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创业、组织间学习和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研究

2014-03-18吴白云雷星晖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集群升级企业

吴白云,王 影,雷星晖

(1.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2.同济大学经管学院,上海 200092)

公司创业、组织间学习和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研究

吴白云1,王 影1,雷星晖2

(1.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2.同济大学经管学院,上海 200092)

公司创业作为企业层面的创新性活动,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微观源动力。组织间学习把这种微观层面的内容,传递到产业集群中观层面上来。但是,无论是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还是不同组织间学习模式在这一推进过程中的作用,目前都是模糊的。因此,通过文献回顾,文章厘清了产业集群升级和公司创业的深层次实质。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流出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同时,讨论了不同组织间学习模式,在这一推进过程中的不同影响,进而以集群由简单扎堆、龙头企业领军、开放式协作网络为升级特征,集群结构调整为升级内容,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普适性趋势做出了总结。

公司创业;组织间学习;产业集群升级;知识流出;开放式创新

一、引言

产业集群升级的源动力在于创新。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微观主体,无疑是集群升级的关键行动者。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依托于企业创新活动完成的。而公司创业作为一类典型的企业创新性活动,是围绕技术创新,包含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在内的企业整体性创新行为[1],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联系,自然应该受到关注。然而,笔者搜索相关文献后,发现国内对这一内容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稀缺且不够成熟。比如,学者戴维奇[2],以刻意学习为中介变量,讨论了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然而,无论是公司创业,还是刻意学习,都属于企业围观层面的内容,无法清晰解释其是如何映射到产业集群升级这一中观层面上来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戴维奇只是将产业集群升级等同于集群内的企业升级。但是,这一简单的对接,却将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特征,即集群结构的推进,无形中无视了。

为此,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厘清产业集群升级和公司创业的深层次实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并从知识流出的视角,讨论了包含交易型、领导型、协作型在内的三种组织间学习模式,在这一推进过程中的不同影响,进而以集群简单扎堆、龙头企业领军、开放式协作网络为升级特征,集群结构调整为升级内容,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普适性趋势做出了总结。

二、相关文献

1.产业集群升级

综观目前有关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从整体层面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表现形式、途径和策略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推动集群升级的若干建议。比如,Capello认为,区域集聚性特点会使得产业集群内企业,容易出现战略盲点,而一贯的路径依赖、过渡竞争又会导致柠檬市场,政策部门需要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思索产业集群从地理接近、专业化产品区、工业区乃至创新区的转型升级[3]。不止于此,Porter[4]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把产业集群升级具体化为产品、效率、生产环节三方面的内容改善。而Kerstin[5]则尝试从价值链的视角,将产业集群升级形式区分为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决策部门的政策目标应该直接指向生产更复杂的产品、有效率地生产和转移到新的高附加价值的生产环节。

然而,在这些具体的集群升级形式下,却隐藏着产业集群升级内生动力的讨论。其中,Belussi[6]坚持,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形成的竞合关系,以及集群内社会化网络的完善,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动力。而以Kishimoto[7]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则将寻找集群升级动力的目光投向了集群外,借助全球价值链的分析工具,认为价值链各个环节在全球空间的离散分布格局是对各个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考验。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联系,发掘增值潜力较大的全球价值链从属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适应外部环境变动做出合适的知识整合与技术调整,是地方产业集群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外在表现。而这两种能力的培育正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所在。然而,无论是竞合关系的关键要素,还是适应发展能力的实质,都一致性的表明知识资源的重要。相比较于原材料、机器、土地等生产要素,集群共享知识基础的不断创新,在加速集群突破性技术生成的过程中,作用更为明显。依此思路,参考管理学中知识基础观的论断,即企业是知识的本体,对离散分布在企业内部知识的组合、吸收、应用,以至创造能力,就是企业整体竞争力外显的内在动因,Stephen总结性的认为,无论是集群内竞合机制的设计,还是地方产业集群外在适应能力的提升,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动力,在本质上都是其某类知识系统的完善[8]。

显然,知识、结构在这个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以知识创新为衔接点,结合集群升级的内部途径和外部路径理论,可以认为,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动因,就是相较于其他类似产业集群,其在集群产业结构和知识创新能力上的突出表现。

