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4-03-17李鹏

科教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机制

李鹏

摘 要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在阐述高职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与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高职校园文化 学生综合素质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LI Pe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 Higher colleges' senior 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addition to the necessary expertise, skills and a strong ability, but also need to have a strong comprehensive literacy.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elp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Vocational article describes the campus culture play a role in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s and specific practice vocational path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cul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mechanism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专门人才。但由于受制于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以及传统职业教育的某些错误观念等诸多因素,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阻碍了职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较强的综合素养。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纷纷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以及专门开设综合素质方面的选修课程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除此以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往往易被忽视。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1 什么是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能够对学生起到显性和隐性教育作用的各种类型文化形态的总和。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它拥有的校园群体、校园精神和物质载体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涵盖高职院校的全体成员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2 高职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1)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2)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启迪大学生的智慧,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增强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3)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2 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而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构建和优化。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构建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1 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

校园文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党政要高度重视,要把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党政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育人为目的, 以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为重点,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各二级学院(系部)党政领导总负责,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共同参加、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把各层面、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成分组织和调动起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endprint

2.2 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创造满足组织成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成员的行为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心理的需求与动机,而且还取决于他所在组织的心理与需求,取决于他所在的群体的文化因素。①营造校园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去追求更加卓越的目标,对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积极性产生更持久、更广泛的影响。在激励机制中,关键的是设置和明确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并把其上升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在设置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必须能满足师生员工的个人需要,否则无法提高成员的目标效价,达不到满意的激励强度。此外,还要在师生员工中树立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培育卓越的校园精神,从而激励师生员工的行为,激发大家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3 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机制

为了确保校园文化的作用得到全面实施,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的统筹规划,构建整合机制。首先,对校园文化各组成部分的整合。校园文化是一个由不同要素和不同层次组成的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要运用各种管理、控制、调节等方法和手段,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相互联系、补充、适应、促进。其次,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和载体进行整合。以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为基础,完善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的教育体系,探索和构建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身的教育模式,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第三,对校园文化的各项建设资源进行整合。高职院校一般实行的是“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人才培养的主体,发挥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各项资源,让高职学生在校园内也能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实现毕业生就业后与企业文化的零对接。

2.4 强化校园文化的保障机制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里,制度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稳定性的力量。较之教育,制度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大学生是一个思想、行为十分活跃的群体,强化校园文化的保障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一套与高职院校各方面相适应的责任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功能,保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素质综合提升。如建立《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学生守则》、《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制度》等,引导和保障高校师生的思想,规范师生的行为,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2.5 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树立全员共建的意识,明确各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的责任,相互协作,同时,还应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要确立评价标准。“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评价的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此作为标准,按照效能、效率、素质指标科学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第二,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测量与评定方法和技术,通过调查分析,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估,并对评估检查的结果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状况。第三,认真反馈和分析评价结果,使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对保证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②

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3.1 加强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引导,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育人为目的,要把育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环境的影响往往比被动地接受教育更深刻,也更直接。因此,要重视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加强文化景观方面的建设,利用自然环境,或建筑、艺术雕塑、文化景点,或名人画像、警言语录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营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起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

3.2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素质, 提高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要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此要着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素养。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力量,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文化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并要把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治学精神辐射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严谨求实、团结向上、改革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成才。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缺乏校园文化品位和格调的学校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高职院校应当把提升文化品位和格调当作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和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好,在加强深广的文化内涵建设、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等方面下足功夫。

3.3 重视内涵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涵盖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治校方略、校风、教风、学风上,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高职院校要注重以校训、格言警句所蕴涵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培育学生,使之成为团结、凝聚、规范、调整师生员工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特别注意营造校园内浓重的文化氛围,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如建立宣传栏、阅报栏、广告栏,办好广播站和校报,利用好校园网、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树立榜样,加强“爱校”、“乐教善学”教育,使大学生置身其中, 在不自觉中受到感染和教化,激发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3.4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结构现状,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类校园文化活动是落实职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如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声势浩大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学术科技类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素质大赛”、“操作技能展示”、“知识讲座”等较有声势的活动,也可以通过举报“工艺作品征集评比活动”、“网络竞技大赛”、“读书节”、“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文娱体育类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如“校园歌手比赛”、“舞蹈器乐大赛”、“球类竞技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立项编号:GDGZ12Y14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方小斌.试论校园文化的激励机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② 冯正玉,高鹏.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7).

③ 耿玲.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