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格局
2014-03-18覃壮才兰瑛
覃壮才++++兰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有这样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成才需先成人,德育对人才的培养起了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当前的教育,我们不难看到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如何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如何让德育富有特色及生动有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钦州市德育的新鲜经验和探索,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迪。
广西钦州是南海北部湾上的明珠,这里山水秀美,人杰地灵,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最前沿,风生水起,人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富有时代精神。钦州市的教育工作者用真心、付真情,把教育当作育人事业来追求,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钦州的德育从大处着眼,把握正确方向。正如钦州市教育局局长陈锦山所言:“在钦州,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德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来抓。”他们把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尚道德水准、友爱互助精神和精深专业知识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效的教育来落实育人目标。
钦州的德育又从细处着手,结合沿海地域特点和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系列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融入各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悟人生,优化品行,提高道德修养。钦州的德育改变了原来重说教、多惩治的工作方式,让德育润泽学生心灵,形成了生动有效的德育工作局面。钦州富有特色、生动有效的德育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坚守正确的育人观,
以制度建设谋求德育自觉
观念能够指导人们行动,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引下,人们的决策与行动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教育为本,育人为先,立德树人是正确的育人观,把德育置于教育工作之首,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应植根于教育工作者的脑海并内化为自觉行动,德育工作才不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正确育人观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应落实到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日常工作的行动中,才能使德育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钦州的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坚守与践行正确育人观上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钦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保证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他们修订《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成效评估办法》《高中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成效评估办法》,把德育工作成效纳入对县、区和学校的考核内容,引领学校重视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扭转了原来评估学校时突出教学成果及升学率的导向,把评估重点放在考核学生能否全面发展上;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作为钦州初中学生录取入读高中和办理义务教育毕业证书提供的必交材料;要求钦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除制订“学科学习目标”外,还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突出德育的内容作为基础性发展目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这些政策的制定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钦州的教师也自觉把育人放在教育工作之首。钦州市久隆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引领学生进行“道德长跑”,他们坚持组织献爱心活动,让爱潜移默化地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还联系社会力量资助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孤儿100多人,这种“爱心”教育他们坚持了多年,老师们说坚持这样的活动是在带领学生进行“道德长跑”。钦州的德育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形式,坚守了立德树人的理想与信念,钦州的教育也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蓬勃生机。
坚守文化引领,
以品味身边的文化提升德育内涵
时代进步要求德育要顺应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德育的内涵发展更强调德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把德育当成一棵大树,要使这棵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需要给它沃土,而文化建设与引领就是促进德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沃土。
钦州教育以“四个文化”引领为抓手来实现德育内涵发展。他们通过制度文化的引领,使学校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确立正确的育人目标;通过“市政文化”引领,结合全国开展“中国梦·强国梦”教育引导学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富强祖国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结合广西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引导师生从建设美丽校园做起,在劳动中培养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通过打造“知恩、感恩、报恩”的向善文化以及在向善文化的引领下开展“寻找身边的小梁燕—做孝心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友爱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四个文化”引领让钦州德育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钦州的不少学校还充分发掘地域文化开展德育。钦州市子材小学是以民族英雄冯子材命名的学校,学校依托地域文化,挖掘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打造英雄文化。学校建设英雄文化长廊,建立了以冯子材、吉鸿昌等35位英雄命名的中队,在学校掀起“学英雄、讲英雄、诵英雄”的热潮,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见,加强文化建设,把文化引领作为德育工作抓手可以让德育更生动,德育的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坚守好的教育平台,
以全员参与推动德育实践
德育要发挥其育人实效,只靠学校这一个教育平台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多渠道搭建平台,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实现。
钦州德育的平台搭建也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他们搭建的德育平台由一个主阵地、一个联动机制、一个专栏、一个中心、一本好书构成。他们充分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们与广电部门联合开展弘扬时代正能量的观影活动,让学生写观后感及开展演讲比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联合《钦州日报》编排出版《小海豚》周刊,开设了未成年人专栏,刊发全市学生及其家长的文章,亲子共读,突出德育主题,传播正能量,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热烈欢迎;与相关部门联合在全市中心校(中学)以上的中小学校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长乐园”;选定《钦州革命小故事》为读本,使每一名青少年学生都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钦州的历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多平台的联动,增强了德育实效性。
生动的德育应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钦州的德育看似没有做出令人惊叹的大事,但他们能坚持把平凡的小事情做精彩,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淡的事情做经典,这是让人敬佩的。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钦州的德育以丰富的内涵及生动的形式发挥了育人的实效,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覃壮才,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兰瑛,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