2.公司创业

公司创业是近几年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各个产业内企业由单一规模扩张到效率优化的转变时期必须讨论的理论问题。最初,创业研究被定位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强调其对经济均衡与发展的推动作用。由于在这一思路上,缺乏了关键要素:企业家群体的分析。因此,以Collins、Moore为代表的学者,将创业研究的视角,逐步转移到微观层面,开始关注企业家个体或团队建立新企业的行为。事实上,这是一类个人创业行为。管理实践中,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和个人创业相似的,以创新、风险承担、成长等要素为基本特征的公司创业行为[9]。不同于个体创业,公司层面的创业行为要面对组织惯性、资源调配、人员冲突、官僚作风等多种问题,需要结合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在新旧业务活动的平衡中,选择合适的创业内容。显然,相较于个体创业,公司创业包含了更为复杂的组织过程。

由于创业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导致对公司创业的概念界定,迄今为止,并没有统一。各个学者依循自有的研究思路,对公司创业做出了相异的诠释。比如,Zahra[10]将公司创业看做是企业内部的个体或群体,创建新的业务机构、推动企业战略更新和创新的过程。而Dess[11]则把公司创业认为是,企业通过产品、流程、管理创新和合资或收购等多元化形式,驱动业务提升和战略更新的主要动力。不过,在这些定义中,创新性的价值创造被认为是统一的关键词。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创业预期,虽然外延上表现为创新和风险投资,但从本质上而言,取决于其在创新性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12]。依循Grant有关知识是能力基础,能力是知识簇的经典判断,公司创业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类干中学的过程,期间,参与主体不断摸索学习,在实践中完成相异知识的碰撞融合。正如学者戴维奇(2012)所言,通过公司创业这一干中学过程,企业可以有机会学习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能将源自创业活动的新知识与自身既有的知识整合起来,推动企业持续升级。因此,公司创业,作为一类价值创造活动,其深层面的含义,就是企业创业实践的知识学习过程。

3.文献评述

综合产业集群升级和公司创业的相关文献,可以清楚的发现,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动力,在于一个合理的知识创新系统的构建。虽然,国内有学者将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因区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前者主指内生治理机构和动态能力,后者以全球价值链拉动和政府示范工程引导为典型[13]。但是,这一内因和外因的关键,都是围绕知识创新展开。换言之,产业集群的持续升级,依赖于集群有组织的知识创新活动,而这一创新活动的微观主体,就是各个集群内企业。

作为产业集群内的微观主体,各个集群内企业,并非是一种孤立性质的存在,一般都是以网络节点的形式,活跃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这样,集群内企业,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集中,网络正式或非正式合作关系的累加,在资源获取上,相较于集群外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往往会有多个企业同时并存,这就决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生存常态。为适应外部竞争格局,集群内企业需要适时做出产品创新,并围绕创新性产品生成,相应调整组织结构,改善产品生产流程,合理安排激励约束制度,促进内部资源配置。同时,在产品市场领域,为深入挖掘细分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一般会借助风险投资,涉足核心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创新性的尝试新的利润增长点,拓展业务范围。重要的是,当这一产品、过程、市场创新性行为,出现在企业、企业分部、职能部门甚至项目层面上时,可以认为,企业正在进入公司创业的态势。Zahra(1993)就曾指出,当一个公司适应外部环境变动,从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市场创新,过渡到改变公司的文化和组织体系,进而诱导员工以创业行动来实现创业型改造时,整个公司已然进入一种良好的创业态势。因此,公司创业,意味着在企业内部,从高层到普通员工,从产品流程到组织结构,从生产技术到市场开发,都是围绕创新性活动展开,整个企业都在以一种创新性态度,对待各自有关的企业活动。然而,任何创新都并非一蹴而就,是不断试错、修正、再试错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期间,充斥着摸索、学习和实践,公司创业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因此,文章研究认为,公司创业就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前置变量。

三、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

根据分析,既然创新是公司创业的主题,那么依循创新本质在于知识的碰撞融合这一思路,从知识的角度,诠释公司创业就是题中之义了。一旦企业进入公司创业的轨道,其一般会有意识的总结创业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技术和市场的信息、知识与经验,将其编码化,并通过多种形式将显性化的知识传递给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这些知识,在经过相关主体的共享、学习、吸收、应用后,会与主体自有的知识存量发生必然的关联组合,并经过工作实践的试错、修正、再试错的螺旋过程,连续性的碰撞融合,进而可能创造出更高价值的新知识,促进企业知识存量的进一步集约化扩容[14]。

