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南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影响
2014-03-18赵学钦方金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赵学钦,方金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 绵阳621010)
黄时祯,刘永福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
邓江华,尹铁君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 绵阳621010)
石炭系是塔里木盆地一个十分重要的碎屑岩勘探目的层系[1~3],十几年来,盆地油气产量的50%~60%就来源于该产层。轮南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非构造油气藏,尤其是卡拉沙依组 (C1-2k)的砂泥岩段,钻井普遍见油气显示,且部分井获高产。但由于砂泥岩段砂体横向变化大,储层能否有效预测一直制约着该层段油气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预测已不再停留在常规的分析手段上。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是控制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储层的定量分析,结合成岩作用特征,深入剖析油气地质演化过程和储层空间形成演化史,从而为相对优质的储层评价提供确凿依据。
塔北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呈近东西向展布[4~6],轮南地区位于塔北隆起中段,是隆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地区是油气长期持续运移的指向区和聚集区[7~9]。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10,11],轮南地区地层发育不全,区内缺失泥盆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也遭受严重剥蚀[12]。轮南地区上泥盆统-石炭系地层[13,14]可划分为巴楚组、C1-2k。C1-2k又可划分为中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上泥岩段、砂泥岩段和含灰岩段[15,16]。其中砂泥岩段是轮南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3,15],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其间夹极薄层灰岩、碳质泥岩或薄煤层,沉积厚度可达500m以上。笔者通过分析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等,并结合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系统阐述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1 岩石特征
图1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岩石类型图
钻井岩心、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显示,粗-中粒、中-细粒、细粒岩屑砂岩是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岩石的主要类型,其次为含砾不等粒砂岩、砾岩、粉砂岩[17,18]。根据岩石分类三角图 (图1)判断,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类,少量为长石岩屑砂岩类,石英体积分数 (φ (Q))主要分布于20%~75%之间,少数大于75%;岩屑体积分数 (φ (R))主要分布于30%~65%之间,个别达到92%。岩屑成分以灰岩、白云岩、变质岩为主,硅质岩、凝灰岩次之,云母多为黑云母。岩石结构成熟度差,成分成熟度较低;颗粒多呈棱角-次棱角状,磨圆和分选差-中等;填隙物体积分数在8%~25%之间,成分以泥质和灰质为主,少量凝灰质;广泛发育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砾石以石英砾、火成岩砾为主,其次为灰岩砾和燧石砾。
2 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2.1 孔隙类型
图2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孔隙铸体薄片照片
铸体薄片(图2)观察显示:粒间溶孔、粒间孔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其次为胶结物内溶孔、粒内溶孔,高岭石及方解石晶间微孔少见,同时发育少量粒缘缝、微裂缝;碳酸盐岩约占砂岩岩屑的50%以上,且主要为团粒状泥粉晶灰岩和白云岩,颗粒间普遍为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长石和岩屑;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较强,对孔隙的影响较大;孔隙分布比较分散,极少见到超大孔隙,多呈零星状分布,连通性差,多数样品孔径均值小于10μm。
C1-2k砂泥岩段中个别砂层的岩性为含砾中粗砂岩和不等粒砂岩。该类砂岩石英含量高,颗粒分选较好,填隙物含量较低,孔隙发育,连通性较好,渗透率多分布于315.68~557.03mD之间,孔隙度分布于13.27%~20.38%之间,最大孔径大于300μm,均值大于70μm。
2.2 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尤其是碎屑岩储层中,决定岩石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孔隙的几何形态及其相互连通和配置关系[19,20]。根据C1-2k砂泥岩段毛细管压力曲线 (图3)与储层孔隙曲线图象分析成果数据,以孔隙度为主要划分参数指标,将研究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 (表1)。
图3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各类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表1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类型划分参数表
Ⅰ类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10~500mD,排驱压力小于0.1MPa;毛细管压力曲线表现为进汞曲线平直段长、粗歪度;储层孔隙喉道类型为分选性较好的粗喉型,连通性较好,属大孔-大喉型储层;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
