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本科生就业流失探讨

2014-03-18王洪奇

卫生软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研本科生毕业生

冀 承,王洪奇

(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护理本科生就业流失探讨

冀 承1,王洪奇2

(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随着高校护理专业扩招和医院需求量的相对饱和,加之护理本科生对相关就业政策了解较少,就业期望值偏高,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导致护理本科生流失情况严重,从事非护理岗位和离岗的护士比例逐年增高,造成卫生及教育资源的浪费。通过对护理本科生就业的分析探讨,对避免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提出相应措施。

护理教育;护理本科生;就业流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对健康和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计委1:2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1]。更为严峻的是护理本科生在毕业后流失现象严重,有相当比例的护生转而从事护理专业以外的工作,造成我国教育和卫生资源的浪费。笔者通过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探讨研究,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减少护理本科生流失提出建议。

1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各校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剧增,而市级及以上医疗单位的需求量逐年下降,使得本科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有相当比例的本科毕业生从事医疗卫生以外的工作,使得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且形势越来越严峻。

1.1 护理专业内部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护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延伸,本科护理毕业生数量极速增长。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扩招,2003年我国高校在校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2010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医学类毕业生达到119万[2]。相对技能型的中专和大专生,综合素质更强的本科生逐渐受到青睐,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护理人员相对饱和,本科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护理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在医患关系愈加尖锐的情况下,部分本科生的思想不稳定,不愿到临床一线工作,流失比例高。据不完全统计,一线临床工作是护理本科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但仍有20.0%的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外的其他工作[3]。据一项护士满意度调查显示,某省会城市3所三甲医院的护士年度流失率为7.8%、6.0%、6.5%[4]。

1.2 市场环境体制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计划经济体制而实行市场化经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市场手段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正逐渐成为人才配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就业制度不完善,信息不畅通,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远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一方面,我国的医护比例没有达到要求,各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压力大、超负荷运转情况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护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流失,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加快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据资料显示,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成为本科护理毕业生择业的两大因素[2]。现阶段急剧增加的毕业生数量和岗位的相对饱和,造成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广大护理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薪酬没有—个合理的定位。而我国目前社区护理急需大量的护士,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专门的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5]。一项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2.4%的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34.6%期望1000~l999元。39.3%期望2000~2999元。17.6%期望3000~4000元。6.1%期望4000元以上。从统计结果看,更多的学生期望月薪在2000~3000元。而跟踪调查问卷对已工作的专业人员月薪情况统计显示,62.8%的月收入在1000~2500,27.4%在1000元以下。仅有9.8%达到250l~5000元[2]。由此可见,相当部分毕业生择业期望偏高,理想与现实脱节。认为作为一名本科生,不愿接受去临床护理的现实,只有在大城市大医院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主要原因是大城市经济比较发达,收人水平较高;而选择到县级乡镇医疗机构的占很少部分,待遇偏低和前途发展受限很可能是主要原因[6]。

1.3 社会客观因素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因素,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医疗卫生事业起步晚,速度滞后,发展不充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医疗卫生发展偏离公益性。国外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高,美国占GDP的14%,加拿大为10%,而我国仅为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7]。政府投入不足,医院靠自身创收,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就业政策不合理,区域调节性差,护理专业的就业也面临瓶颈时期。

2 本科护理毕业生就业讨论分析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护理本科生纷纷开始寻找其他就业途径,总结起来毕业生除到一线临床就业外,还有以下就业(分流、流失)途径:

2.1 跨专业考研率升高

因为不愿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加之社会地位不受尊重,工作压力大,待遇不满意等因素,相当一部分护理本科生选择跨专业考研来改变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命运,且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来说,首先,部分学校由于牌子不够响亮,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极大压力,部分学生决定奋发考研,以期改变命运;其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在就业难的背景下,护理本科生不甘落后,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考研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条途径;再次,有过实习经历的毕业生面对一线护理工作感到迷茫与无奈,而硕士、博士的工作岗位、待遇、发展前景要好得多,更激发了本科生考研的动力。另外家庭的期望也对本科生的考研意向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8]。

2.2 从事护理专业外岗位增多

一部分不选择考研的护理本科生,转而选择护理岗位外的其他就业渠道,从事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或自主创业。据一项对在校生的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护生占14.6%;29.9%的人认为创业好;14.1%的人表示会考虑在技能方面创业[9]。其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专业思想不稳定,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迫于工作压力,角色调整不及时;对工作期望值偏高,不能顺应现实工作而调整;医院对知识、技术的更新要求较高,部分护士感觉压力过重,没有自信,成就感差;社会地位低,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护士的个人价值无法体现;工作的高风险、高负荷、轮班工作性质;大多数医院根据学历、职称高低分配使用护士,重医疗轻护理,挫伤其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护士女性居多,不仅是护士,还是妻子、母亲、女儿,家庭事务繁多,生活不规律,容易情绪化,导致身心疲惫,产生无助、厌倦感[10]。

3 针对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的建议

护理本科生就业不容乐观,应届毕业生思想不稳定,工作后脱离护理岗位的比例逐渐增高,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应对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实现国家教育和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3.1 教育部门

提高政策透明度,对护理专业的就业政策予以解读并及时传达;完善招生制度,根据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岗位业务素质要求,提高护理治疗救护的参与度,改善护理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角色;均衡就业岗位,合理分布需求区域,引导护理本科生积极到基层就业。

3.2 医院部门

提高护士待遇,尽快实行同工同酬;加强就业后护士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更多地参与到医疗救护中;提高医护比例,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减少医疗差错;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完善轮班和休假制度,提高护士对自身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对医疗差错问责制度应更加合理化,不要一味的追究护理人员的责任;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创造和谐人际关系,实施人性化管理[11]。

3.3 学校就业指导

与教育部门紧密沟通,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招生计划;设立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本科护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其对护理岗位的热爱,及时传达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护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传达县级及社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观念,鼓励更多选择基层就业。

综上所述,近年本科护理教育已成熟并逐步完善,然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和流失现象却不容乐观。影响护理本科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但工作待遇、医院环境、学校教育对其流失有显著影响。所以提高待遇,创造良好的医院工作氛围,实施有效的护理本科教育改革,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对稳定护士队伍具有重要作用[11]。

[1] 刘摇莹,李明今.护士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1):38-39.

[2] 赵艳华,陈松涛,高 明,等.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分析与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10-12.

[3] 刘 静.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18):84-85.

[4] 牛巧红,王洪奇.山西省三甲医院聘用护士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5] 王 琼.青海省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6] 卢晶晶,仇瑶琴.在校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63-65.

[7] 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3.

[8] 黄馨瑶,任 燕.剖析护理本科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与考研心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6):76.

[9] 何进椅,姜小鹰,金 爽.547名在校护理本科生就业观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75-77.

[10] 黄 琪,段文映.防止临床护理人员流失的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3,21(3):274.

[11] 孟丽娜,周郁秋,程若莺.护理离职倾向与工作氛围的相关性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5(12):95-97.

(本文编辑:邹 钰)

R192

B

1003-2800(2014)01-0037-02

2013-08-30

冀 承(1985-),男,山西吕梁交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王洪奇(1958-),男,山西太原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生命伦理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考研本科生毕业生
我的考研故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