此时,相对其他竞争者而言,企业的知识门槛被逐步提升。虽然,知识门槛的推高会为企业带来一定周期内的额外价值回报。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方面,部分知识主体,特别是一些关键知识片段的拥有者,意识到自有知识的价值后,会有冲动在企业外部寻求新的知识回报机会。另一方面,创业企业本身,也会有意识的在知识市场上,通过交易将知识在集群内扩散。而处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地理位置的集中性,以及集群产业链条各环节的企业多样性,更是为这种经济冲动变为实际行动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公司创业累积的高价值知识片段,逐渐会突破企业的刚性物理边界,在产业集群内溢出或扩散。这些流出知识,相对于整体产业集群而言,意味着产业链条各环节上的新知识流入,从而一方面会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剧同类型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为竞争关系的企业,加速创新进程提供了机遇[15]。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人员引进、知识购买,或是直接的风险投资等方式,从外部获取这一流出知识,再结合原有知识的内部积累,进入更高价值知识的创造过程,新一轮公司创业势在必行。至此,某一企业的创业行为,其创新性成果由于知识流出的作用,引起了知识片段相关的,产业链环节上其他企业的公司创业行为,进而推动更大范围内的知识创新。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效应。一旦其中有企业取得了更高水平关键技术的突破,上面的周期又会再次出现,从而就地方产业集群而言,无论是集群内企业规模,还是内部知识存量,亦或是知识创新性价值,都呈现整体升级的态势。这一公司创业推进集群升级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

从图1易于看出,在T1时刻,由于集群内企业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参考Chandy的技术曲线,将整体集群的知识水平以S形曲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集群内某些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公司创业行为可能带来技术上的突破。由于知识门槛的推高,这些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但是,围绕这一创新性成果的出现,基于经济因素的刺激,其中的知识片段会以溢出或扩散的方式,流出到知识相关的集群内产业链环节的其他企业。相对环节上的原有企业而言,在竞争的压力以及高价值知识流入的机遇,这二元作用力的影响下,会有动力加速其自身创新性行为的进程,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T2时刻,有可能因公司创业行为,获取更高水平的知识突破。此时,集群内该环节上的知识水平迁跃到新的基点上。而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升级驱动的产业集群,可以认为是进入了升级的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处于新的知识水平下的产业集群,其内部企业因竞争性压力,公司创业行为必然会延续。一旦有关键技术突破,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同样出现知识片段的流出,上面的周期又会进入更高一轮的重复。正是在公司创业行为的作用下,借助知识流出带来的机遇和竞争压力,促使产业集群各个环节的企业参与新一轮知识创新活动,推高集群整体技术水平,进而引导其逐渐进入升级态势。

四、组织间学习的作用

1.组织间学习

在公司创业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文章都假设知识片段会以溢出或扩散的方式流出,并自然的被集群其他企业吸收,进而演变为更高价值的知识。但是,在实践中,这一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因为,知识具有很强的情境嵌入性。情境作为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刻画了知识和知识活动发生时候相关的重要情形特征。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现有知识的应用,亦或是实践所获知识经验的累积,都与当时的情境相关[16]。一旦脱离知识原有的情境,其完整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当知识从创业公司流出后,一般都是以知识片段的形式,经过各种途径流入接收方企业,其嵌入的知识情境并不一定可以还原,从而导致这些知识对接收方企业的知识创新作用有限。

事实上,在知识移转过程中,学习有关键性作用。只有通过知识主体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学习,因知识对情境的粘滞性带来的知识转移负向效果,才有可能被缓解。一般来说,集群内组织间学习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7]:

①交易型:集群内企业主动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新的知识资源。在这一阶段,企业会着眼于对知识的搜集,从而导致知识存量在数量上的叠加。这一阶段的组织间学习,仅仅是供应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简单知识交易。其中,供应方会按交易合约的要求,进行知识的应用指导,而接收方总是居于一类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