Ⅱ类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为12%~15%,渗透率中等;排驱压力与Ⅰ类储层类似,但孔隙分选性差,孔喉略呈粗歪度型,属中孔-中喉型储层;该类储层孔喉搭配较Ⅰ类差,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粒间孔和铸模孔为主。
Ⅲ类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为12%~8%,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曲线表现为排驱压力高,最大进汞饱和度小于60%,孔喉比低,歪度略细,孔喉类型为分选差的细喉型,连通性差;碳酸盐岩胶结后的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部分发育粒内溶孔和胶结物内溶孔。
Ⅳ类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孔隙度小于8%;累计进汞量小于50%,排驱压力大于0.5MPa,细歪度型,孔喉类型为分选较差或未分选的细喉型,基本无连通,属特低孔-特低渗型;被碳酸盐岩胶结的较致密砂岩中的基质微孔为主要孔隙类型。
3 物性特征
3.1 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
受后期人为因素如取样密度、取样位置等的影响,常规小直径岩心实测物性分析数据通常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储层物性,但却能在数据的统计中获得一定的规律。笔者对轮南地区轮南8井、轮南9井、轮南14井等10余口井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物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物性总体偏差,平均孔隙度多在10%以下 (表2)。轮南古潜山以南的轮南9井、轮南22井、轮南44井和轮南48井物性较好,平均渗透率在3.73~82.53mD之间,平均孔隙度在9.52%~11.08%之间。其他地区的物性总体偏差,平均渗透率在0.4~44.24mD之间,平均孔隙度在5.79%~8.99%之间。
表2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单井储层物性统计表
3.2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根据数据分析,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基本呈指数正相关关系(图4),孔-渗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8。
图4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孔、渗相关图
4 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
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后期各种有利、不利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21,22]。通过对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其主要受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影响。
4.1 压实和压溶作用
根据铸体薄片观察,研究区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软颗粒的压实变形 (图2(e)、(g)),早期的机械压实作用导致云母形成膝折状;②刚性颗粒被压裂,形成不规则裂纹,常见于石英;③在某些井段,由于强烈压实作用,颗粒接触方式发生变化,多以镶嵌接触为主 (图2(b)、(e));④成岩作用晚期,在压实作用下,方解石和白云石发生应力形变产生双晶纹。
压溶作用随着机械压实作用的增强而逐渐发育 (图2(b)、(c))。经压溶作用后,石英碎屑颗粒间多为缝合接触,少数呈锯齿状接触。在部分碳酸盐胶结的颗粒中,出现了点接触,甚至于漂浮接触(图2(a)、(d)),这主要是由于方解石的胶结作用阻止了压实作用的进一步发育。总体而言,研究区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导致储集空间大幅度缩减,从而影响了砂岩的储集性能。
4.2 胶结作用
碳酸盐和硅质是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碎屑颗粒间的主要胶结物,其次为黏土矿物、黄铁矿和石膏,少量自生石英、自生长石和硫酸盐。
4.2.1 碳酸盐胶结
碳酸盐胶结物的形状和分布是控制研究区内储层发育的因素之一。不论从岩心的宏观表现,还是薄片的微观观察,碳酸盐胶结物均呈团块状或斑点状不均匀分布。岩心中,常见灰白色钙质团块和条带将岩石紧密胶结;薄片中,碳酸盐以嵌晶和晶粒的形态发育,呈基底式、孔隙充填式胶结,或以单晶充填于孔隙。碳酸盐胶结物在充填孔隙的同时,也增强了岩层的抗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压实作用,使早期的孔隙以碳酸盐胶结物的形式得以保存,从而为后期酸性流体的溶蚀提供了可溶空间。研究证明,溶蚀孔隙在研究区内广泛发育,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4.2.2 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
X-衍射、扫描电镜和薄片观察结果 (图5)表明,研究区C1-2k砂泥岩段黏土矿物可分为陆源和自生2类,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等。陆源黏土矿物多为沉积期形成,呈薄膜状包裹颗粒形成黏土环边,少量充填于颗粒之间。黏土环边抑制了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有利于孔隙的保护。区内自生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多以孔隙垫衬或孔隙充填的方式产出。
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压力和地温增高,以及黏土矿物层间水的释放和层间阳离子的移出,黏土矿物之间会发生转化。如图6所示,当埋深达到5200m左右时,研究区伊-蒙混层和高岭石减少,伊利石增加。高岭石和蒙脱石在深埋藏条件下逐渐消失而转化成伊利石和绿泥石。
4.3 溶蚀作用
受碳酸或有机酸的影响,区内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次生孔隙。被溶蚀物质主要有不稳定颗粒 (长石、变质石英岩岩屑等)、碳酸盐胶结物 (方解石、含铁方解石)、石盐和石膏等。区内岩屑的溶蚀最为常见,有的沿颗粒边缘溶蚀 (图5(e)),有的沿解理溶蚀,有的形成溶蚀铸模孔 (图2(d)、(h))。石英岩屑的溶蚀较普遍,以选择性溶蚀为主。溶蚀作用产生大量的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增加,是改善研究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5 结论
