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以及控制措施
2014-03-18陈明明
陈明明
摘 要 现浇楼板应用的普及,给住宅工程增大了保险系数,提高了抗震强度,但是现浇楼板裂缝比较普遍,本文分析了裂缝原因以及控制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 现浇楼板 裂缝控制 建筑
现浇楼板目前比较常见的裂缝问题,设计和施工人员都从各个不同层面采取措施,力图克服乃至消除这一通病。笔者根据多年实践,认为关键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过程控制”是保证,只要抓住这一点,裂缝是可以控制、避免的。
一、原因分析
1.首要因素是材料而首推水泥,应根据季节、温度、湿度要求正确选用不同型号水泥,避免一年到头一成不变选用同种水泥。如冬季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夏季高温选用复合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
2.砂、石等材料因素。由于未考虑级配层次要求,未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材料,从而由于存在杂质异物等因素而产生裂缝。
3.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锈蚀,造成顺钢筋布置方向裂缝。
4.拌制、浇捣工作疏忽、马虎,由于材料搅拌不匀、不充分,在振捣过程中失控,过多或过少振捣产生密实度不一致,泌水处水分集中而产生裂缝。
5.养护期失控,终凝尚未完成且载荷使用。
6.措施不力,未按要求到位,贪图简单、省力从而引发温差裂缝等。
二、设计因素
1.住宅平面布置宜规则,尽量避免形状突变,在凹面处周边应增强配筋,来弥补和平衡。
2.控制板厚,一般最薄处不小于100 mm,厨厕间不小于90 mm。
3.长度超过40 m,应设置后浇带,其两边应设加强筋。提高后浇混凝土与钢筋咬合力。
4.在现浇屋面和建筑物两端单元中(不少于6 000 mm范围内)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 mm,直径不宜小于8 mm。
5.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大于42.5R。
三、施工过程控制
除了设计措施配合外,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我们对现场控制措施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
1.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部位。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裂缝。所以可以采用:(1)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2)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并且当线管数量很多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但是,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层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而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上面又有大量人员走动、踩踏,这就造成了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所以,这些原因要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 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2)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板面钢筋的重要性,必须行走时,尽量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3)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4)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由于目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楼层施工速度过快,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时间,上面就已经开始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工作,这就使大开间的楼面非常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而引起受力裂缝,而且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缝。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定要保证(不宜小于24小时),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2)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之内,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并且在吊运少量的材料时做到轻卸、轻放。在模板安装时,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应做到分散就位,以减少楼面集中荷载。(3)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4.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要求。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克服:(1)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系,不得随意改变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2)模板接缝应严密,严禁模板漏浆。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单制度,只有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拆模。
5.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还易造成表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1)商品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2)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导致内部振捣不足。(3)混凝土表面搓平要得当,合理掌握搓平时间和遍数,搓平不宜少于2遍。
6.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的早期保湿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整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砼尚未干燥前应覆盖,洒水养护时间大于7天,如属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则养护时间延长2倍为14天。
7.其他措施。(1)尽量不留施工缝,如若非留不可则应按规范设置。(2)在应力较小处留置后浇带,保护好后浇带中钢筋,按设计要求时间,浇注后浇带。如设计无要求时,则最少保留28天,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砼体,采用微膨胀水泥,填筑混凝土比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保持15天以上养护期。(3)拌制用砂尽量采用洁净中粗砂,避免细砂,禁用含泥量大细砂。(4)严格控制板厚,在固定处做出统一标高,对板厚随时校核,保证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设置支撑马橙,保证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5)对拌和用水量严格控制,根据设计和级配单,视气温高低,适时调整用水量,避免由于水灰比过大而产生裂缝。(6)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应按检验批要求做塌落度测试,其塌落度控制应不大于150 mm,高层时应控制在不大于180 mm范围内。
经过以上各方配合,尤其是严格控制施工关,只要做到事先对细裂缝原因有分析,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落实施工过程中不马虎,不走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有人管,事事有落实,裂缝确实可控制,乃至杜绝。从我们对施工的多个项目的实际效果看,绝大部分户型内,均未发现裂缝;即使个别开间存有少量裂缝,也得到了用户认可。由此可见,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通病问题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曾飞.浅谈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J].广东科技,2006(03).
[2]李长河.砌体结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8).
[3]陈福广.现浇混凝土裂缝分析及预防[J].内江科技,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