②领导型:接收方企业在了解创业公司的知识突破情报后,有意识的与其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项目合作、知识人员引入等多种途径,试图在获取知识以后,同时在供应方的辅助下,还原知识的嵌入情境,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相对于前一阶段的学习,此时知识接受企业不仅重视知识的流入,更加关注知识的主动吸收。不过,相对知识流出方而言,知识片段接受方,一般是居于从属性地位,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知识体系的吸收和应用,从而在知识创造这一关键环节上,要么是周期延长,要么就是因核心隐性知识的缺乏,而显得力不从心。

③协作型:开放式创新是集群内企业的主题。为推进创新进程,企业会以合作的态度,在创业攻关阶段,就与其他同类企业交换自有知识情报,扩展彼此之间的共享知识基础。一旦知识创新有所突破,有意识的知识扩散,代替无意识或是被动式的知识溢出,将创新知识注入知识需求方。在这一状态下,各个知识接收方,不仅可以缩短知识的学习周期,而且有可能参与对知识的新一轮创新。相对前两个阶段的知识学习,由于知识供给方的主动性、合作性,使得相关知识的接收方,可以从容的完成知识的获取、吸收、应用和创造这一完整的知识活动周期。

2.组织间学习的影响

不同类别的组织间学习在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其形成的具体影响也是不同的。其中,在交易态组织间学习时,企业通过公司创业,实现知识的创新性突破后,随着知识片段的流出,可能被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其他企业获取。对于原创公司而言,知识流出是一种被动态,或是交易态,其没有积极性对知识获取方进行知识情境还原的辅助。仅仅依托知识交易后,以售后指导的方式,完成知识平移,显然是不足的,要激发引入知识片段的知识活力,知识流入企业,仍然需要在较长时间周期内,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应用以至创造。换言之,产业链环节的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仍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而且,这一阶段,知识的移转缺乏情境的还原,知识对新一轮技术创新的铺垫作用会受到限制,因此,整体集群的技术水平不会因为创业公司的知识流出而有所改善。同时,这一类知识流出,完全是以经济利益驱动的,缺乏集群整体层面的规划,会造成产业链环节的知识拥堵,集群内的结构会外显混乱,一般需要外界行政力量的干预。比如,知识产权纠纷,往往在这一阶段会集中暴露。

如果组织间学习处于领导态时,创业公司的知识流出一般不限于被动的溢出或交易,也会采用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在知识流入接收方企业后,双方仍然基于合作互惠的形式,在知识接收方进行嵌入情境的还原。不过,此时的知识流入方仅仅是被动态的接收,在整个知识沟通过程中,处于次要位置。虽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会有共享知识基础的建设,但是以知识供给方为主导的组织间学习状态,知识接收方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无论是知识体系的重构,还是知识的吸收应用,在知识流入方而言,被动性较明显。同时,创业公司的高价值知识,往往会面对市场上的多个需求者,卖方市场的优势,会给其机会主义行为留下较大的空间。因此,集群产业链环节的技术升级,会因为伴随企业间合作的知识流入,加快创新进程。但是,以知识流出方为完全主导的合作,其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对这一技术升级带来阻力。同时,这一类知识流出,知识供给方的优势地位明显。一旦自身利益和集群产业链整体利益冲突时,这种优势会为其谋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使整体集群结构遭受破坏,延缓产业集群升级的进程。

在协作态组织间学习时,不同于前两个类型,此时会鼓励企业以开放式创新为常态。在公司创业的初始阶段,企业会主动寻求知识合作对象,共同为创新性知识产出贡献资源。此时,公司创业可以看做是利益相关者互动网络的价值创造过程。在此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共享知识基础会逐步丰厚。在技术合作有突破性成果以后,主动在关系网络中的知识扩散会成为知识流出的主要形式。相较于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易,这种扩散行为是一类有意识的知识供给行为。在知识流转时,一般伴随着平等的知识沟通。在知识互惠的前提下,双方会开放交流知识心得,为进一步的深度知识合作提供契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在广度和深度的逐步拓展,网络节点间的知识分工会逐步趋于明确[18]。显然,相较于前两个阶段的组织学习,这一阶段在集群的结构,包含企业集聚度、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科技服务平台等方面要求较高。依托合理的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创业公司的知识会被有意识的扩散到集群产业链的各个需要环节,并在供给方、合作方互惠信任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体系的重构,以及进一步的知识加工。