1)岩屑砂岩类是轮南地区卡拉沙依组 (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岩石的主要类型,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类;粒间溶孔、粒间孔是主要储集空间,其次为胶结物内溶孔、粒内溶孔,见少量高岭石和方解石晶间微孔、粒缘缝、微裂缝;孔隙多呈零星状分布,连通性差,极少见到超大孔隙。
2)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物性总体偏差,平均孔隙度多在10%以下;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指数正相关,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8;高效储层主要发育于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中。
图5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电镜扫描照片
3)溶蚀作用产生的大量次生孔隙使得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增加,是改善研究区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图6 轮南地区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相对体积分数随埋深变化图
[1]孙丽霞,周勇,李宇平,等 .哈得4油田石炭系薄砂层沉积模式及储集特征 [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1):44~46.
[2]Development G J I O.A Study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Carboniferous Donghe Sandstonein the Tarim Basin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1996,9 (4):395~406.
[3]贾承造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29.
[4]贾承造,李良辰 .盆地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地质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74.
[5]安海亭,李海银,王建忠,等 .塔北地区构造和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33(1):142~147.
[6]汤良杰 .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构造样式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36.
[7]徐智,艾丽 .塔北轮南古隆起石炭系砂泥岩段沉积相特征 [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26(2):31~38.
[8]张抗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勘探领域 [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3):188~193.
[9]马宝林,温常庆 .塔里木沉积岩形成演化与油气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06.
[10]徐国强,刘树根,李国蓉,等 .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1):114~119.
[11]张光亚 .塔里木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 [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16.
[12]马青,赵学钦,陈沛,等 .轮南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规律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4):26~29.
[13]辛仁臣,贾进华,杨波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古地理 [J].古地理学报,2011,13(6):665~676.
[14]肖朝晖,王招明,吴金才,等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 [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3):244~248.
[15]许杰,何治亮,郭建华,等 .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J].新疆地质,2009,27(2):155~159.
[16]黄智斌,杜品德,张师本,等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的厘定 [J].地层学杂志,2005,29(1):55~61.
[17]邓强,马青,邵洪伟,等 .轮南地区石炭系砂泥岩段-下亚段S3层储层微观特征分析 [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4):137~138.
[18]邵洪伟,马青,邓强,等 .轮南地区石炭系砂泥岩段S3层储层特征与评价 [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1):54~59.
[19]黄思静,侯中健 .地下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J].沉积学报,2001,19(2):224~232.
[20]郑浚茂,庞明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21]Wang R,Shen P,Zhao L.Diagenesis of deep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porosity evolution:Taking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Wendong Oilfield,Dongpu Sag,as an example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38 (5):552~559.
[22]Karim A,Piper G,Piper D J.Controls on diagenesis of Lower Cretaceous reservoir sandstones in the western Sable Subbasin,offshore Nova Scotia [J].Sedimentary Geology,2010,224 (1-4):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