然地会把马克思哲学丰富内容中的某些方面,分别提到首位。

抗战初期,毛泽东有两次著名哲学讲座:“实践论”和“矛盾论”。这可视为党明确进行哲学学习的开端。从讲课名称可知,这次学习的重点是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所以要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因为当时党内存在比较严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者只是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新鲜经验。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即“实践论”和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论”,是破当时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利器。endprint

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也是学习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时机。置于整风首位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而“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在这次整风中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论至今仍被人们视为认识路线的精辟概括,甚至用来解读党的思想路线。

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之后,毛泽东又有两次重要哲学讲话:《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社情复杂,千头万绪,因而毛泽东特别强调学习辩证法,运用辩证法,善于从联系中看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1957年1月,毛泽东说:“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同年3月,他又说:“我们要求把辩证法逐步推广,要求大家逐步学会使用辩证法这个科学方法。”这年11月,毛泽东又说:“关于辩证法,需要作广泛的宣传。”

在经过1958年“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之后,为了更好地接受以往的教训,正确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毛泽东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上议事日程。1963年5月,毛泽东提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回答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以不足千字的文字,较之此前的《实践论》,更简明、扼要、通俗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决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活的榜样。

三、 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确认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坚持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开篇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国情的典范之作。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批判当时党内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所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次哲学讲座,更是他学哲学、用哲学的光辉范例。1939年,毛泽东在一封信里说:“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做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这里说得很清楚,在毛泽东那里,哲学不是教条,而是工具和武器。1955年3月,他还说:“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陈云回忆:毛泽东亲自给他讲过三次要学哲学。薄一波回忆:1953年春,毛泽东约他去谈话,谈到他的错误,主要是缺乏辩证法,要他好好“读点哲学书”。

在邓小平的语境中,笔者虽然没有见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但他多次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大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中,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问题,他说:“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具有加强工作中“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功能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概而论之:“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诚哉斯言!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毛泽东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1949,毛泽东点将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