表1 不同组织间学习模式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特征

因此,以创新为源动力的产业集群升级,虽然公司创业行为为前置驱动,并经知识流出,进而逐步影响集群内产业链其他环节上企业的创新活动,直至影响集群整体技术水平的迁移。但是,知识流出,会因为组织间学习类型的不同,对相关各方形成相异的影响,并使得产业集群升级总体特征会表现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五、产业集群升级趋势

由于产业集群的自身性质、内部结构、拥有资源的差异性,交易型组织间学习模式、领导型组织间学习模式、协作型组织间学习模式会在特定时间截面上共存于同一个具体产业集群中[19]。同时,集群内企业的公司创业行为,也会因组织发展阶段的不一致,并存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因此,在实践中,以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并没有所谓的一般路径。不过,如果认同,集群升级的目标是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分工合作系统,其内部企业以开放的态度,推进公司层面的创新,组织间学习是一类网络化知识协作。那么,以集群由简单扎堆、龙头企业领军、开放式协作网络为升级特征,集群结构调整为内容,公司创业,借助组织间学习模式变动的影响,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就存在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演化趋势。

(1)初始阶段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都是源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多个企业的简单扎堆。此时,产业集群内部并不存在有意识的规划布局,各个集群内企业只是依循历史沿袭的习惯,本能性质的定位在集群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上。因此,在这些环节上,会存在大量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性建设,表面呈现出激烈的无序化竞争。部分企业在竞争的压力下,本能的会关注创新,围绕产品创新,实施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公司创业行为,希望以更高的知识门槛,谋取垄断的市场地位。随着公司创业行为的推进,这部分企业一方面会通过创新试错的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扩充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会在知识市场上,通过交易形式获取创新所必须的知识片段。不过,竞争的压力,以及无序化的市场环境,此时的组织间学习会以交易型为主。通过详实的交易合同,约束彼此的知识行为,实现知识移转。一旦这些企业完成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借助多阶段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其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演变为集群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此时,整体产业集群已然从简单扎堆的无序状态,过渡到本地龙头企业领军的有序结构阶段。

(2)龙头企业领军阶段

在集群产业链的若干环节,出现龙头企业以后,基于知识的流动性特征,其完整知识体系的某些片段,会因为人员流动、利益驱使,以离散形态,突破刚性的企业边界,衍生出大量以知识片段为核心技术的次一级集群企业,推动产业链进一步向纵深方向拓展。虽然,这些知识片段是对原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强行剥离,情境还原存在先天不足。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来源于集群外的竞争压力,为了以最小成本,在最短时间周期内完成公司层面的创业,龙头企业会有意识的在知识体系的某些片段上,和这些集群次一级企业实现知识的沟通合作,协同完成知识片段,在这些企业中实现情境还原。显然,龙头企业在整个组织间学习阶段占据绝对的话语权。领导型组织间学习模式开始成为集群内企业间的主要学习形式。同时,为了固化自己的垄断地位,龙头企业一般会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序化市场竞争环境的诉求。在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的配合推动下,集群内部产业链条会在此阶段,逐步趋向结构合理化状态。此时,无论是集群总体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集群的结构制度,相较于简单扎堆时,都表现出更好的合理性。

图2 产业集群升级趋势的描述

(3)协作网络阶段

为摆脱龙头企业的知识控制,部分次一级企业会在利益驱动下,有意识的围绕技术创新的要求,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在公司层面的创业思想的指引下,会尝试与集群外有知识对接可能的企业合作,以期引入异质类知识,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质变性飞跃。一旦在知识水平上,其获得了突破性成果,产生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那么在与龙头企业的知识对接时,其话语权会得到提高,有机会以平等的身份介入到新一轮的协作创新活动中去,显然,这种技术介入,会提供契机让次一级集群企业重构知识片段的原生情境,了解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知识片段上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甚至取代龙头企业在此知识片段上的优势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头企业会在越来越多的知识片段上丧失优势,竞争的压力会倒逼其改变组织间学习模式,以开放协作的形式,通过结成利益关系网络,推进企业的公司创业行为。至此,组织间学习模式开始由领导型向协作型转变。而无论是伴随这一进程的企业开放式创新趋势、公司层面利益相关者创业网络的形成,还是共享知识基础的完善,都对整体集群结构的合理化,企业网络节点关系的协调,提出了诉求,新一轮集群结构调整由此被推动,整体产业集群的协作式网络初具雏形。具体的升级趋势如图2所示。

