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的有效措施
2014-03-18吕传彬
吕传彬
不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可能发生囚骨质流失而导致的骨质疏松症,以及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直到因为轻微撞击造成骨折才被发现,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唯有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3与维生素K2,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及血管钙化。
目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最恐怖的无声杀手。世界骨质疏松症学会调查显示,50岁以上妇女,每4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质疏松症;世界卫生组织( WHO)亦认定骨质疏松症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排行第二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骨折,大部分发生于股骨(髋部)、脊椎及手腕部,而髋关节骨折发生后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15%,远高于女性乳癌及子宫颈癌的致死率。
目前,我国65岁以上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症高达30%,发病率在全球仅次于北欧;囚骨质疏松造成的髋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甚至高于癌症末期,女性为15%,男性为22%。
由于骨松症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常是在发生骨折后发现,因此有几项指标可供民众自我检视,如身高变矮、腰酸背痛、肋骨到骨盆的距离变小、靠墙站时头与墙壁有距离、驼背等。
普通民众会希望透过高钙饮食来强化骨骼,而且许多补钙保健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在误导老人,似乎补钙就可以改善骨质疏松。但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到人们每天摄入的钙是否充足,还涉及到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的破骨与成骨的平衡,以及钙迁徙,等。盲目补钙,由于体内缺乏足量的关键维生素——维生素D3与维生素K2,致使钙质未能如预期储存在骨骼中,反而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钙化的后果,亦即医学上所称之“钙质错位沉积”,结果不但未能改善骨质密度,反而引起心血管疾病。
强化骨骼之关键维生素
研究证实,身体钙质的活化及代谢,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例如,运动可以增加骨骼对钙的吸收与沉积;维生素D3以及降钙素在阻止钙迁徙、增加骨钙吸收上有着重要作用,等等。科学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还需要有足量的维生素K2,才能有效利用身体内的钙质,提升骨质密度,并预防血管钙化等疾病的发生。
人体肠道乳酸菌可以代谢、制造维生素K2,但如果肠道健康并不理想,则可藉由食物加强摄取,其中以纳豆的含量最为丰富。若不排斥纳豆的特殊口味,可以食用纳豆来补充维生素K2。此外,若能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晒太阳,对于骨质密度的提升亦有加分的效果。
储存“骨本”防血管钙化
虽然人体的破骨与成骨维持着相对平衡,但年轻时成骨的速度大于破骨,即骨钙沉积的速度大于向血液释放钙元素的速度,使骨密度不断增加,在35岁左右达到高峰,这就是医学上说的骨钙峰值。此后,破骨的速度逐渐大于成骨,骨骼中钙元素加速向血液释放,骨质开始流失。有专家预估,到2050年,全球约有一半的骨质疏松症会发生在亚洲;同时,亚洲国家约75%-95%的成年人有程度不一的血管钙化问题,而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凶手之一。
因此专家建议,如同在年轻时存“退休金”,留待老年时使用一样,人也应当在年轻时注意储存骨本。包括合理营养、多运动等,使骨钙峰值达到最高程度,有效提升骨质密度,增加骨本,强健骨骼,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
同时还要兼顾心血管的健康。钙留在骨骼中还是血管内壁,是由维生素K2决定的。因此,要同时解决骨质疏松及血管钙化两大保健课题,及时补充维生素K2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循证医学发现,维生素K2+维生素D3,辅以葡萄糖胺,可为骨骼、关节提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