六、结论

分析微观层面的公司创业,借由组织间学习,影响中观层面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竞争的压力,促使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公司创业行为会是常态。但是,公司创业累积的创新性知识,却会因为知识的流动性特征,逐步突破企业刚性边界,流出到集群内。而集群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在接受这些创新性知识时,由于主导型的组织间学习模式的不同,从而会对整体产业集群升级在周期、结构、总体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异的影响。

同时,在集群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集群结构、集群内企业创新模式、组织间学习模式等因素影响,产业集群升级并没有一条所谓的一般性路径。但是,在这些路径背后却隐含有普适性的升级趋势。如果以集群结构作为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特征,那么源于集群内企业的简单扎堆和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的公司创业行为成为常态。而伴随创业行为的创新性知识片段的流动,决定了在具体时间周期内,主导型组织间学习模式的不同,进而推动整体产业集群结构逐步向龙头企业领军,以致协作网络转变。综上,文章认为,公司创业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组织间学习是中介变量。一方面,公司创业行为中的创新性知识流动方式,决定了组织间学习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相异的主导型组织间学习模式,又会改变产业集群结构的形态。为此,从实证的角度,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验证公司创业、组织间学习、产业集群升级会是未来这一主题的重要研究内容。

[1]董保宝.公司创业模型回顾与比较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 (2):1-9.

[2]戴维奇.公司创业是如何推动集群企业升级的—刻意学习的中介作用 [J].科学学研究,2012(7):1071-1081.

[3]Capello R.Spati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Hi-Tech Milieux: Learning versus Collective learning progresses[J].Regional Studies,1998,33(4):352-365.

[4]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M].Harvard Business Review,Boston,1998.

[5]Kerstin.A life cycle for clusters:the dynamics of agglomeration change and adaption[M].Springer company,2006(6).

[6]Belussi.Learning at the boundaries in an ope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a focus on firms innovation strategies in the Emilia Romagna life science industry [J].Research policy,2010,39(6): 710-721.

[7]Kishimoto,C.Clustering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the Taiwanese peronal computer industry in Schmitz,H.(ed),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J].Cheltenham:Elgar,2004(3):233-264.

[8]Stephen Tallman.Knowledge,cluster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4,29(2):258-271.

[9]姜彦福.公司创业理论:回顾、评述及展望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106-113.

[10]Zahra.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J].Theory and Practice,1999,23(3):213-225.

[11]Dess,G.Emerging Issues i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113-127.

[12]王世权.公司创业网络本质解构与作用机理和治理要义探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 (6):9-17.

[13]赵付春.产业集群升级的微观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双元性理论的视角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5):79-85.

[14]薛红志.突破性创新与公司创业机制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146-157.

[15]Bathelt.Clusters and knowledge:local buzz,global pipelines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on [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4(28):31-56.

[16]潘旭伟.集成情境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4-25.

[17]Mick.Network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critical revi ew[J].Learningorganization,2000(7):75-88.

[18]刘霞.产业集群成长的组织间学习效应研究 [J].科研管理,2012(4):28-35.

[19]H Schiele.The role of de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ternal cluster linkages explored on the example of buyer supplier relations in learning regions:a cross functional assessment [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3(21):683-699.

[20]Gibson,C.B,Birkinshaw,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

[21]Luo Y,Rui H.An ambidexterity perspective towar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emerging economie[J].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09.

(责任编辑:FMX)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rm Level Entrepreneurship,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e

WU Bai-yun1,WANG Ying1,LEI Xing-hui2
(1.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Jiangxi 333403,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Firm level entrepreneurship is a micro moti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The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ut this concept on the micro layer to the medium layer.But the mechanism of these factor is still fuzzy.Therefore,in this paper,we clearly define the essenc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 firm level entrepreneurship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On the basis of 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outflow,the mechanism of firm level entrepreneurship pushing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is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the different influence by the different inte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odels is discussed. Furthermore,a summarization is given while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from simple agglomeration,leading enterprise to cooperative net is treated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Firm level entrepreneurship;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Knowledge outflow;Open innovation

F273

A

1004-292X(2014)04-0027-07

2014-01-07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13JL03)。

吴白云(1978-),女,湖北黄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区域经济研究;

王 影(1981-),女,河南周口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研究;

雷星晖(1962-),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升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回暖与升级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